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社电 负责航天员医监医保的医生28日晚对夜宿呼和浩特的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进行的最新身体检查表明,3名航天员的生命体征一切正常。
22时许,航天员乘车抵达内蒙古军区招待所。航天员们自主走下汽车。他们面带笑容,不时地向欢迎的人群挥手致意,显得十分精神。
记者在内蒙古军区招待所医疗房间内看到,铺着洁白松软被褥的床旁,摆放着B超和心电图仪器。房间里有沙发和电视,还有一个套间,是用于检查航天员立位耐力等一些生命体征指标的。据医监医保医生介绍,航天员在这里进行了心电图、B超以及血压、心跳、脉搏等检查。半个多小时的检查表明,航天员的各项生命体征一切正常。
清蒸鳜鱼、宫保鸡丁、豆豉油麦菜、醋熘土豆丝和素菜汤,巡天归来的3名航天员28日晚在内蒙古军区招待所吃到了“回家”后的第一餐:四菜一汤。
与神五、神六不同,由于神七回收时间改到了傍晚,航天员第一个夜晚在呼和浩特度过,他们的第一顿晚餐也定在航天员入住的内蒙古军区招待所。内蒙古军区招待所所长王怀礼说,一个月前招待所就挑选出6名优秀的工作人员,并将她们送到五星级酒店接受了专业培训。
内蒙古军区招待所所长王怀礼说,为了给航天员提供良好的饮食保障,从物资采购到食物的烹制都是专人负责,还专门派了3名招待所最好的厨师来烹制。“我们的每一个步骤都是严格按照医监医保要求进行的。”
负责航天员医监医保的医生说,由于航天员的消化系统在失重条件下会发生一些改变,因此,对着陆后的航天员在饮食上有一些要求:尽量少吃生、冷等对胃有刺激的东西,多吃一些低脂高蛋白、纤维素高等易消化、不油腻、营养丰富的食物,这也是对航天员营养需求的科学合理的安排。
“我们对厨师提出要求:烹饪时尽量避免采用煎炸烹调方式,以减少营养损失;选取蒸煮等易于消化的烹调方式;食物块型尽量小,以便消化吸收。”王怀礼说。
当晚,航天员的主食是米饭、馒头。“考虑到3名航天员都是北方人,我们还特意做了刀削面,希望他们能吃得习惯、吃得舒服。”王怀礼说。
神七凯旋两大悬疑
航天员出舱前为什么在舱内等了半个小时
新华社电 28日17时37分,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三名航天员乘坐神舟七号飞船回到地面后,在返回舱里经过半个多小时的休息后才自主出舱。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航天医学工程总体室主任刘伟波说,这主要是为了让航天员有充足的时间进行重力再适应。
刘伟波说,这一适应过程至少要半小时。他说,生活在地球正常的重力环境下,人类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和各方面生理功能都适应了地表的重力环境。航天员进入太空后,人体中枢神经系统和各方面生理功能都要逐步适应失重环境。当航天员重返地面,身体又面临一个从失重到正常重力环境的重新适应过程,这个过程被称为“再适应”。
刘伟波说,失重条件下,所有重力性的血液压力梯度消失,引起血液从腿部向头部转移和再分配,加上体液分布也发生相应变化,导致人的头部血管充盈增加,头面部会出现一定程度的肿胀,腿部容积却有减少。
同时,人体肌肉质量也会有所下降,加上体液丢失,多数航天员飞行后体重会略有减轻,减少量大约3%-4%。
“因此,航天员返回地面后,地面保障人员都要立即对航天员进行医监医保。”刘伟波说,“经过短期适应,航天员身体各生理功能会逐步调整,但要完全恢复到以前的状态还要经过较长时间的医疗调养。”
刘伟波说:“失重环境对人体的影响及防护方法的研究,是航天医学、空间生命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主着陆场为何多次选在内蒙古中部草原
新华社电 9月28日,我国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和景海鹏乘坐的神舟七号飞船在内蒙古自治区四子王旗境内的杜尔伯特草原降落。此前,神一到神六飞船均在这片位于内蒙古中部的草原成功着陆。为何多次选择这里作为神舟飞船的主着陆场呢?
在四子王旗博物馆的展柜里,陈列着一个非常漂亮的神舟六号飞船模型,从模型旁边的文字介绍中就能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四子王旗具有飞船主着陆场的必备条件,即草原地势广阔,人烟稀少;森林覆盖率低于1%;地势平坦,地上没有高压线路;没有铁路;无三层以上建筑物;没有河流。
据神舟七号飞船着陆场系统总指挥隋起胜介绍,四大原因使这片草原成为神舟飞船当仁不让的“娘家”。 一是飞船从草原上空多圈次通过。“为使飞船返回着陆的机会尽可能多,着陆场应选在飞船运行的船下点轨迹尽可能多圈次通过的地域,或是利用返回舱在大气层飞行时所具有的横向机动能力使其可能达到的地区。四子王旗的杜尔伯特草原符合这些条件。” 二是这一地区的场地开阔。这里以畜牧业经济为主,牧民基本定居,大多孤门独户,人烟稀少,每平方公里人口不超过10人。三是草原地势平缓,有利于返回舱的安全着陆和对航天员的快速救援。四是杜尔伯特草原的天气状况总体良好。这里属中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干燥少雨,空气能见度高,各项指标均符合飞船返回对气象的具体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