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相蓝欣:中国应为共享价值做贡献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9月09日16:20  青年参考

  文相蓝欣(日内瓦高级国际问题研究院教授)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2008北京奥运会似乎使得“普世价值”又成了一个时髦的字眼。但时下讨论“普 世价值”存在误区,观点虽然迥异,语境却相同。两种观点在同一个话语陷阱之中挣扎。一种观点认为,“普世价值”总是有 的,无论从“奥林匹克精神”到汶川大地震中展现的“人情”,还是历代诗人们经久不衰的“永恒主题”——男女之间的爱情 ,都似乎证明了普世价值的存在。

  另一种观点却截然相反,认为人世间绝无普世价值“那个东西”,是西方人创造出来的政治观念,与中国毫无干系, 所以普世价值根本不值得讨论。

  笔者对两种观点都不敢苟同。普世价值存在与否是个西式语境主导的伪命题,因为它根本无法被证明。但这还不是问 题的核心。真正需要引起我们注意的,是它作为一个重要的国际关系概念的历史渊源和实际作用。

  

  既非“普世”也不“永恒”

  普世价值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将狭隘的地方观念普遍应用,并号称是“永恒”的价值。其实,任何概念都是有历史的 。在中国,所谓“普世价值”是近几年才出现的外来语,它的原词是“universalvalue”。

  在欧洲中世纪,universalism(普世主义)从一开始就是一个政治控制的概念,其含义是天主教政教合 一的大一统,同“天主教义(Catholicism)”是同义词,并常常互用。不难看出,在基督教新教改革以后,原本 意义上的所谓普世价值已不复存在,至少,我们应当看到,普世价值是受到时间、地点限制的历史概念。

  在19世纪,出现了以“科学与民主”为旗帜的新普世主义,试图将宗教普世主义一网打尽,但历史证明,20世纪 的东西方在政治意识形态上发生的冷战,仍没有突破宗教普世主义的桎梏。

  冷战双方都打出自诩为“真正”的民主与科学的口号,并企图用各自的意识形态重新解释和打造世界。这个阶段的普 世价值以拯救世界为己任,但带来的却是近半个世纪的东西方军事对抗。

  冷战的结局出人意料,苏式计划经济失败,于是又出现了全然以西方意识形态为主导的“自由与民主”的普世价值, 而且据说人类历史已经不可能向更高层次发展,所以有风靡一时的“历史终结论”。更有甚者,由于冷战的结束与世界经济的 “全球化”几乎同步进行,很多人对西式民主是人类不可逆转的大趋势这个命题,更加深信不疑。

  殊不知,中华民族的复兴和对世界经济的再度参与,已经开始改写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我们对这新一轮普世价值辩 论的主导权,不可能再掉以轻心。

  中国传统中没有类似的概念,因为中国人没有把自己的意识形态强加于人的习惯。任何价值观都是历史的,同时也要 有特定的文化环境,一种价值观就可以放之四海而皆准,必然基于宗教观念和救赎史观。

  笔者在西方同学者和官员进行过无数次有关中国人权的辩论。在讨论中国国情特点时,西人总是用中国签署的“联合 国世界人权宣言”,作为中国已经接受“普世价值”的铁证。

  笔者提醒他们,中文从未将这个宣言(英文是UniversalDeclarationofHumanRights) 翻译为“普世人权宣言”,而将universal译为“世界”恰恰反映了民族主权国家体系尚未消亡的事实。

  事实上,国际社会在某些问题上达成共识的,应当被称为“共享价值(commonlysharedvalue) ”,这是一个表示正在进行的动作过程的概念,而不是神学本体论意义的“普世”价值,或“共同价值”。

  应当看到,诞生于1948年的“联合国世界人权宣言”,正是当时的国际社会对惨绝人寰的纳粹集中营的即时反应 。同样,奥林匹克运动固然可以追溯到古希腊,但作为人类的“共享价值”,不过只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我们庆祝奥运是因为奥运精神同国际社会大多数人都赞同的“和平与发展”的共享价值相吻合。1936年,希特勒 也特别重视柏林奥运,但他当时同世界大多数人有同一个梦想吗?因此,将奥运精神看成是不受时间、地点限制的永恒的普世 价值,不能自圆其说。

  

  中国应为“共享价值”做贡献

  普世价值是西方人发明的东西,是基督教传统特有的表述方式,因为世界上其他的宗教文化,比如,伊斯兰、犹太教 或佛教都没有致力将一种价值观强加于其他文化的传教士精神。基督教传统不同,它以黑与白、光明与黑暗的截然对立来解释 世界。如果我们跟着这种非此即彼的思路走,不但违背了中华传统的“中庸”精神,而且在国际上坠入难以自拔的话语陷阱。

  正如胡锦涛在视察《人民日报》时所指出的,长期以来我们(中国)在国际舆论上处于“西强我弱”的困境。打破“ 西强我弱”局面的突破口首在语境。

  西方,特别是美国,在极力推崇一些“普世价值”时往往采用双重标准。早在冷战期间,美国政府在鼓吹“自由、民 主”的同时,也支撑一些反共、反苏的集权政府。美国领导人在批评中国的人权问题的同时,仍然非法拘禁在关塔那摩的塔利 班战俘。

  既然普世价值自诩为“永恒价值”,那么“双重标准”如何能够行得通?事实上,到目前为止,多数核心的普世价值 的评判标准是由西方主导的,而非西方世界则处于劣势地位。

  我们不能对西方的普世价值采取不屑一顾的简单态度。中国在其世界地位上升的历史时刻,应当为当代国际社会的“ 共享价值”作出积极贡献。首先,中国应当根据自身的传统对现存的共享价值提出自己的明确看法,既要时时警惕普世价值的 陷阱,又要站在世界大多数人民的立场上提出新的价值观。对西方主导的普世价值不应当一概拒斥,而应当用自己的文化传统 加以新的诠释和改造。

  (::新加坡《联合早报》9月3日)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相关专题 青年参考

相关链接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