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专访酒泉发射中心实验技术部总工程师、载人航天工程发射场系统副总设计师郑永煌
即将升空的“神舟七号”将实现中国人太空出舱活动的梦想。神七飞船究竟有什么奥秘,航天员如何实现太空行走,无疑是大家最为感兴趣的话题。近日,记者就读者关心的这些问题采访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实验技术部总工程师、载人航天工程发射场系统的副总设计师郑永煌。
飞行三天备了五天“口粮”
9月18日晚,刚刚参与了船箭对接任务的郑永煌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船箭对接完毕后,最主要的就是在飞船舱载一些生活必备物品,然后进行封舱,等待下一步的垂直转运。”采访时,郑永煌开门见山。郑永煌称,舱载物品主要是航天员上天要用的一些东西,包括飞行包、吃的、喝的等物品,携带物品的量是根据飞行天数来定。他透露,“神七”此次飞行天数计划为3天,但携带的物品量具备飞行5天的能力。这样做,主要是以防万一,如果正常的话3天就回来了,万一要是出舱出现问题,还可以等待机会进行第二次出舱。
为出舱仅火箭就有37项改进
今年39岁的郑永煌是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实验技术部总工程师、载人航天工程发射场系统的副总设计师。在“神六”飞天时,他是待发段逃逸指挥员,代号“前卫”。那么,即将发射的“神舟七号”跟“神舟六号”在技术方面有哪些改进?
郑永煌称,“神七”与“神六”相比,最大变化就是出舱活动,为了实现出舱活动技术的突破,不管是火箭、飞船还是各大系统都有一些技术上的提高,其中仅火箭方面就有37项技术上的更改。其他方面的改进有两项,一是为了提高航天员在舱内的舒适度,增加了一个电能量蓄压器,这样就能把火箭的震动给减小,航天员坐得更舒服。郑永煌说,在发射“神五”后的120秒到140秒,杨利伟反映他感觉很不舒服,其实是在他的坐舱存在着一个低频震动。神六”发射时,他们采取了一些措施,改善了这种情况,幅度变小了,但低频震动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
“我们此次增加的电能量蓄压器在大量的仿真实验中是完全成功的,但能否在‘实战’中有效,还要等待‘神七’的检验。”郑永煌笑着说。
另外一项大的更改就是对于二级增压输送系统的管路进行了改进,主要是觉得这可能是一个薄弱环节,其他小的更改还有很多。
郑永煌称,目前,总装测试项目都已完成,状态非常好,从测试一个多月的情况来看,飞船的性能状态很好,没有发现大的质量问题。下一步转到发射场再做一些联合检查,就具备发射条件了。
两种方式模拟训练航天员
对外界来说,航天员的训练一直是个神秘的话题。采访中,郑永煌就此向记者进行了介绍。他称,航天员模拟训练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在失重飞机上训练,这种训练方式对航天员的体验是比较真实的,但时间短,一般只有几十秒钟;另一种是在水槽中训练,这种方式主要利用浮力让人有一种失重的感觉,但缺点是水有粘性,还有一种迟滞作用,跟真实的太空环境还是有差别,由于可以长时间模拟,所以这种训练方式是最常用的。
航天员换衣出舱将成看点
此前,外界一直传言航天员在太空的飞船上换衣服将是“神七”发射的一大看点。对此,郑永煌也向本报记者进行了介绍。
郑永煌称,这次飞船上装载的饮用水和食物与“神六”没有多大区别,较大的区别就是航天员出舱。舱外航天服在出飞船总装测试厂房之前就已经装入飞船里了,处于一种打包状态。此次飞行,对航天员提出很高的要求是,在太空飞行的时候要把舱外航天服解包打开,还要进行一定的组装,然后换衣出舱,所以操作难度上,“神五”、“神六”不能与它同日而语。
郑永煌称,舱外航天服放在轨道舱,由于舱外航天服本身比较笨重,有110多公斤,比较占地方,所以上天前是折叠压紧并打包放好的。上天后,要把它解开,并做一些简单的组装。舱外航天服从打开到组装,才算完成具备出舱条件。在天上为了减轻航天员的劳累,会采取断断续续的工作方法。解开并组装完成舱外宇航服的过程可能快一些,但组装完成之后还要做很多检测,包括密封性能等各种检测,不能没有把握就出舱。
与舱内航天服不同的是,舱外航天服背后带有一个像小背篓一样的东西,里面有循环气体,航天服除湿、控制温度都是靠这个系统。
宇航员出舱要拿回实验装置
此前有消息称,航天员太空行走是为了释放小卫星。但郑永煌在采访中却否定了这一说法,他称,航天员在舱内发指令就可以释放小卫星了。
“航天员出舱在太空行走中要拿一样东西。”郑永煌神秘地说,那是科学家在太空做材料实验的一个装置,把这个东西拿进飞船里。据了解,这些实验材料的装置已经固定在飞船舱外的壁上,上天运行的时候实际上就是进行太空暴露实验,看看在微重力、真空、热辐射等环境下的变化。
航天员在太空中的动作完全受地面指控吗?郑永煌称,航天员出舱活动、吃饭、睡觉基本上是有固定时间的。飞行一天就要绕地球10多圈,每一圈干什么都是有详细的规定,有一个飞行手册,但一些小动作就不一定了。“神五”的时候,要求让杨利伟不能动、不让拍照,但发射后,杨利伟坐在那里拿着相机到处拍照。在“神六”的时候,费俊龙与聂海胜非常兴奋,在太空中翻跟头,这时候地面就很担心,因为当时没有设计这个动作。当时“神六”控制器已经接近极限了,怕这一动的话,整个姿态变化比较大,怕飞船控制不太稳定,后来发现也没有多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