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被释放的小卫星位于轨道舱前端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9月26日05:02  京华时报

  舱内分颜色能“辨”方向

  飞船舱体地面用褐色的阻燃装饰层覆盖,而其余各处则用乳白色装饰层包裹。据介绍,飞船进入太空后,航天员处于失重状态,为了让航天员更好地“捕捉”方向感,设计师在飞船内部装饰上改变了传统的以单一浅色调为主的构图,形成色彩反差,使身在太空的航天员有立体的视觉归属感。

  船舱两边各有一个舷窗,遮光罩可根据航天员需要拉上或拉开。右边座椅上方是一盏冷光源的白光灯,灯由一组灯束组成,发出光均匀不刺眼;左边座椅上方是一个摄像机,航天员在舱内图像就是靠它传回地面。

  座椅的后面,伞舱包、航天员服装包、救生用品包整齐地固定在舱壁上。

  揭秘

  “太空眼”直播舱外游

  为了将航天员舱外行走的壮举及时准确清楚地传回地面,展现航天员舱外行走的英姿,“神七”推进舱和轨道舱外各安装了一个摄像机,专门用于拍摄航天员出舱活动过程。其中推进舱上的是主摄像机,轨道舱上的摄像机作为备份使用。航天员出舱后,将面向推进舱的摄像机挥手致意,并报告自己的身体感觉和工作情况。

  作为首次搭载到“神舟”飞船的全新载荷,这两部摄像机在研制过程中克服了“既要减重,又要好用”的两难问题,其形态为长方体,重量比家用小摄像机还轻出许多,这两颗精巧的小“眼睛”不仅“明亮”,同时还能应对极端温度、真空、辐射、粒子等空间环境的干扰。航天员“太空行走”的画面要传到地球、传到国人眼中,离不开这两颗“眼睛”的率先探视。

  飞船舱内也有一个摄像头,还有一个手持的摄像机。均可以实时地拍摄舱内舱外的情况并传回地面。拍摄的画面将分两路传回地面,舱外一路,舱内一路。在地面能够测控到的区域,地面的测控中心均能够实时看到太空中航天员的一举一动。如果飞船进入测控的盲区,画面将存储起来,等飞船飞跃盲区后,存储的画面再自动发回地面。所以,航天员24小时的活动状态都能够通过影像画面观察到。

  气瓶穿“防弹衣”

  被释放的小卫星位于轨道舱前端,离5个复压气瓶近在咫尺,如果释放小卫星时爆炸螺栓产生碎片,就会像子弹一样打到气瓶身上,一旦气体泄漏,后果不堪设想。为确保航天员和飞船的安全,飞船研制人员“奇思妙想”,特意为安装在轨道舱外的5个复压气瓶穿上“防弹衣”。

  起初,研制人员为“防弹衣”选定了五种防护材料。为更好地检验材料在真空环境下的技术性能,带着这些备选的材料,研制人员专程到有关研究单位进行真空可凝挥发、真空质损等多种试验。经过反复比对,研制人员优中选优,最终确定了保护罩的材料。以前设计制作的防弹衣都是给人穿的,做生物损伤试验时也给动物穿过,但给球状物体设计衣服还是头一回。研制人员拿出几套设计方案,最终瓜瓣型设计方案获得大家一致认可。为了保证防护衣与气瓶配合“默契”,研制人员从打样、修改到试穿,反反复复,不厌其烦。样衣做出来了,安全性能格外引人关注,为此,研制人员多次进行实弹打靶,现场分析,终于获得了可靠数据。

  本报记者 柳志卿 刘薇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更多关于 太空漫步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