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揭秘航天员生命守护神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9月22日17:30  民主与法制时报

  航天城里有一个神秘的单位——北京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这里的医监医保医生被称为航天员的“生命守护神”。该研究所的问世表明,中国已具备了独立培养航天员的能力,也标志着中国已成为继俄罗斯、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三个航天员中心。

  □特约撰稿 杨永桢 王成

  北京西郊,唐家岭。

  一个原本默默无闻的乡村,由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启动,成了北京航天城所在地。航天城里有一个神秘的单位——北京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此前不为外人所知。

  2003年10月15日,随着杨利伟的飞天,人们才知道,原来这里是培训中国航天员的摇篮。

  2005年10月12日,从这座摇篮里诞生的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再次驾“神舟”遨游太空。

  中国航天震撼了世界。此时,北京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也正式以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简称“中国航天员中心”)的崭新名称,公开亮相于全世界。

  中国航天员中心的问世,表明中国已具备了独立培养航天员的能力,也标志着中国已成为继俄罗斯、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三个航天员中心。

  神舟七号飞船即将飞上太空前,笔者有幸走进中国航天员中心,沿着它发展的历史轨迹,探寻着它的过去和今天……

  载人飞船“曙光”工程的上马下马

  20世纪初,俄罗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预言:“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是,人类不能永远生活在摇篮里,他们会不断探索生存的世界和空间,起初是小心翼翼地穿出大气层,然后就是征服整个太阳系。”

  1961年4月12日,预言终于变成了现实,前苏联航天员加加林,成为了第一个遨游太空的人。在此后的40多年里,人类共进行了245次载人太空飞行,先后有439名航天员乘坐美国和俄罗斯的航天器,飞向了太空,甚至登上了月球。

  在加加林上天后不久,中国也开始悄悄酝酿载人航天计划,准备建造宇宙飞船,并设想在1973年发射升空。这艘尚未问世的飞船被取名为“曙光一号”。

  开展航天医学与工程研究是实现这项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1968年4月,在北京圆明园附近一个安静的院落中,由中国科学院、军事医学科学院、空间技术研究院等单位相关领域的一批科研人员组建而成的北京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诞生了。

  那时,正值“文革”,天下一片混乱。但这批中国载人航天人却乱中取静,开始了向太空进军。

  研究所主要承担载人航天领域中与人(航天员)相关的医学和工程的研究及研制工作,包括航天员的选拔训练、医监医保和飞船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技术等。

  一位老航天人回忆,当时主要是搞基础研究,如进行了小狗上天的试验,改装了第一架用于航天员失重训练的TF—15试验直升机。特别是参考了苏美飞船的有关情况,进行攻关。

  初始的研究和实验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如飞船的供气方式,美国阿波罗飞船采用的是三分之一大气压的纯氧,前苏联联盟号飞船采用的是1个大气压的氮氧混合物。美国的纯氧方式,虽然轻便易行,但安全性差,阿波罗号飞船飞行中一次船毁人亡事故,就是因为纯氧爆炸造成的。前苏联的氧氮混合方式,虽然安全可靠,但需要有辅助设施实现,成本高,工艺复杂。而科研人员采用的供气方式,综合了美苏的优点。

  选训航天员的工作,由空军和北京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共同负责。1970年10月,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的专家,制定了选拔航天员的标准,决定从现有的空军歼击机飞行员中选拔航天员。1000多名歼击机飞行员被“过筛子”,初选出80多名飞行员,集中特殊检查,最后只留下来十几个,准备接受航天员的训练。

  那时,人们执著地以为,任何困难通过努力都可以战胜,但载人飞船工程“曙光”初现,就不得不中断了。1975年3月,工程正式下马。

  严格的航天员筛选和训练

  1992年,中国决定启动载人航天工程。此前,在一项以发展高技术为主要目标的“863计划”中,北京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承担了其中航天领域的关键技术研究,完成了“航天员系统”和“飞船环境控制生命保障系统”的概念论证,为载人航天工程的启动作了重要准备。

  1993年,一大批年轻科研人员走进了研究所的大门。

  1995年9月,经中央军委批准,北京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再次从空军飞行员中选拔航天员。

  这是一次严格的选拔,前后历时3年。首先是基本资格筛选,不仅要求有坚定的意志、献身的精神和团队的协作相容性,还因为由于飞船的载荷限制,航天员的身高不能超过1.72米,体重不能超过70公斤,还要具备600小时以上的战斗机飞行经历。接着是医学临床选拔、特殊项目检查等,最后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等14人入选。1997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正式组建,这14人被任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航天员”。

  研究所专门成立了两个新的研究室:航天员选拔训练研究室,负责制定航天员训练大纲、训练方案和编写训练教材,对航天员进行训练指导和飞行操作指导;航天员医学监督和保障研究室,负责航天员从训练、生活到航天飞行期间全过程的健康维护、检查、鉴定和治疗。

  担任中国航天员教练员的教官,大部分都是研究所的中青年科研人员。他们创造性地制定出了航天员训练大纲和方案,内容详尽而充实。担任评审组领导的航天医学工程专家陈信和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希季看后评价说:“按照这个训练大纲和训练方案去训,中国航天员上天没问题!”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更多关于 航天员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