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空行走不是走,因为双腿根本无处用力,无法行走。贴切地说,应该是扶着飞船表面,在太空‘爬’。”李必光风趣地说。“太空行走或太空漫步只是民间讲法,科学上称作‘出舱活动’。”
神舟七号将首次有中国航天员进行“出舱活动”,根据公开报道,将有一位航天员出舱。但据李必光分析,会有两名航天员处于“太空行走”状态。具体来说,如果以甲、乙、丙代表三位航天员,甲留在返回舱内操作各种仪表,乙、丙都会进入轨道舱内的气闸舱。在这个狭小的舱室里,先关闭内闸门,然后两人互相协助,穿上舱外航天服、吸纯氧。待气闸舱内的空气抽入轨道舱,气闸舱内的压力逐渐与太空的压力相等,便可以打开外闸门,进入太空。此时,虽只有一位航天员走出船舱,但另一位留守在气闸舱的航天员同样处于真空状态,换言之,他也处于太空行走状态。
在过去人类曾经进行的“太空行走”中,曾先后遇到一些诸如联络中断、电脑故障、丢失工具等故障,但都是有惊无险。李必光谈起“最惊险的一幕”,发生在前苏联太空行走第一人列昂诺夫身上。他在完成太空行走之后,由于航天服增压,航天服膨胀得像个气球,他怎么也钻不进直径仅1米的舱门。一时间,列昂诺夫汗流浃背,心跳加速,呼吸频率增加了1倍。幸而他随机应变,对航天服进行手动减压,花了12分钟得以成功返回。“所以,‘太空行走’尤其能考验航天员的判断力和决策力。”
当记者问及“出舱是否存在与外星生命邂逅的可能性”时,李必光给出了否定答案。“毕竟目前人类历史上已经进行的300次太空行走中都未曾发生,中国仅是第一次出舱行走,邂逅的几率更接近于零。”但不排除“撞见”飞来飞去的微小流星,这就要考验航天服的承受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