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神舟七号载人航天专题 > 正文
央视新闻频道专访神七固体润滑材料分系统的指挥刘为民与中科院小卫星工程中心主任神七伴星分系统的主任沈学民做客直播间,解读出舱全过程,以下为实录:
主持人白岩松:神七固体润滑材料分系统的指挥刘为民,
第二位是中科院小卫星工程中心主任神七伴星分系统的主任沈学民
首先要请两位用最简短的语言给我们介绍一下你所负责的分系统大约在今天下午的时候什么时间展现这个活动?
我们航天员的出舱可能在下午4:30左右,航天员出舱以后首先会把我们的固体润滑材料取回来。
主持人:出舱之后的第一个工作就是这个。
刘维民:据我所知这样。
主持人:据我所知第一个动作不是动作,而是对着摄象头示意一下,表示舱外摄象头能够拍摄到这个画面,但是真正第一个动作就是您说的动作。伴星实施是什么时间?
沈学民:今天晚上七点。
主持人:回到说固体润滑材料,其实在今天的舱外活动直播一开始,我也给观众介绍了一下,时间分成两块,看怎么统计。属于仅仅计算出舱活动一直到回舱是在外面20分钟,如果把开门都算上是40分钟。可是出舱之后第一个实质性的活动,跟我们头脑中想的固体润滑材料感觉完全不一样,为什么出舱之后第一项活动做这个事?当时放在哪儿,好拿吗?
刘维民:这是由两部分组成,一个是底座,用铝合金做的,然后是一个样品台,是由尼龙材料和钢的材料,然后刚的表面涂附的是固体润滑材料,大家可以看到不同的颜色。另外还有固体润滑材料。还有碳纤维材料,在空间环境下产生什么样的变化。
主持人:我非常好奇,掂量一下,分量不是很轻,在太空这种状态当中当然分量就不显得那么重要了。刚穿的舱外航天服,万一不注意脱手了呢?成卫星了。
刘维民:航天员出舱有一个绳索,里面有两个挂扣,一个挂扣就要挂到孔当中。
刘维民:先要挂钩挂住,即使脱手也不会飞走。
主持人:好拿吗?如果又有罗嗦又什么,如果比较费劲好拿吗?
刘维民:这个项目我们在实验当中进行了大量实验,最终的结果是非常容易,可以把它概括为四点,很容易由宇航员完成。
主持人:多长时间?
刘维民:多长时间我不知道,但是动作在地面来讲是比较简单。
主持人:也就是不涉及要拧螺丝各种事情。
刘维民:不需要。先搬90度搬平,然后把推销拔出来,拔到一个限定的位置,出舱宇航员在这个地方下压,下面有一个杠杆的翘杠,一提就行了。然后就可以把样品的台和底座分离。
主持人:还有一个问题不能琳着这个东西继续完成舱外活动。
刘维民:接下来动作就是出舱的航天员握住这个把手,交给舱内航天员握住这个把手,就可以了。
主持人:刘伯明接下来的操作程序?
刘维民:我们有一个回收袋,拆下来之后顺手放在这里。
主持人:我们为什么要做这个实验?为什么挂在外面40多个小时,我们的航天员再把它取回来?
刘维民:这个问题就有点复杂了。
主持人:简单点说。
刘维民:卫星或者飞船,或者将来我们国家的空间站,很多空间飞行器涉及到很多运动部件,而这些所有的运动部件都是需要润滑,没有润滑很快就会失效。而这些暴露在外空间的运动部件,会受到空间的原子氧、紫外光、电子伏、质子伏的辐照,对固体润滑材料的化学组成、结构、力学性能,尤其是润滑性能都有影响,这样我们就发展抗空间环境的润滑材料。
主持人:为将来空间实验室、太空站、空间站的建设做好基础的准备。只有你自己做了,才能得到最真实的数据。
刘维民:是这样。
主持人白岩松:特别提醒观众朋友,真正在今天下午4点半开始舱外活动当中取下固体润滑的材料并且交还给当时在轨道舱里的刘伯明,是整个出舱这20多分钟时间里一个非常实质性的动作,剩下的很多动作更多是需要去实验、探索各种各样身体的状况、行走的状况等等。因此,这个活动对他来说是必须首先完成,而且会完成得很好的一个实质性的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