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逃逸系统女设计师:高中时曾给航天专家写信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9月26日14:37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9月26日电 题:长二F火箭逃逸系统主任设计师:陈红斌

  作者:蒲德汉

  常言道,女人能撑起半边天,这话确实不假。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航天动力技术研究院西安动力研究所长二F火箭逃逸系统固体发动机主任设计师陈红斌,就是这样一个人。她撑起的这半边天,就是航天员的生命之塔。

  1989年从哈尔滨工业大学金属材料工艺和热处理专业毕业后,陈红斌传承父志,回到了父亲——逃逸系统动力装置总设计师陈立学工作的单位,开始了在固体发动机上的探索之路。航天事业就是这么一根如此神奇的接力棒,一代代薪火传承,演绎着传奇。

  1996年,陈红斌开始负责载人航天逃逸系统固体发动机的壳体设计工作,在工作上勤勉尽责的她很快就成为逃逸系统发动机的骨干设计师。逃逸系统是航天员的生命之塔,其固体发动机结构特殊,可靠性、安全性要求极高。为提高发动机初样壳体的安全系数,陈红斌夜以继日认真查阅资料、反复计算分析,为达到总体方面的技术要求,她对前后壳体连接结构及整流罩部件进行了设计改进,极大地提高了产品工艺成型性,确保发动机整机具有高可靠性,并顺利通过了内压爆破试验的考核。

  机缘巧合 与航天结缘

  还是在湖北读高中的时候,班主任有一次在班会上给同学们发了一张表,对大家说:“这是咱们国家各行业的科技工作者,你们可以找其中的一个,跟他写信谈谈自己的理想,他会给你们不错的建议。”班主任最后补充了一句:这是作业。因为从小受父亲的影响,可能出于亲切,陈红斌在名单中找了一个航天系统的专家。现在回忆起来,陈红斌脸上总是挂着微笑:“也许是机缘巧合吧,我去信的那位老专家给我回了信。他说,航天事业是一条艰苦而孤独的路,耐不住寂寞是不能在这条路上走远的。”从那时候起,好强的她更加坚定了自己的航天梦。高中毕业后,陈红斌委培到冰城哈尔滨工业大学,在大学里尽情享受学习带来的快乐。她努力汲取知识,不断充实、提高自己。为了让自己得到更全面更自由的发展,她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类活动,培养自己多方面的爱好。她相信只要脚踏实地,循着自己的方向努力,就会有属于自己的灿烂天地。

  不断学习 全面提高

  在研究所,但凡接触过陈红斌的人,都知道她是一个勤奋、乐观的人,洋溢着热情与活力。作为逃逸系统发动机总体设计组的班组长,陈红斌对班组的建设投入了极大的热情与精力,她以身作则,不但积极从书本上获取知识,还虚心向老专家学习请教,听取他们好的经验和做法;对班组新来的年轻人,她不惜倾囊传授自己所积累的知识,以帮助他们更快地找准要点,进入状态。正是因为她的热心助人和诚心待人,使班组始终保持着和谐、温暖、向上的氛围。她常对年轻人说:“要把学习当作一种习惯,唯有保持不断学习的姿态,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对此陈红斌自己也是深有感触,刚开始到航天动力技术研究院参加工作的时候,因为专业学习方向的限制,她只能从事发动机用金属材料的预先研究工作。实际开展工作总会碰到一些摸不着头脑的问题,再说固体火箭发动机的结构是很复杂的,各个型号的技术指标也各不一样,陈红斌深切感受到学校里的知识真是太有限、太不够用了。她不想一天一天被动地应付工作,她要接过父亲手中的接力棒,做出更大的成绩。为了更全面地掌握发动机的核心技术,更好地开展创新工作,她一边工作一边继续学习新的知识,为自己积累了丰富的资源。刚接手逃逸系统发动机壳体设计工作的时候,陈红斌感觉到压力很大,之前做的是预先研究,现在开始接手型号任务,而且这一任务非同小可,事关航天员的生命安危,也是父亲从事了十多年的工作。第一年,陈红斌一旦闲暇,就下厂和一线的工艺技术人员交流,寻找设计和工艺的契合点;碰到问题,就查资料,“多问多思考”。没过多长时间,勤学好问的她已经掌握了发动机的设计技术,并开始担任逃逸系统发动机主任设计师,负责发动机的总体设计工作。陈红斌心里清楚,新的任务带来新的难题,只有不停止探索的脚步,才能继续攻克一个个难关。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