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出舱行走带来神七飞船全新升级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9月28日19:26  中国新闻网

  在马兴瑞的日程表中,“神七”是摆在首位的关键词。在飞船、火箭的研制、测试现场,他多次前往了解情况、听取汇报并提出工作要求。飞船、火箭的关键环节、重要节点,他都亲临检查指导;飞船、火箭出厂前后,他更是不辞辛劳地转辗在北京、西安、酒泉等地,了解前后方的工作进度、难点以及解决方案。

  与以前的任务相比,“神七”任务无疑是一次“大突破”。马兴瑞对研制队伍提出了高标准完成任务的要求。针对“神七”任务特点,他要求吃透技术并充分验证,在认真做好各种测试、试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把工作做细。

  在此过程中,过去一些原本不影响飞行任务成败的小问题也被“挖掘”出来,得以从更深的层面去“刨根问底”,比如软件测试,有的东西用眼睛是无法看到的,指令发出三次,为什么只执行了两次?看似不起眼的小问题,这一次都在“精益求精”思想的指导下一一解决。

  船、箭专家组发放“通行证”

  集团公司总部对神舟七号任务的管理采用高效的专项管理模式,由集团公司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统一集中管理研制和基建技改等工作。

  飞船、火箭研制专项评审是“神七”任务中一个重要环节。针对任务的特点,集团公司总部优化了评审程序,提高了评审的有效性。集团公司要求“两总”系统把问题想充分,专家组提前、全面介入。针对飞船轨道舱泄复压专题、降落伞连接分离机构技术状态更改、关键单机产品技术状态复查和火箭以前飞行中遗留的异常现象,集团公司分别与飞船系统和火箭系统组成联合专家组,提前并深入介入,保证了评审的有效性。集团公司责成各院对神七任务的船、箭出厂前技术状态更改、软件、元器件、可靠性安全性、质量问题归零等五方面组织专项评审,集团公司总部专门对质量问题进行评审。

  在成立“神七”任务领导小组的基础上,集团公司又成立了“神七”任务试验大队,对参加此次飞行试验任务的多家单位实行集中统一管理。试验大队由袁家军担任大队长,飞船和火箭“两总”及其他有关人员任委员。在“各司其职”、“逐级负责”的体系下,神七任务有条不紊地按照各个时间节点稳步推进。

  2008年7月1日和7月19日,神舟七号飞船、长二F火箭出征仪式分别隆重举行,这意味着满载全国人民希望的“神舟”、“神箭”踏上了出征之旅。出征仪式现场既庄重肃穆,又激情飞扬。马兴瑞总经理亲自把两面代表国家责任的大旗分别交到了飞船总指挥尚志、火箭总指挥刘宇手中。袁家军副总经理对“神七”队伍做出殷殷嘱托,并提出了“保任务、创精品、争先锋”的九字要求。他一向强调要把“神七”当成集团公司的精品任务来抓。飞船总设计师张柏楠、火箭总设计师荆木春分别代表发射试验队做出了庄严承诺:确保神舟七号飞行任务圆满成功!

  “出舱行走”带来飞船全新升级

  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的坚强领导下,科研人员向神舟七号飞船的技术高峰奋力攀登。

  与以前的神舟飞船相比,神舟七号最大的不同是航天员将出舱进行太空行走。

  具体过程可以概括如下:飞船满载3名航天员飞行乘员组发射升空,乘员组中的2名航天员进入飞船轨道舱,身着舱外航天服完成出舱活动准备,其中的1名航天员出舱进行太空行走,并完成预定的空间科学实验操作。这一过程意味着,“神七”绝不是“神五”“神六”的简单重复,而是有着极大的技术跨越。

  “出舱行走”,虽短短的四个字,却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新技术。作为神舟七号飞船研制的抓总单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空间技术研究院的科技人员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和攻关。根据任务的要求,“神七”在设计上较之前的飞船进行了多项改动,三年中进行的各种试验达80多项。增加气闸舱功能、舱外航天服支持、相关出舱程序设计、首次三人满载返回等都属于“神七”研制的关键环节。

  气闸舱:一舱两用省空间

  相比以前的飞船,“气闸舱”首次亮相可谓最浓墨重彩的一笔。要完成太空行走,必须在飞船上增加“气闸舱”的功能,这也是“神舟七号”最大的亮点。根据飞船的总体设计,这一功能由飞船的轨道舱来实现。

  “神六”上的轨道舱仅是航天员在太空中的生活舱,航天员的工作和生活都在这个舱段进行。而到了“神七”,轨道舱要一舱两用,使其成为生活舱和气闸舱的结合体。所以这个舱段对“神七”来说是一舱两“名”,根据其支持航天员太空生活的功能,称作“轨道舱”;根据其支持航天员出舱行走的功能,称作“气闸舱”。三名航天员中的两名,从返回舱进入气闸舱后,返回舱关闭,气闸舱就变成了密闭的容器。两位航天员就在密闭的气闸舱内互相帮助穿上舱外服,完成吸氧排氮,随后进行泄压后打开气闸舱通向飞船外的舱门,一名航天员进行舱外行走,结束后再按照相反程序返回。“气闸舱功能”包括增添了舱内气压泄除和恢复系统,舱内有线和舱外无线的出舱活动通信系统,出舱活动操作显示界面、照明和摄像装置,舱外航天服接口支持系统等。添置这些新功能后,轨道舱的空间比以前小了一些,但经过精心设计,航天员在其中的空间活动还是可以得到最大的满足。

  舱外航天服支持:出舱活动更便捷

  轨道舱对舱外航天服提供的支持包括电、机械、热等几个方面。电支持有服装供电、通信传输、数据传输等,要通过电脐带满足有线连接,通过无线发射机完成无线连接。热支持要满足舱外航天服内热控稳定,除服装自身的热控制以外,轨道舱需要对其提供一定的热能支持,以控制舱外服的热状态。轨道舱内还增加了航天服的穿脱架,相当于地面上的衣架,用于挂住航天服以利于航天员的穿脱动作便捷。为了满足航天员穿脱舱外航天服的需要,研制人员对轨道舱特意进行了舱外服穿脱空间布局,气闸舱内设计了一些扶手、脚蹬器之类的设备,以帮助航天员完成舱外服的穿脱等动作;出舱后的支持设备集中在便于操作的区域,以利于航天员各项动作的完成。

  为了将航天员舱外行走的壮举及时准确清楚地传回地面,展现航天员舱外行走的英姿,神舟七号飞船在前端和后端分别加载了一台舱外摄像机,能够通过两路图像实时观察和传输航天员舱外行走的情形。“神七”上还增加了为航天员在舱外行走提供光条件的照明设备。

  出舱程序设计:重视细节保平安

  出舱程序的设计是保障航天员完成行走的重要环节。由于舱外的环境比舱内环境要复杂得多,按照满足舱外服约束条件,同时保证航天员能够顺利完成出舱程序的原则,神舟七号飞船总体系统设计了分为四个阶段的正常出舱程序,设计了七个关键事件点并保证这些事件点全部都在地面测控范围以内。

  为了保证航天员舱外行走在连续的测控波段范围内,同时还要在光照条件下以便于图像传输,研制人员特意将神舟七号飞船设计为在晚上发射,航天员在白天出舱行走,飞船在白天返回。这样设计发射时间,可使航天员出舱时间在阳照区,航天员出舱进行太空行走的活动都会被观察得一清二楚;飞船白天返回,不仅便于对航天员的搜救,也便于飞船回收试验队及时对返回舱进行快速处置。

  除此之外,飞船总体系统还设计了4个应急处理程序和30个出舱故障预案,确保航天员的生命安全以及飞船安全返回。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