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我国具备为国外培训航天员能力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9月26日06:30  中国青年报

  -任务:选拔、训练航天员,并对航天员实施医学监督和保障。出舱活动期间,1名航天员位于飞船返回舱值守,两名航天员穿舱外航天服位于飞船轨道舱,其中1名航天员出舱进行舱外活动。

  神舟七号航天员的选拔、训练与神舟五号、六号相比,有不少变化。航天员系统总指挥兼总设计师陈善广向本报记者表示。由于神七飞行将第一次开展出舱活动,航天员增加了很多全新的操作,比如,对舱外航天服和飞船气闸舱的操作。

  与神六飞行相比,神七的飞行手册从3本增加到7本,航天员要进行的操作单元从几百项增加到1000多项,而每个操作单元还包含数十个步骤和上百个动作。

  “航天员的安全不仅掌握在地面人员手里,还掌握在自己手里。”陈善广说,通过训练,神七航天员熟练掌握了每一项操作,所有程序都非常熟练。在太空进行的上千项操作,对他们的体能和应对突发情况的处置能力,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航天员的训练主要是在三大设备中进行——模拟失重水槽、舱外航天服低压舱以及出舱程序模拟器。陈善广解释,在模拟失重水槽中产生的失重感觉和在太空中的失重是不一样的,这只是一个近似的模拟。主要是通过中性浮力来模拟表现航天员在太空中随遇而安、抓取物体等。而失重飞机产生的失重环境与太空一样,但是这种失重环境时间很短,只有20多秒,无法进行复杂的操作活动。航天员的出舱活动需要比较长时间在模拟近似失重的环境下进行训练,所以水槽模拟出舱环境是一个很好的训练设备。

  我国的模拟失重水槽和美国俄罗斯的没有本质区别,只是规模大小不一样。美国的大一些,因为它需要把整个航天飞机都放入其中,而我们的与俄罗斯的差不多大小。

  针对各国出舱活动的差异,陈善广表示,人类出舱活动已经有40年的历史,出舱活动的程序和内容各国已经接近一致,区别只是在于出舱活动具体内容的变化。

  神舟七号最大的特点就是航天员出舱进行太空行走。陈善广说,舱外航天服是这次任务的难点和焦点,研制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难题,包括技术上的难关和管理上的难关。首先就是研制周期太短。正常研制周期需要8年左右的时间,但是给我们的是3年多时间。

  舱外航天服与舱内服相比不是简简单单的状态变化,而是质的飞跃。舱外航天服实际上是一个小型飞行器,它要独立在太空中进行相关飞行活动,还要保证航天员的安全,面临突破的关键技术很多。

  舱外航天服总质量120千克,可为航天员舱外活动提供至少4小时生命安全和工效保障,重复使用次数不低于5次。

  陈善广介绍说,我们的舱外航天服在安全性上没有任何问题,至少我们从地面的试验验证来看,我们的舱外航天服是安全可靠的,是可以放心使用的。

  “我国航天员训练设施日益完善,航天员训练水平较高,14名航天员均具备完成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能力。我国不仅能够培训本国航天员,还具备了为国外培训航天员的能力。”陈善广说。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相关链接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