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奥运会望远镜透出的隐忧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9月09日12:49  新世纪周刊

  -朱江明

  

  民用望远镜的投入与研究也在推动军用望远镜的发展,中国个体商的短视和贴牌生产正在极大损伤军用光学工业的发 展

  创造了很多奇迹的北京奥运会,最多被媒体镜头关注的,除了运动健儿外,当属开闭幕式的主席台。连带出现在镜头 里的,还有海内外贵宾用的望远镜。

  开幕前,光学行业内的朋友曾经猜测过,到底这次主席台上会放什么望远镜。以国内对奥运的重视程度,要不就是直 接采购世界上最高水准的德国蔡斯或奥地利施化洛世奇,要不就是能体现当今中国光学器材最高水平的军用望远镜。然而电视 里出现的,居然是市价200元左右的玩具级望远镜。这种望远镜虽然可以调整放大倍率,但是视野比较窄,通光能力一般, 环境比较暗的时候看不清楚,用这种望远镜给世界各国元首观看比赛,实在有点说不过去。

  世界订单损坏光学工业发展

  光学工业一直以来是我国跟世界技术水平差距较小的一个行业,早在明清时期,中国就有人对光学进行过深入研究。 到上世纪30年代初,国民党政府开始实施军队装备制式化改革,先后耗资250多万元国币,从德国蔡司工厂购入大批军用 光学器材。1933年,兵工署俞大维博士开始主持与著名的德国蔡司光学仪器厂合作,在南京建立光学器材修理厂。为了建 立自己的军事光学工业体系,当时的国府兵工署先后派出多名实习生前往欧洲学习光学制造技术。1937年,与瑞士威特(W eirt)光学厂合作,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光学仪器生产厂。虽然中国光学工业诞生于抗战烽火之中,期间更几经搬迁,光学 工厂仍能够克服种种困难,在战争中生产6×30双筒望远镜11250具、80公分测远镜392具、勃朗特式迫击炮瞄准 镜2608具、捷克式轻机枪15108挺、指北针31310具,有力支援了抗战。当年生产的中正式双筒望远镜综合性能 与当时国际水平大致相当,是中国工业的骄傲。新中国建立之后,原国民党光学五十三工厂拆分为二十二工厂和五十一工厂。 二十二工厂(也就是云南光学仪器厂的身)就是现代中国光学工业的发源地。

  解放后的光学工业发展也基本上能够亦步亦趋地追赶国际先进水平。1958年,我国著名光学家龚祖同指导研究生 王乃弘,试制成功中国第一只红外变像管,并制成了中国第一架红外夜视仪。60年代初期,就设计并生产出了六二式系列望 远镜,性能基本接近同期水平的苏联、美国军用望远镜。

  8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的光学行业也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时期,利用自身低廉的人力资源和低生产成本优势,给国外 进行光学产品贴牌生产,不少国外的知名光学企业都在中国设有工厂。虽然由于国防政策的调整,国内光学器材厂的军用镜任 务减少,但外贸产量增加,国内光学器材厂的订单数量依旧在逐年增长。从生产工艺到生产管理,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 阶段。尤其到90年代后期,中国的望远镜产品,已经和国外非常接近。现在中国生产的望远镜产品,总体品质已经达到国外 的中档或中档偏高的档次了。国外不少知名的高级产品,也在中国生产成品或进行半成品的生产。虽然整个行业发展势头良好 ,但是与国内其他行业一样,光学行业存在着严重的过度依赖海外出口的问题。这次奥运会采用的玩具望远镜就是这种现象的 具体表现。

  短视销售牵连军用望远镜研究

  中国望远镜市场经过20年的发展,望远镜销售者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国营军工厂直销,第二种是个体工商业者, 第三种是近年来出现的专业光学器材公司。工厂直销主要指过去的军工光学工厂面对于民用市场的销售。以现代营销学的角度 ,我国工厂的销售只叫出售。当年所谓工厂直销,就是售货员坐在柜台后面,面带不屑地等客户上门。因为军工厂的产品大多 外形呆板,没有任何配套宣传,这种销售模式仅仅延续了10多年,随着90年代后期国内工厂的改制,也无声无息地消失了 。

  作为最有灵性和最有头脑的中国商人,个体户从苏联解体的时候就开始倒卖俄罗斯望远镜,至今个体户仍然是中国光 学产品销售的主力军。那些游走于中俄边境的个体户,借着俄罗斯望远镜的名气,慢慢地把国内的民用光学市场做大。毫无疑 问,个体户对于中国望远镜的推广和市场化起到过一些历史性的作用。但也正是他们,造成了现今中国望远镜市场的混乱局面 。他们的短视来自于群体的共性:个体户只是卖东西,而很少考虑望远镜本身的问题,他们不会根据客户的需求去要求光学厂 改变设计,当他们发现这个产品利润点不够时,干脆换个更赚钱的产品去卖。这样的销售也直接造成中国的光学产品毫无特色 。一方面,厂家为了出口完全按照外国客户的需求生产产品;另一方面,国内市场的反馈意见根本无法到达生产者那里。借用 一句汽车行业的名言:“奔驰之所以是奔驰,因为它很德国;林肯之所以是林肯,因为它很美国。”中国的望远镜之所以是中 国的望远镜,因为它很不中国。无论是军用品还是民品,直接抄袭拷贝的案例罄竹难书。例如某款狙击步枪的瞄准镜,直接采 用某欧洲品牌的设计仿制而成,至今该品牌因此还禁止出口任何瞄准具到中国来。

  除了产品设计的问题之外,生产管理混乱也是中国光学工业的一大难题。2003年国内一家国企背景的超大企业, 曾试图进军望远镜市场,他们利用雄厚的资金实力,将下属的一些军企中比较成熟的望远镜产品挑选出来,重新设计外形后贴 牌销售,结果一年下来,居然以惨淡收场。该公司主管销售的人说:“国内市场根本没法做。任何产品一上架,几个星期后, 市场就出现了外表相同的产品,甚至还是原厂的产品,其价格是我们的一半或三分之一。我们售价包含了销售推广和自主外观 设计的成本,现在我们进行推广,等于帮他们的销售推广。而我们的价格,成了他们低价促销的对比。”显然,服装行业中各 种工厂流出的名牌货冲击市场的情况,在光学行业内也一样出现。

  没有好的市场必然没有好的产品,先进入国内的光学行业虽然产量节节上升,但是并无任何创新可言,整个行业沉浸 在一片虚假的繁荣之中。在公众的心目中,最高水平的光学器材主要运用在军事领域,实际上近年来军用光学技术的进步主要 得益于民用市场的推动。以蔡司和施华洛世奇等国际知名的品牌为例,他们的民用产品规格现在已经高于同厂的军用镜,同厂 的民用镜可能经受5米跌落 、5米防水的折磨,但是军用标准往往降低到3米跌落1米防水。简单来说,就是在望远镜这个 行业里,好的民用望远镜比军用望远镜更结实,而且性能更好。这是因为高端的民用望远镜对价格并不敏感,所以可以不记成 本地使用最好的材料和生产工艺,而军用镜因为采购量大则必须严格控制价格。由此可见,我国光学工业如果持续对民用市场 漠视,将来必然造成对军用光学行业的负面影响。

  (感谢深圳宋克威提供技术资料支持)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相关专题 新世纪周刊

相关链接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