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神舟七号载人航天专题 > 正文
2008年5月4日,208名奥运火炬手齐聚三亚,开始了奥运火炬的境内传递。作为航天火炬手中的“第一棒”,神舟七号飞船总指挥尚志经历了“激情燃烧的200米”。当他手持祥云火炬,奔跑在美丽的凤凰岛时,听见三亚学院的学子摇旗呐喊“尚志加油,‘神七’加油”,素来内敛的尚志也忍不住心头一热。
自己和同事从事的本职工作,承载着华夏儿女的梦想与希望。这样的期待与责任,正是他们不懈前行的动力。
少年立志 大学时代与航天结缘
尚志出身于素有“工程师摇篮”的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工大的校训“功夫到家,规格严谨”至今仍然是他职业生涯的座右铭。
提起与航天结缘的初衷,尚志的思绪飞到了20多年前的一个晚上,哈工大礼堂里座无虚席,银幕上正放映描述前苏联航天专家科罗廖夫的电影《驯火记》。剧场的一角,这个来自黑龙江省安达市的小伙子被深深撼动。“我喜欢探索、好奇心强,与航天结缘,能够充分展现我的个性。”当时的愿望影响了他的未来。
浸淫廿载 开辟航天管理“捷径”
1986年7月,尚志如愿进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空间技术研究院工作。
1993年,在神舟飞船研制试验阶段,尚志被调到了指挥调度部门,神舟飞船系统工程庞大复杂,协作单位数以百计,工作中的新情况更是千头万绪,如何形成有效的调度成为燃眉之急。很快,尚志拿出了一份《型号调度职责》,这份管理文件直到现在还在使用。那一年,尚志刚满30岁。他冷静细致、擅长统筹的特点在工作中初露锋芒。
随后,在1995年至1998年的飞船研制初样时期,面对更为庞杂艰巨的任务,尚志带领团队拿出了一份又一份行之有效的管理条例,保证了飞船研制试验及生产任务的完成。这些集合了前人众多经验的章法,也给后来者提供了一个迅速进入角色的“捷径”。
2000年7月,已在管理岗位上历练多年的尚志,担当起飞船副总指挥的重任。
“我把飞船当成我的儿子,既要帮他改掉毛病,总结缺点,又不能对他着急,面对困难,还要反省自己的教育方法是否得当。” 尚志这样形容飞船管理工作。
尚志作为公众人物被大家知晓,还是通过神舟六号飞船的成功发射。
2004年1月,尚志被任命为神舟六号飞船总指挥。 与“神五”相比,“神六”的系统更复杂、难度更大、质量要求更高。上任伊始,尚志和“神六”的研制队伍就遇上了一系列难题。
比如一种用在飞船舱段上的插头,按要求应具有密封性强、耐高温的特点。筛选中却发现,温度一高,插头上的焊锡就会融化。为了飞船按时正常起飞,他们短短数日内紧急调集人马奔赴各地,找了中外十几个牌子的产品,反复筛选比较,终于找到符合标准的焊锡。
“神六”发射成功,作为幕后英雄的尚志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度。当听说自己被《南方人物周刊》评为“2005年影响中国100人”之一时,尚志显得有点诧异:“在我的身后,有很多航天人一辈子默默奉献,不为人知,他们才是真正有影响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