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舱外护身服设计灵感源于虾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9月27日14:33  辽一网-华商晨报

  昨日,国产的“飞天”舱外航天服首次在太空中解包。

  航天员穿着它进行了太空训练,为今天的出舱活动做着准备。

  科研人员在研制这套价值3000多万的航天服时,克服了重重困难,取得了零的突破,最终在4年的时间里,造出了接近国际水平的舱外航天服。

  今日我们就将一睹它的面容。   我国首套舱外航天服生产历时4年 许多设计只能靠想象和创造 舱外航天服就是一个“穿在身上的飞船”   26日,神舟七号飞船里的航天员翟志刚开始组装用于出舱的“飞天”航天服。中国研制的第一套舱外航天服首次在太空中“亮相”。

  据了解,舱外航天服的设计灵感源于虾,像虾一样外硬内软,关节灵活,好比航天员的“护身法宝”,为航天员在太空中工作提供生命活动保障条件。

  结构:从内到外分为6层

  现场观察:如果忽略“暗藏”在航天服上的种种“机关”,“飞天”很像一件加厚、特大码的羽绒服。服装通体纯白,躯干像盔甲,四肢像面包。从上到下依次是头盔、上肢、躯干、下肢、压力手套和靴子,背上还有一只1.30米高的大背包。

  专家释疑:从内到外,舱外服分为6层:由特殊防静电处理过的棉布织成的舒适层,橡胶质地的备份气密层,复合关节结构组成的主气密层,涤纶面料的限制层,通过热反射来实现隔热的隔热层,以及最外面的外防护层。外层的防护材料可耐受正负100摄氏度以上的温差变化,堪称国内最贵的服装面料。

  通过调节大小,一套航天服可以用于不同身材的航天员,身高1.60米至1.80米的人都可以穿。

  记者感受:舱外航天服躯干的设计厚度为1.5毫米,相当于两根头发丝。造价约3000万元人民币。

  方案设计刚开始时,科研人员能够明确的只有两样东西,一是基本原理,二是功能要求。而在工程上如何实现,每一处都只能靠想象和创造。

  特点:舱内舱外服完全不同

  现场观察:躯干外壳上分布着各种仪器。一个只有汉语辞典大小的控制台里,集成了20多种阀门。

  专家释疑:舱内航天服只保证压力,但舱外航天服什么都要管。飞船里的大多数功能,都要在舱外航天服里实现。总的来说,舱外航天服为航天员提供三方面的保障:一是辐射、真空、微流尘等环境的防护;二是生命保障,也就是要保持一个适合人生存的气体和温度湿度环境;三是良好的功效保障,保证航天员穿着舱外航天服能开展维修器材等太空作业。可以说,舱外航天服就是一个“穿在身上的飞船”。

  记者感受:世界上研制航天器的周期通常为7~10年,而中国的舱外航天服从2004年7月立项到投入使用,用了4年时间。

  部件:戴厚手套也能拿水杯

  现场观察:舱外航天服手套又肥又厚,把大拇指以外的4个指头缝合在一起的话,有点像拳击手套。手心和指头内侧,则布满了密密麻麻的灰色橡胶凸粒,就像常见的防滑垫。

  专家释疑:航天服虽然是“批量”生产的,手套却是为每个航天员量身定做的,既安全又灵活。戴上它,航天员能够轻松握持直径为25毫米的物体,拿起一个水杯不在话下。手心握物部位的那些凸粒状橡胶,就是为了隔热和防滑而设计的。

  记者感受:经过无数次试验,科研人员终于制造出了灵活性国际一流的手套。

  活动:航天员手脚可随意转动

  现场观察:舱外航天服重量为120公斤,最高能达到2米,看上去很科幻。

  专家释疑:重而不笨、行动灵活,是中国舱外航天服的一大特点。在关节处使用了气密轴承。在轴承的作用下,航天员的手脚可以随意转动。

  舱外航天服的电控系统显示器也更方便查看,它采用了国际上最先进技术,全部采用数字信号处理,更大、更薄、更省电、更能耐受高低温。

  记者感受:“飞天”航天服的90多个关键部件没有一件成熟产品,无不需要实现“零”的突破。目前,已接近国际水平。

  穿着:其实是“坐”进航天服

  现场观察:在工作人员的协助下,两名航天员小心翼翼地把双腿伸进航天服的下肢,臀部放在航天服的背包沿上,然后关闭背包门,像虫子钻进蚕蛹一样,把自己裹在了庞大的航天服中……整套动作,与其说是“穿”航天服,不如说是“坐”进航天服。

  专家释疑:在地面,穿上航天服的过程也就几分钟。但这之前的准备工作要花上不少时间,从穿衣的准备工作到全部穿好,时间长达15个小时。

  记者感受:航天员体能要求之高,是因为地上一个小小的动作,在天上都非常费劲。翟志刚的感受是:“穿在身上很舒服!”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