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本网特稿:太空存留中国印记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9月27日17:54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飞控中心9月27日电(记者 李玲)

  "曙光,我是北京,请确定舱外服状态。""曙光,明白!"

  "北京,曙光报告:舱外服正常!"

  "神舟七号,我是北京,请打开轨道舱准备出舱"

  "神舟七号明白!"

  16时34分,记者听到来自“神经中枢”北京飞控中心下达的出舱指令。记者的视线就一刻不舍得离开飞控大厅的显示屏。

  16时35分12秒,宇航船舱门打开

  ……

  等待!等待!等到了我国宇航员翟志刚出舱门这一刻!

  虽然这个时刻在神舟七号问天旅程的时刻表上已经熟悉极了,虽然这个画面已经在脑际想象过无数遍,可是这个时刻的这个画面,对记者依旧充满着无穷的吸引力。

  因为,这是整个神七旅程中乃至中国航天事业进程中的又一个魅力时刻、历史时刻!

  连日在北京航天城的采访,这个时刻,被航天专家一遍遍复述,这其实也是一代航天人的重任在肩。

  当中国宇航员的身影印在浩瀚的太空,这是历史性的一步,是光辉的一程。在改革开放中日益强大的共和国,积聚下神七问天的力量,彪炳下中国航天新的历史坐标。

  "不管是谁上天--不管是第一次的我还是这次的俊龙、海胜,都是我们大家一起上天。"这是杨利伟在神舟六号成功返航后诚恳的表达。因为,在这位中国飞天第一人的理解中:"这是民族的荣耀,国家的骄傲!"

  宇航员太空中的这次留影这次印痕,是翟志刚的形象,同样是中国人的作为,是民族的荣耀,国家的骄傲。

  航天技术与空间探索,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对一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等方面的发展具有战略影响。为了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牢牢掌握主动权,1992年,党中央果断启动载人航天工程,向世界宣告中国人向航天科技中最具挑战性领域进军的号角。

  从此,向前!向前!向前!世界听到了中国航天人矢志追赶的脚步。

  从此,飞天!飞天!飞天!中国航天人在太空完成一次次壮丽的旅程。

  从神一到神六,从无人到有人,从一天到多天……数字的变化,标志着载人航天事业前进的一大步又一大步。

  作为神舟七号总设计师顾问的戚发轫,如今已经白发苍苍,1956年启动航天工程,他1957年就开始参加,至今半个多世纪过去,他担任了神舟一号至神舟五号的总设计师,是我国神舟飞船事业发展历程的开创者、设计者、见证者。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由衷地表示:"我有幸见证了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过程,有两条体会。第一,中国的航天技术人员是最优秀的。代代相传,形成了爱国、爱事业、爱集体的传统,并凝聚成为航天精神;第二,我们的几代领导人对发展航天事业的决策正确,我们没有走弯路。"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神七飞船系统副总指挥、副总设计师42岁的秦文波,一个年轻的科学家,却已经有着10年的航天科学生涯。他告诉记者:"在我们的团队,我是老同志。2005年,我访问俄罗斯时,那里的科学家非常羡慕我们,因为他们都是满头白发。"

  "地球是人类摇篮,但人类不能永远生活在摇篮里"--早在1911年,现代航天技术奠基人康斯坦丁·齐奥尔科夫斯基就预言"人类必将挣脱地球的束缚飞向太空"。

  2005年神舟六号发射时,载人航天七大系统的总指挥、总设计师比两年前发射神五时平均年轻了5岁,飞船、火箭系统中35岁以下的科研人员已占80%。

  而神七的核心团队平均年龄33岁,许多系统的总设计师都是年轻的"老同志",这本身就说明中国的航天事业前途光明,中国航天事业成果在途。

  今天,我们中国人来了!为中国梦想而来!为和平利用太空而来!

  翟志刚把他的身影和声音留在了太空,这是第一个中国人对深远太空的拜访与问候,那挥舞五星红旗的身影将长久地留存在中国人的记忆里,将永远留在中国的航天史册上。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