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第31圈将释放伴随卫星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9月27日15:29   央视

  接下来同样要关注的是在这次神舟七号的过程当中不妨拿这样一个表给大家介绍一下,神舟五号、六号、七号每一次都有自己的特点,与神舟六号飞船飞行成绩相比运行段的时候,神舟七号添加了哪些新的内容?

  跟神舟六号相比较,第一10-19圈是在轨检查训练。第二,27-29圈出舱前的准备。第三,29圈到30圈进行舱外活动。第四,30圈轨道舱的环境恢复。这也跟舱外活动是紧密相关的,出去再回来关完门怎么把环境恢复到跟外面的气压是不一样的状态当中,这也是一个考验。第五,31圈的伴随卫星的释放。第六是31圈之后的中继试验。这六项跟神舟六号完全不同,所以打上鲜明的神舟七号特点。

  接下来关注第31圈伴随卫星的释放。

  沈学民:这次伴星主要是验证释放一颗伴星,三个重要的意义:一是验证了微小卫星本身技术的发展。第二,为下一步为交接打下基础。第三,实际上伴星大的卫星功能的延伸,将来在大的飞行器还要做一些诊断、检测。

  主持人白岩松:之前普通老百姓可能对于每一个人来说,一提卫星发射,就提到发射,就得是火箭把卫星打到太空去。可是前不久听到,有可能航天员把伴星直接放到太空当中,为什么最后不是这样一个动作?是不是也有一些误解?

  沈学民:实际上我也听到这方面的消息,实际上这次试验是我们国家在航天器里首次发射一颗伴随卫星。伴随卫星跟其它卫星不一样,有一个伴随的特点。所以,它是投入一个机械结构、机械装置把卫星发射出去,而不是宇航员拿在手上扔出去,这都是外面的误传。

  主持人白岩松:拿这个图给我们做一个比喻,刚才我们知道固体润滑材料是在舱门旁边大概不到一米左右伸手可即能够着,离它远够不着。拿这个图做比喻,舱门在底下,向下的部分是舱门,我们的伴星大约在轨道舱的哪个位置?

  沈学民:顶端。

  主持人白岩松:也就是那头。舱门在这儿,那边在顶端那儿,如果用手够是很难的,用什么方式把卫星“发射”出去?

  沈学民:我们在发射以前先把弹簧给压出去,外面给它裹住,我们通过宇航员发一个信号或者同时我们也可以有控制信号给它引爆之后弹出去。

  主持人白岩松:可是“伴随”这两个字提醒我们不会离我们太远。

  沈学民:首先慢慢往高走。我们这一次要形成伴随轨道,实际上要等宇航员返回舱回到地面之后对留轨舱进行伴随卫星实验。

  主持人:咱们这次神舟七号跟神六很大的区别是轨道舱两个太阳的帆板都已经取消掉,它在太空继续运行的时间并没有特别长。

  沈学民:轨道舱仅仅是一个信号,我们所有的伴随飞行主要靠地面的控制,测控留轨舱的轨道,然后伴随卫星的轨道通过地面卫星轨道引导两颗飞行线逐渐接近,形成伴随飞行。

  主持人:伴随卫星我们现在还没太摸门它到底是干什么的,但是跟将来比如飞行器的空间对接是不是也有一定的关系?

  沈学民:因为载人航天第二阶段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要进行飞行器的对接,就是对空间两个飞行体渐渐接近。这次伴随飞行实际是对这个技术上的演示、论证。也有很重要的意义。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