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监管手段 财政技术行政三管齐下
裁判员限制运动员的行为只需要吹一下嘴里的哨子,可要限制自己的行为时,裁判会不会吹“黑哨”呢?这是公众对北京公车限行最担心的问题。有人甚至质疑,北京的大街上还跑着相当数量的中央部门的公车,小裁判敢对大裁判的车吹哨吗?
据记者了解,北京市政府此次公车限行方案就是为了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入开展全民节能行动的文件》,该文件要求各地认真贯彻执行“节能行动”十项措施,其中包括公务车按尾数每周少开一天、行政机关办公场所三层楼以下停开电梯等内容。
分析人士称,由此看来,担心和质疑不必要,关键是如何监管的问题。
“北京的各条环线已全部被电子眼监控,交管部门掌握了所有公车车号,只要公车违规出行,通过技术扫描,很快就会被锁定,然后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进行处罚。”张柱庭向记者透露,对公车的监管手段很多,可以用财政的、技术的、行政的手段进行。公车出行,花的都是纳税人的钱,属于财政支出,所以各机关的公车都有注册登记,拥有公车的机关,可以通过每辆车的油耗,算出公车是否依规定出行。比如,公车限行后,一辆公车只能跑4天,财务部门可以算出其平均每天的油耗,如果超出油耗限量,说明违反出行规定。行政机关可根据交管技术数据、财务报表相对应地制定管理规定,用行政手段加固监管力度。
“应该相信大机关执行限行方案的素养,即使出现个别违反规定的现象,也有可能是个人行为所致,机关行为的可能性很小。”张柱庭说,当然群众的监督作用也不能小觑,所以,有群众提出要给所有的公车增加标识,加强公车出行的透明度,这也是一种不错的办法。
科学测算 不会引发“购车浪潮”
据报道,近年来,“乘用汽车已成为我国政府采购中订单最大、增长最快的采购项目之一”,“2004年全国政府公务用车采购金额为500亿元,2005年增加到600亿元,2006年700亿元,而2007达到创纪录的800亿元”。
有法律专家认为,采取得力的公车限行措施,也包括对购买公车实行严格审批与社会公示的双重监督,既保障公款不被滥用,也保障公众的知情权与监督权。
奥运会单双号限行期间,一些人买了新车确保自家有单有双,每天都可以出行。坊间由此流传着“单双号限行增加了北京汽车的总体保有量,实际上是对公共交通资源更大占有”的说法。
那么这次公车限行,会不会迫使更多的机关购买新车,应对限行措施呢?
“北京市在出台这个方案前进行了科学的测算,专家组成员认为,只限行一个工作日就导致单位购车的可能性不大,因为成本不合算。”张柱庭告诉记者,根据测算,限行一天单位花费的交通费比买一辆车的财务消耗要低得多。国家机关在算这个账,很多不在限行之列的国企也在算这个账,因为,公车限行只是开了一个头,这样利国利民的措施很有可能继续深入。
机关“购车浪潮”不会风起云涌的另一个原因是,北京市已测算了全市公车合理的保有量,多余公车将被无情拍卖,怎么可能允许单位再购新车呢?
本报北京9月16日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