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在9月22日上午举行的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情况介绍会上获悉,神七发射前的各项准备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和神五、神六不同的是,神七发射将首次邀请境外媒体现场采访。我国4月底发射的首颗数据中继卫星将部分承担神七飞船的测控和通信任务。
船箭进行全面体检
22日上午,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区进行了负8小时之前的最后一次加电检查,这也是继当日飞船、火箭系统分别进行加电检查后,飞船、火箭联合进行的一次全面体检。
上午9时27分,发射区紧急关机功能检查正式开始,在距离发射塔架最近的指挥大厅里,记者看到,所有工作人员各就各位,火箭、飞船等七大系统的总指挥也出现在这里,全程参与检查工作。
发射区紧急关机检查是对火箭点火后进行的一次各系统状态的功能检查,主要是考验火箭点火后如果出现故障的应急处理能力,这也是22日加电检测的主要内容之一。正在现场指挥的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张建启告诉记者:“今天检查的意义,就等于在发射区进入负8小时之前的最后的加电检查,决定我们能不能按照原计划实施发射。”
各系统进行联合调试
发射场系统副总设计师盛捷介绍,加电检查结束后,22日晚上6时许开始,在北京航天飞控中心的统一指挥组织下,参加神七任务测控通信系统和正在发射场区的运载火箭、载人飞船有关系统,将进行一次全面的联合调试。这次合练对确保任务期间各个系统的协调配合至关重要。合练将按照任务实时发射流程1:1进行。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及各测控点等系统一同进行全区合练,航天员也将在“问天阁”里参加合练。另据了解,运载神七升空的长征二号F火箭将于23日下午开始加注推进剂,加注后的飞箭船重量将达到480多吨。
除此之外,酒泉卫星发射中心22日还进行了发动机紧急关机的演练、伴飞小卫星的功能测试以及天地通讯联合大检查。22日,发射中心还进行了除航天员以外全系统参加的船箭地联合检查。
发射场系统进行4大改造
针对神七任务的特点,发射场系统进行了4个方面的较大改造。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射场系统总设计师陆晋荣说,与前几次任务相比,这次发射场的技术状态变化不是很大。发射场系统将提高神七发射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作为重中之重进行了技术和训练方面的改进。
首先对火箭燃料推进剂加注系统的流量计进行更新,并增加了可以提供相互验证功能的备份流量计,既确保燃料加注的稳定和精确性,又提高了加注的速度。其次对老化的地面辅助设备进行了改造。三是发射模拟训练投入使用。以模拟化的手段,实现发射场全系统、全流程、全人员的综合训练,有效提高了参加航天发射人员的技术水平。最后是更加重视对可能出现问题的预控。对关键设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进行了全面的量化评估,使操作人员对设备的工作技能、状态、风险做到心中有数,相应的保障措施和应急措施能够提前准备,确保发射万无一失。
神七发射首次向外媒开放
和神五、神六不同的是,神七发射还将首次邀请境外媒体现场采访。
在22日的情况介绍会上,总装宣传部部长贺天成介绍说,发射前夕,将有来自美国、俄罗斯等国的10余家媒体的记者抵达发射中心,他们将组成一个30余人的境外媒体采访团,将被允许参加发射前航天员乘组的中外记者见面会。贺天成证实,这是我国神舟飞船发射首次向境外媒体开放采访。
中继卫星将“护航”神七
在22日上午举行的“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情况介绍会”上,盛捷告诉记者,当晚举行的全区合练,是所有参与神七发射任务的测控、通信、主副着陆场等各大系统之间按照实际发射程序进行的最后一次演练,主要是检查测控和通信系统。
盛捷介绍说,从酒泉发射中心所在的首区,到飞船经过的航区(即弹道经过的地方),如西安、青岛、太平洋、大西洋等地方都分布有测控和通信系统。除了陆上的测控站和海洋上的5艘测控船之外,我国4月底发射的首颗数据中继卫星“天链一号01星”也将部分承担神七飞船的测控和通信任务。
中继卫星也被称为“卫星的卫星”,可为卫星、飞船等航天器提供数据中继和测控服务。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张建启说,“天链一号01星”将在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中首次应用,神舟飞船的测控覆盖率由原来的12%将大幅提高到60%左右。
伴飞小卫星不具攻击性
神七飞船发射升空后,将有一名航天员进行出舱活动,并释放小卫星。近日有外媒报道说,这颗伴飞小卫星具备了在太空进行攻击的能力。一旦发生战争,这个小卫星可以在太空进行调整变轨,来攻击和捕捉其他国家的卫星。
在21日的情况介绍会上,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总工程师陆晋荣对此做了澄清。陆晋荣介绍说,神七释放的伴飞小卫星只是作为一个媒介,用来观测并记录航天员的出舱过程,所谓具有攻击性纯属谣传。
据悉,神七伴飞小卫星除可近距离监测飞船外,还安装有CCD立体相机,可提供飞船在轨飞行时的首张三维立体外景照片和太空人出舱活动的即时画面。之前,神五、神六升空入轨后,均无法拍摄到飞船在太空中的外景照片,当时的电视直播亦仅限于舱内。神七伴飞小卫星将能弥补这一缺憾。
本报特派记者 阎世德 齐兴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