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拿到第二十九届奥运会主办权那一刻起,中国就向全世界承诺要办一届绿色奥运、科技奥运和人文奥运。2008年8月8日奥运会开幕以来,赛场内外、所有的一切都在印证着我们实现承诺的决心。不过,我们还曾许下对兴奋剂“零容忍 ”的诺言以及要把这届奥运会办成历史上最干净的一次赛事的心愿。
努力终究会有回报,北京奥运期间,仅有几例兴奋剂检查呈阳性,这个数据要比历届奥运会都低得多。然而,我们也不能回避这样一个事实,不管惩罚措施有多严厉,也无法阻止个别运动员以身试法。北京奥运会不是反兴奋剂的起点,同样也不会是终点。面对不断更新换代的高科技“兴奋剂”和前赴后继的使用者,我们不禁要问,是什么让兴奋剂如此“兴奋”?
兴奋剂何时不再“兴奋”
(本刊记者)王娈 (本刊实习生)刘佳颖/文
重拳出击
2008年8月11日,北京奥运会开幕后的第三天。西班牙自行车选手玛丽亚·莫里诺在赛外兴奋剂检查中被发现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此后,国际奥委会宣布取消她的比赛资格,并要求国际自行车联盟对其进行相应的处罚。于是,这位西班牙“药人”成为北京奥运会兴奋剂检查中尿样呈阳性的第一人。
为了实现“把北京奥运会办成历史上最干净的体坛盛会”的承诺,此次赛事对兴奋剂的检测力度相当大。据了解,本届奥运会计划进行高达4500例检查,比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3600例高出900例,创下历届奥运会之最。按照相关计划,所有个人项目的前5名都要接受兴奋剂检测,除在奥运会各个场馆进行的检测外,各个国际体育单项组织以及国家、地区奥委会还会在赛外进行检测。西班牙选手玛丽亚·莫里诺就是在赛外检查中被查出了阳性的结果。而根据国际奥委会的最新规定,她将无缘参加下一届奥运会。不仅如此,她还将面临来自自行车联盟的惩罚,甚至还有可能被本国体育组织实施惩罚。面对兴奋剂,各个国家、各个体育组织可谓重拳出击,处理起来毫不手软。然而,以身试法者仍然前赴后继。
实际上,运动员在大赛期间服用兴奋剂,早已不是新鲜事了。不论是国内还是国际上的重大比赛中,都有运动员服用兴奋剂事件发生。据可靠数据统计,从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至今,有83人和两匹马被检测出服用兴奋剂或逃避检测,其中12名选手和两匹马获得了金牌。而且,不排除还有很多属于未被检测出来的使用者,像美国著名“女飞人”琼斯,曾经接受过高达160次的兴奋剂检测,但是都没被发现疑点;如果不是她自己招供,恐怕那5枚奥运奖牌仍然是属于她的荣誉。
2007年10月7日,31岁的琼斯在母亲的陪伴下来到纽约以北的怀普莱恩斯联邦法庭。随着琼斯的招供,一幕幕真相陆续浮现在公众面前。原来,琼斯自1999年起开始服用兴奋剂,为她提供兴奋剂药物的是著名的巴尔科实验室。琼斯在联邦调查员对巴尔科实验室的禁药丑闻事件进行调查时做了伪证。2008年1月12日,琼斯因作伪证被判处有期徒刑 6个月,并且需要完成800个小时的社区服务。在此之前,美国奥委会主席为琼斯使用兴奋剂夺取悉尼奥运会5枚奖牌的事件道歉,并向国际奥委会归还了琼斯的5枚奥运奖牌。至此,琼斯兴奋剂事件谢幕。尽管琼斯并不是奥运会赛场上第一位使用兴奋剂的选手,毫无疑问她所受到的处罚却是最为严厉的。
如果说琼斯所受的处罚是她罪有应得,那么发生在2008年5月的欧阳鲲鹏“禁药门”事件倒有不少人替他“喊冤 ”。2008年5月25日,中国游泳协会证实,25岁的游泳选手欧阳鲲鹏在一次赛外检查中,尿样检查呈阳性,后来被查出使用类固醇克伦特罗。依据2008年3月份出台的《国家队运动员兴奋剂违规处罚办法》的规定,国家队运动员发生严重的兴奋剂违规事件,将被终身禁赛,教练员将被终身取消教练员资格,终身不能从事运动训练和运动管理类工作。因此,中国游泳协会对欧阳鲲鹏实施了终身禁赛的处罚,而他的主管教练冯上豹也被终身取消教练员资格。据了解,欧阳鲲鹏是中国目前最好的男子仰泳运动员,曾经在2002年韩国釜山亚运会夺得冠军,并在2006年多哈亚运会期间夺得3枚个人项目的银牌。就在距离北京奥运会仅有几个月的时候,欧阳鲲鹏却与家门口的奥运会失之交臂,这不得不让人替他感到惋惜。终身禁赛的处罚,不仅意味着他个人运动生涯的终结,对国家游泳队来说也是相当大的损失。
事后,尽管有不少业内分析人士认为:欧阳鲲鹏服用兴奋剂有疑点,很有可能是误服。但是,游泳协会执行“反兴奋剂条例”丝毫不打折扣的做法也确实表明了有关方面对待反兴奋剂的态度。“欧阳鲲鹏和他的教练受到如此严厉的惩罚或许存在一些冤屈,甚至存在误服的可能性,但是如果法外开恩的话,那就会给一些人‘我国对待反兴奋剂问题态度松动’的错误信号,所以杀一儆百还是有必要的,毕竟条例是用来执行的,不是用来折衷的。”一位体育局的官员坦言。
由此可见,不论是国际奥委会,还是各国体育协会在对待反兴奋剂问题上都没有丝毫退让的余地。从西班牙自行车选手玛丽亚·莫里诺到美国飞人琼斯,乃至尚未走上国际舞台就在“家中”折戟的欧阳鲲鹏,都充分说明了官方对待兴奋剂问题 “重拳出击”的决心。
如虎添翼?
人类使用兴奋剂的历史,要追溯到古埃及、古罗马时期。在一些古老的文献中记录着运动员使用兴奋剂、镇痛剂等提高运动成绩的历史。十八、十九世纪,就有一些从事长跑的运动员通过服用咖啡因等物质来提高比赛成绩。自1968年奥运会实行兴奋剂检测以来的40年中,兴奋剂的滥用不仅没有减少,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甚至不少教练员、运动员公然叫嚣“ 拿金牌的,没有不使用兴奋剂的”。
更有甚者,一些人认为,体育比赛,在某种程度上是在无限冲击人类的极限,而兴奋剂可以让人体充分达到兴奋程度从而将潜能发挥到极至。此种观点赞同者寥寥,但也不是无人认可。“兴奋剂的使用能够让运动员迅速达到自己的巅峰状态,从而发挥出自身的最高水平,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这本来就是如虎添翼的事情,没有必要大肆禁止吧。”广州一位市民王先生在接受采访时就表达了这样的观点。他认为:“其实在很久以前,运动员就开始在赛场上使用辅助工具了,像短跑运动员使用的专业跑鞋,我们能说这样的比赛就不公平了吗?另外这届奥运会,很多游泳运动员都穿上第四代鲨鱼皮泳衣,目前多项世界以及奥运会游泳纪录被刷新,这是运动员的训练水平提高了,还是新泳衣的功劳呢?因此对待兴奋剂也应该如此,没必要全盘否定。”
诚然,第四代鲨鱼皮泳衣一经曝光,便引起了广泛讨论,有人表示支持,也有人持相反观点。据了解,引起大家热议的这款泳衣是“鲨鱼皮第四代”,乃Speedo与NASA(美国航空航天局)还有著名设计师川久保玲旗下的Comme desGarcons品牌一起合作研制开发的,每件价值550美元。它在人体阻力最大的部位(比如胸部和臀部等)采用特殊材料,对肌肉进行适当的压缩(类似于塑身),从而将运动员的身体塑造成一种最适合水中行进的体型,减少其在水中的阻力。为了达到这些目的,这款泳衣不得不设计得非常紧身,比一般泳衣要紧70倍,运动员穿着时会感受到相当大的压迫感。
而穿着这种泳衣的效果也是显著的,国家游泳中心的一位官员介绍说:“其实在‘速比滔(Speedo)’泳衣出来后,日本几家赞助商也进行了抵制,据我们所知,美津浓也开发了能减少水中阻力7%的新泳衣,但是给北岛康介穿后,发现确实不如‘速比滔’。”而美国游泳名将菲尔普斯更是对鲨鱼皮泳衣赞赏有加,“当我碰到水的时候,感觉就像是火箭一样,我等不及马上要在水中游动,这将带动游泳运动再上一个新台阶”。事实胜于雄辩,从今年2月开始,国际泳坛的多项世界纪录突然被爆炸式地“刷新”,这在国际泳坛引起了史无前例的轰动。如果说游泳成绩的大幅度提高是各国运动员训练水平突然提高的结果,的确不是很容易让人信服。基于此,甚至有人把鲨鱼皮泳衣说成是“穿在身上的兴奋剂”。
引起更大争议的是,有的人并不习惯穿这种比普通泳衣紧70倍的“体外兴奋剂”,这样就造成了某种程度上的不公平。“一种是穿在外边,一种是内服,同样是能提高成绩,发掘潜能,为什么穿在外边可以,而内服就不行呢?”从事管理行业同时也是体育迷的李先生在接受采访时这样问道。为此,记者采访了从事体育法研究的黄老师。他对记者说:“在比赛中使用兴奋剂违反了国际反兴奋剂条约,同时也违反了我国的反兴奋剂条例,这是一种违法行为,之所以禁止是因为对此已经立法或者已经有了相应的法规,但是针对这种新型泳衣,目前国内外并没有任何法规或条约对其禁止,所以使用它是被允许的。” 不过,黄老师还表达了这样一种观点,他说:“从法理的角度分析,可以把兴奋剂和泳衣放在同等的位置上进行讨论,甚至可以针对这种新泳衣设立限制性规定。总之,把二者放在一起对比和讨论并没什么问题。”
然而在本刊记者进行的随机采访中,绝大多数被访者都认为兴奋剂不能和这种新型泳衣相提并论,两者在对运动员的作用机制上存在很大的不同。或许将来国际泳联会对鲨鱼皮泳衣的使用有一个明确的态度。然而显而易见的是,将兴奋剂列为运动员的“辅助工具”,将其誉为“如虎添翼”的说法很难得到多数业内外人士的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