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蓝天下的增长”迫在眉睫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9月28日10:00  人民网
“蓝天下的增长”迫在眉睫
人民论坛杂志

  西方发达国家的消费模式,就是建立在索取全球资源基础之上。美国2亿人口对地球能量的利用相当于发展中国家2 00亿人口的利用量

  蓝天和阳光是最寻常的公共物品,有蓝天和阳光的感觉真好!奥运给北京市民带来了10年来从没有享受过的好空气。然而,短暂的奥运会结束了,到底怎样才能留下阳光和蓝天?

  我们得到了“世界工厂”的“荣誉”,“中国制造”行销世界每个角落;但是,蓝天和阳光与我们越来越远。我们是聪明还是愚蠢?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以极端发展主义的理念支配着自身的行动,将人们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视为幸福生活的标志,认为经济增长是唯一重要的,它会自动导致中国所有问题的自动解决。在这种理念的支撑下,依靠大量消耗资源的方式,每年以高于10%以上的增长速度来发展经济。确实,我们得到了GDP,中国成为了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人们得到了私家车,中国成为世界上众多高档汽车销售的大市场;我们得到了“世界工厂”的“荣誉”,“中国制造”行销世界每个角落;但是,蓝天和阳光与我们越来越远。我们是聪明还是愚蠢?是理性还是不理性?莎士比亚说:在理性上人是多么高贵。然而没有蓝天和阳光的生活却让我们发现:在严重污染的环境里,人是多么悲哀。但蓝天成了稀罕之物却证明:单纯的物质增长和消费,不仅不会自动地解决问题,在很多时候,它反而成了问题的根源,它不仅不会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更幸福,反而会更糟糕。发展与消费不能是无条件的,正像美国环境科学家艾比所说:保证当代人安全、健康的生活,保证子孙后代基本的生存条件,就是发展与消费的不可缺少的前提。

  发展是硬道理,但是,用什么样的发展方式,采取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得到的是截然不同的发展结果。中国是一个人均资源严重不足的国家,人均耕地、淡水、森林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32%、27.4%和12.8%,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等资源的人均拥有储量也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再加上长期实行主要依赖投资和增加物质投入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能源和其它资源的消耗增长很快,生态环境恶化日益突出。因此,建设生态文明,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实现“蓝天下的增长”,已经迫在眉睫。

  增长不仅仅是指GDP的增加,更重要的是指人们满意度、舒适度和幸福指数的提高,特别是精神的愉悦,心灵的和谐

  要实现“蓝天下的增长”,首先要转变增长的观念。增长不仅仅是指GDP的增加,更重要的是指人们满意度、舒适度和幸福指数的提高,特别是精神的愉悦,心灵的和谐。在污浊的空气、污染的水、灰蒙蒙的环境、见不到阳光和绿色的状态下吃着大鱼大肉,这样心灵能和谐吗?精神能愉悦吗?日子能过得舒适吗?这样的经济能叫增长吗?

  其次,要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中国制造”是今天最重要的世界经济现象之一,中国制造业增加值的比重已占世界制造业增加值比重的15%,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制造国。中国每年生产的鞋突破100亿双,在全球 148亿双鞋的总产量中,中国鞋已经占到70%,相当于给全世界人民每年生产1.5双鞋还多,但利润呢?中国每双鞋只有几块钱的加工费。中国卖出8亿件衬衫才能换回一架空客A380。“中国制造”是以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恶化为代价,我国制造业能耗占全国能耗的63%,单位产品的能耗高出国际水平的20%,能耗大户钢铁工业所用铁矿石的50%以上来自进口,全球新增铁矿石产量90%以上用于中国消费。制造业成为消耗资源和污染环境的主要产业。因此,中国要实现“蓝天下的增长”,必须实现创新和品牌战略,以信息化、装备业和服务业支撑制造业,将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的生产模式转变为高效、高附加值、低能耗、低污染的生产模式。

  再次,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我国服务业的比重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0%左右,消耗资源较少、污染较轻的第三产业比重明显偏低。而美国以软件产业、服务业、金融业、文化产业等为代表的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已经超过80%,成为典型的第三产业立国的发达国家。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将能耗高、污染重的制造业等转移到发展中国家,本国不制造一台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钢产量也不到中国的十分之一,对本国的资源采用储存型战略,大量从世界其他地方进口,出口的是高附加值的高科技产品、服务产品和具有知识产权的文化产品,留在美国国土的是蓝天、白云、青山、绿水。举办奥运,为北京留下了丰富的社会管理经验遗产,加快发展服务产业、竞技产业、金融产业、文化产业等第三产业,使北京留下蓝天、白云、阳光、绿茵,是实现“蓝天下的增长”的必由之路。

  最后,建立节约型的消费模式。长期以来,人类追求过度消费幸福的生活方式,暴殄天物,无节制地从大自然中掠取资源来满足自己无限的欲望,养育了人类的母亲地球,到处伤痕累累,森林被砍伐,物种消失,草原退化,江河海洋被污染,空气被污浊,我们一方面享受着现代文明的成果,一方面在制造毒害自身的苦果,消费着我们子孙后代的资源。西方发达国家的消费模式,就是建立在索取全球资源基础之上。统计数字表明,美国以占世界6%的人口,消费掉全世界1/3的资源,美国2亿人口对地球能量的利用相当于发展中国家200亿人口的利用量,一个美国人一生消耗的物资是印度人的60倍。如果在全球维持一个像美国这样的消费社会,将需要5个地球的资源;维持一个像英国这样的社会也需要3个地球的资源。中国是个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人均资源不足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不应当模仿英美等发达国家以挥霍资源为特征的消费模式,我们只能适度发展私家车,建筑业应该是节能省地型的,别墅、高尔夫球场必须限制。只有建立节约型的、绿色、自然、和谐、健康的消费方式,才能保证蓝天下的增长和发展。 《人民论坛》

  (唐任伍作者为北京师范大学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教授、博导)

    “蓝天下的增长”迫在眉睫 唐任伍

    从当前的经济形势看经济转型 王一鸣

    民众对政府的善治前景期待更高 李鹏程

    最重要的是思维方式的转变 马戎

    通过制度创新破除体制障碍 龚刚

    留住蓝天的N种方式 刘应杰

    “头脑风暴”打破“路径依赖”人民论坛记者 陈阳波

    “绿色崛起”:中国对世界的新贡献 胡鞍钢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