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五大航天基地见证中国飞天三十年辉煌历程(图)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06日02:47  扬子晚报
五大航天基地见证中国飞天三十年辉煌历程(图)
曾发射多颗卫星创造中国航天史多次辉煌的卫星发射塔架.

  联动媒体分赴五大航天基地采访——

  飞天三十年,中国越飞越自豪

  2008年9月28日傍晚,神舟七号飞船返回舱载着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3位航天员在内蒙古草原的秋阳中稳稳落地。回眸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短暂而又辉煌的奋斗历程,一个宏大的时代背景跃然眼前——这,就是改革开放。“没有30年改革开放增长的综合国力,没有这个大背景下积蓄的创新精神和科技进步,就没有中国载人航天的今天。”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说。

  《改革开放30年:那些人,那些事》联动媒体为此首度协同报道,分别在酒泉、西昌、太原三大卫星发射中心以及北京航天城和远望号测量船基地进行采访,从中展示出中国航天三十年来的飞天征程与惊世辉煌。

  酒泉 托举航天大国梦想之地

  林旭恒平日常喜欢去东风航天城西边的弱水河畔看看,那里波光粼粼、叶繁枝茂,俨然他记忆中江苏故乡的水乡情景。只有身临其境你才会理解林旭恒的这一爱好显得是何等的奢侈和来之不易,要知道这里是大漠深处,是一个年降雨量只有40毫米左右、蒸发量却是降雨量90倍的“不适合人类生存”之地。

  如今已是东风航天城水务局局长的林旭恒,今年恰好是他在基地工作的第30个年头。时间拉回50年前,1958年初夏的某一天,当一支衣着臃肿、灰头土脸的驼队出现在巴丹吉林沙漠里时,他们想的并不是发射卫星,而是水。

  这支队伍就是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开拓者,而基地也正是在这样恶劣的条件下开始起步。“不是有那么一句话么:‘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风吹石头跑’,这句话可谓几十年前基地的真实写照。”林旭恒对记者回忆说。但中国的航天人不畏艰难,在大漠深处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迄今为止,这里成功发射了41颗卫星和7艘神舟飞船,创造了包括第一枚导弹发射、第一次导弹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发射、第一颗卫星发射、第一艘试验飞船发射、首次载人航天飞行飞船发射等我国航天史上具有标志性的“10个第一”。

  让林旭恒印象最深刻的是神舟一号飞船发射时的情形。那是1999年11月20日的凌晨,当时发射塔架已缓缓展开,突然发现火箭精瞄显示仪表出现问题,任由工作人员怎样努力,也无法实现精确瞄准。紧要关头,技术人员通过肉眼观察,采取近距离瞄准,终于抢在发射前10分钟解除故障。

  “类似的事例还很多,但甭管怎样的困难,有着超常能量的东风人总能将其克服。”林旭恒告诉记者。他所描述的事例中,除了我国航天史上一个又一个令人惊叹的“第一”之外,还包括一个大漠深处诞生绿洲的奇迹。从东风水库到数千亩防风林和绿地,东风人硬是在茫茫大漠深处,建成了一个闭合的、自成一体的“世外桃源”。

  林旭恒告诉记者,时下正是东风航天城最美的时候,不仅因为它刚刚把神七送上太空,而是因为此时的弱水河畔的胡杨林变成一片金黄,如潮如汐、斑斑澜澜、漫及天涯,恰似中国人飞天之路的浪漫远景。扬子晚报记者 张 磊 谷岳飞

  北京航天城 曾被担心拖“神舟”后腿

  北京西北郊一个名为唐家岭的地方,平芜尽处,大树掩映,楼房林立,标志性雕塑上几个苍遒大字熠熠生辉:中国北京航天城。这个坐落于北京北清路26号院的神秘所在,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开始,伴随着神舟系列飞船成功飞天,伴随着一个个奇迹诞生,原本平静的大院一次次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

  在航天城里众多单位中,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无疑是重中之重,在神七飞天期间,所有地面指令都从这里发出,所有控制都在这里实施,所有重大决策都在这里制定。

  朱民才,北京飞控中心主任,当掌声和欢呼声响起时,他的眼睛湿润了……

  1996年,唐家岭还是一片稻田,北京航天城就在这片稻田上破土动工了。然而让当时任飞控中心副主任的朱民才最担心的还是没有人,技术人才严重缺乏,除了屈指可数的几位技术保障性的高工外,就是一些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平均年龄才22岁,这些人绝大多数都没有工作经验,甚至连载人飞船是个什么模样都不知道。“争取1998年保证1999年执行首飞试验”,这是上级给出的既定目标,怎么办,当时许多人都担忧地表示,中国的载人航天工程将因北京指控中心建设的速度和质量而推迟……

  事实证明,这种担心是多余的,三年之后,一个功能丰富、反应快捷、运算精确、可靠性高的现代化飞控中心已宣布成立,1999年5月,俄罗斯宇航局局长科索廖夫走进了宽敞、明亮而又充满现代气息的控制大厅,目光所及,连连赞叹:“中国人真了不起,你们在短时间内创造出了奇迹。”

  在北京航天城这个神秘而神奇的地方,奇迹总在不断创造着,作为世界上最年轻的载人航天飞控中心,七次神舟飞船飞行、一次绕月探测,让北京飞控中心比肩美国、俄罗斯。目前的北京飞控中心既是我国载人航天的组织指挥中心、飞行控制中心和数据处理及信息交换中心,同时也是绕月探测飞行控制中心,负责绕月卫星的飞行控制和长期管理。北京晚报记者 蔡文清

  荒凉的晋西北高原,驻扎着太原卫星发射中心。这里半年寒冬,半年狂风,荒山延绵不绝。即使世居此地的人们,无不梦想生出翅膀,远走他乡。40年来,一批批风华正茂,满腹才华的航天人却来到这里,先后完成了130余次火箭、卫星发射任务,创造出我国航天和武器装备史上20多个第一,创造了卫星发射100%成功的辉煌业绩。

  那是世界风云变幻的年代,国际上有人操持领先的火箭卫星技术耀武扬威,而我国仅有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和火箭卫星技术也急需拓展。审时度势,中南海做出决定,必须尽快建立一个满足我国火箭试验发展需要的综合型发射试验基地。1968年12月18日,零下三十六度的晋西北高原,却温暖得中国人热血沸腾。挺拔威武的火箭裹携着黄土地的滚滚尘烟腾空而起,粉碎了国外一些媒体“中国人没有他国帮助,要想拥有自己的火箭至少需要10年”的恶意讥讽。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严峻的国际战略形势要求中国的运载火箭不仅要打得远,而且要机动灵活。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为此成功进行了多种型号和多种发射形式的火箭飞行试验,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具备多种方式发射运载火箭能力的国家,为我国与超级大国的平等对话增添了重要砝码。

  1988年9月7日凌晨4时30分,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第一次承担卫星发射任务,将我国第一颗气象探测卫星“风云一号”送入太空。18分钟后,广州卫星地面接收站收到卫星发回的信号。次日,中央电视台开始用“风云一号”发回的云图资料,进行天气预报和海浪预报。炎黄子孙终于实现了“立于九天俯视风云”的梦想!山西晚报记者 康景林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更多关于 中国 飞天 航天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