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零缺陷产品让航天员放心巡天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9月26日11:34  中国新闻网

  “零缺陷”产品让航天员放心巡天

  早日实现载人飞行,是中华民族数千年孜孜以求的飞天梦,是强大祖国、振兴民族的选择和要求,是13亿炎黄子孙的热切期盼和殷切希望。他们没有忘记:自己的一举一动,事关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想的实现,这种机遇和责任,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得到的,因此,他们倍加珍惜和爱护这份神圣的光荣使命,并决心以最高的政治责任感,最严最细最慎最实最透最精的工作,最优的产品质量获得最圆满的工作结果。

  由于逃逸系统承担着双重重大使命,无论火箭发射成功与否,它都必须成功,失败不起。所以从研制开始,航天动力技术研究院就始终把提高产品的质量和高可靠性放在首位来抓。“百年大计,质量为基,用科学的精神去做!”作为这样一个关系重大的工程的总指挥,院长周为民要求自己和全体参与研制人员务必常存“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心态。

  是啊,高科技的航天产品对技术状态的苛求几乎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任何一点疏忽和错误都可能带来灾难性的后果。“我们是救人的,人命关天啊,同志们”,在几千人的职工大会上,他历数载人航天发射史上的灾难性事故。法国阿里亚娜火箭发射失败,半年之后向媒体发布了令人绝想不到的失败原因,仅仅是因为发动机里数万个接头有一个稍稍长了半毫米。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失事,也仅仅是因为一个小小的密封圈失效。载人航天史上这样惨痛的教训实在太多了。

  严格的管理必须建立在完善、健全的规章制度的基础上。航天动力技术研究院成立了行政、技术、工艺并行的三套指挥系统,编制了周详、细致的质量保证大纲,建立了层层责任制,构筑政令畅通的垂直指挥系统,使得设计、操作、检验等各工序环环相扣,职责明晰,针对载人飞行的全过程的加严质量控制措施,杜绝了质量管理“真空地带”的出现。在管理上用严格的规章制度规范人,同时通过广泛深入的思想发动增强职工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用细致入微的思想工作由这些具有高度事业心和责任感的人去控制质量,规范工序,从而确保发动机的高可靠性。全员“如履薄冰”的忧患意识,全过程严密控制的防范措施,确保了发动机不带任何疑点出厂、“零缺陷”交付总体。实现了产品交付合格率100%,飞行试验成功率100%的质量目标。

  从神一、神二、神三、神四四次无人飞行,到两次载人飞行,在到“神舟七号”遨游九天,神舟飞船七次振翼高飞,七次胜利凯旋,把中国航天人强国的决心与信念一次次地抒写在了太空,把中国航天新的丰碑,高高树在了全国人民的心中。丰碑的上面,也镌刻了航天航天动力技术研究院的名字。而对于他们来说,“一切为了载人”,七次发射,每一次都不是上一次的简单重复,而是一次比一次更加完善、一次比一次更为“加严”的过程。

  一切为了“神七”产品的高可靠交付

  与“神舟”前六次产品不同,航天动力技术研究院“神七”逃逸系统发动机产品生产线从秦岭深山搬迁至位于西安东郊的田王新基地,生产线的搬迁,使设计参数必须进行全新的更改,主任设计师陈红斌丝毫不敢怠慢,她带领设计师团队用了一年多的时间重新摸索,克服环境、状态与工艺的变化,人员流动等困难,一个个状态、一条条工艺、一项项参数,反复比对、反复验证,先后完成了24套全新图纸的设计工作,并进行了10余发试车,成功考核了所有新设计参数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著作等身本是形容一个人终身成就的,但对陈红斌他们来说,仅一年多的图纸、各种总结、报告大概就已经是“等身”的概念了。

  逃逸发动机超高强度钢金属壳体由于形状复杂而且多是空间异型曲面,再加上硬度极高给加工带来了极大难度。面对设计师系统对型号技术状态进行变更、要求更高更严、交付时间节点不容更改,研制生产只能成功、不能失败的巨大压力,在承担发动机壳体加工任务的西安航天动力机械厂,从负责质量控制的工程师、到工艺人员、到一线操作工人,所有与“神七”相关的承制单位和人员,大力协同、密切配合,对以往产品的各关键工序、操作的每一个项目进行全面梳理,对超差项逐一分析原因并逐条落实纠正措施,对工艺不断进行细化、补充和完善,改变加工方法,使工艺和操作规程更加科学、合理,确保了“神七”产品的高质量交付。青工夏刚承担了三个型号壳体的加工任务,由于这些壳体尺寸较长、刚性很差,而且前、后封头体螺纹及密封槽尺寸精度高,形位公差要求又非常严,为保证产品不出问题,他认真琢磨,根据加工产品的不同,合理选择刀具,合理补偿刀具磨损状况,改进测量方法。凭借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和精湛的技术,他加工的15台壳体无一尺寸超差。

  2008年5月12日,我国汶川发生8级强震。强震发生时,逃逸系统发动机产品正在该院下属的西安航天化学动力厂的总装车间紧张进行吊装连接。按预定工作计划,需起吊产品,调至象限位置并放在对接车上。突然,整个工房剧烈晃动起来,由于当时产品吊起的位置正是电缆座向下,无法立即放下,也不敢轻易挪动吊车。剧烈的晃动中,总装车间的员工丝毫没有考虑个人安危,精神全部集中在了如何妥善处理产品上。他们有的紧紧把住产品,有的立即采取紧急措施,在对接车轮下塞入垫木阻止其沿轨道滑行,拽来毛毡,垫在电缆座下,轻放,使发动机接触至对接车,避免发动机电缆座碰撞到对接车造成产品报废、甚至引发更严重安全事故的发生……震感稍减后,大家快速将发动机平稳指挥吊放在一旁的地面弧形架上并进行紧固,同时对一旁停放在弧形架上的其余四台发动机也进行了紧固,之后才迅速撤离现场,强烈的头晕状态也在此时才恢复正常。强烈震动中,该厂五车间的员工用自己的双手保护了产品安然无恙。

  浩瀚宇宙铭记,苍茫青山作证。神舟七号飞船逃逸系统的研制中,航天动力技术研究院始终以质量为生命,把确保进度、确保成功作为最高原则,高标准、严要求、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不知付出了多少汗水和心血。曾担任逃逸系统发动机行政总指挥的院长周为民无限感慨地说:“回顾载人航天工程逃逸系统十余年的研制历程,我感到最欣慰的是,航天动力技术研究院在涉足一个完全陌生的、全新的技术领域时,厚积薄发,应对从容,没有出现大的失误,体现了作为专业研究院的水准。我们完全可以自豪地说,我院参与研制的逃逸系统是目前国际上性能最完善的逃逸救生方式之一,达到了世界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准。在这个过程中,为了中华“飞天”梦得圆,全体职工殚精竭虑,用自己的行动最好地诠释了‘国家至上、争创一流’的精神”。“生命之塔”铸就巡天丰碑。在中华民族沿袭数千年的“飞天”梦圆工程中,承担逃逸塔动力装置研制重任的每一位为之倾注了心血与汗水的人,都由衷地感到骄傲与自豪!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更多关于 逃逸塔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