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成熟的安静-北京飞控中心看神七飞船发射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9月27日18:14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9月27日电题:记者手记:成熟的安静——北京飞控中心看神七飞船发射

  新华社记者 白瑞雪

  在北京飞控中心看飞船发射,就像在上海报道北京奥运会——气氛不足。

  前两次载人发射,我都在大漠深处的发射场。与神五发射时的万众翘首、神六出征时的风雪黎明相比,指控大厅屏幕上的神七飞天,波澜不惊。发射成功后,飞控中心也没有陷入想象中的欢腾海洋,反而是一种安静的快乐。大多数人就那么静静地坐着,面带微笑地看着航天员在以同样的表情拨弄因失重而轻轻飘浮的飞行手册。

  第一次参加神舟报道的同事小张,甚至有些沮丧。

  我想起了采访神七的这些日子。

  “……与神六相比有什么变化?”——没有意外的话,这肯定是我们以及其他媒体的记者面对任何采访对象时抛出的第一个毫无创意的问题。“喜新厌旧”的记者,总是让科研人员们头疼。似乎不总结出许多个“新”,就对不起我们眼巴巴的守望。

  固然,中国载人航天的每一次发射、每一步进展,都是新的。参加任务的航天人,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新面孔。但与“新”相比,我们常常忽略了更多的“旧”——那些在神舟飞天的实践中累积下来的技术,那些一代代航天人在探索中传承下来的经验。

  “新”固然让人欣喜,“旧”更弥足珍贵。

  就说咱们的火箭吧。增加变能蓄压器以减小振动、管路用不锈钢替代铝合金以解决漏气问题……在第7枚长征2号F型火箭所进行的36项技术改动中,实质性的变化并不多。这意味着,在中国火箭整体进入成熟期的同时,用于载人航天发射的火箭也逐渐成熟。

  其实,科研人员们在发射成功之后的安静,同样是载人航天工程的一种成熟的精神产品。

  当中国的载人航天成熟到某种程度,火箭、飞船也许就能够像电视机一样,以流水线的方式进行生产,航天员的每一次飞天之旅,就如同袁隆平的一次下田。到那个时候,媒体对神舟飞天的报道,也许就一句话——“某年某月某日,我国又成功发射一艘载人飞船。”

  ——这个“又”字,真让人打心眼里欢喜。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