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沈国放:911事件改变布什对华政策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9月22日04:28  中国青年报

  本报记者 杨丽明

  编者按

  9月20日,由北京外国语大学与中国青年报社联合举办的“亲历开放30年·中国外交官论坛”活动,在有“外交官摇篮”美誉的北京外国语大学举行。70多位资深外交使节参加了论坛活动,其中19位嘉宾发表了激情四溢的演说。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年。30年前的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30年沧海桑田,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剧变。工作在对外开放第一线的外交官们,亲眼目睹并且亲手推动了中国走向世界,以及世界认识、适应和接纳中国的历程。他们的独特经历,他们的经验心得,让人慨叹,让人唏嘘。

  今年也是《中国青年报》复刊30年,《中国青年报》曾因“文革”被迫停刊12年。30年来,《中国青年报》也亲历了改革开放,见证和记录了改革开放,始终站在改革开放的前沿,为改革开放作出了贡献。我们与北京外国语大学共同举办这一论坛,并从今天起刊发相关系列报道,以此作为本报纪念改革开放30年系列活动与报道的开端。

  世界知识出版社总编辑沈国放曾经亲身经历了中美关系发展的历史进程,在一段时期内也是中国制定对美政策的直接参与者。他认为,改革开放30年来,中美关系经历了4个阶段的转变。

  友好的非盟友

  沈国放认为,自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开始,《上海公报》的签署,标志着两国相互隔绝时代的结束。1979年建交,也是中国改革开放开始不久,美国把中美关系定位是友好的,但是非盟国。

  当时美国对其亚太地区外交重点进行了调整,利用中国因素来牵制苏联,中美双方从战略利益角度考虑相互接近。这一阶段双方关系发展非常快。双方虽然也有一些矛盾和斗争,但是总体上双边关系发展是顺利的。这一阶段一直持续到1988年。

  “我们一晚上没休息”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格局发生了二战以后最深刻的变化。当时国际上大的环境是苏联解体,东欧发生剧变。

  1989年6月4日,中国国内发生了一场政治风波。这时,沈国放正随钱其琛外长在拉美访问。按照原计划,他们结束拉美之行后要访问美国。当时,美国国内就中美关系进行了一次大辩论,总体气氛非常不利于中国。

  继续访美,还是取消计划?是等美方表态,还是我们主动出击?这是个迫在眉睫的问题。当晚,钱外长不顾旅途劳累,通宵达旦与随团成员研究对策。沈国放也参与了整个决策过程。

  经过一整夜的研究和讨论。代表团达成一致意见:主动宣布推迟访美。第二天一早,代表团宣布推迟对美国的访问。事实证明,当时的决策为中国外交赢得了主动。

  “中国没有垮”

  1989年发生政治风波之后,一直到90年代中期,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进行了制裁。按照美国的设想,在西方的强压下,随着世界格局变化,恐怕中国内部也会发生很大变化。

  这次美国又错误地判断了形势。西方的制裁并没有产生预想的效果。中国没有垮,不仅中国经济在持续发展,并且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倒计时已经开始。

  对于这种误判,美国国内又掀起了一场辩论。最后压倒多数的结论是,美方应该对华进行接触加遏制。中方也从战略高度分析了中美关系,提出了增加信任、减少麻烦、发展合作、不搞对抗的方针。随着当时美国国务卿贝克的访华,双方关系逐步改善。

  克林顿执政时期,双方商定要朝着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方向共同努力,尽管现在看来当时中美之间要建立战略伙伴关系有点不现实。

  就在这个国际大背景下,中央的决策是,坚定信念以发展经济为第一要务,不挑头。沈国放认为,当时中央决策是非常正确的。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更多关于 沈国放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