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先明
过分烹调会破坏食物本身的营养
步入中年的曹建民,虽然身材略微发福,但精神健硕,思维敏捷。作为北京体育大学运动人体科学学院的副教授,他多年耕耘在运动营养学领域,在校代课之余,多次指导运动员的营养膳食。
在运动员张健横渡渤海海峡、英吉利海峡和长白山天池期间,曹建民担任专职营养师,负责张健训练中运动负荷监控、身体机能监测和营养补充安排,制定并实施横渡时的营养补充方案。为此,曹建民被国家体育总局记大功一次。
喜欢叶类菜
曹建民有一条贯穿始终的膳食原则:尽量避免摄入油脂类食品。“随着年龄增长,活动量相对减少了,油脂类很难消化,容易累积,所以只能严格控制。”
早晨7点到7点半,是曹建民一家人的早餐时间。煮鸡蛋搭配馒头或面包,蛋黄的胆固醇含量太高,活泼好动的孩子很需要,而曹建民一般不吃。有时主食是炒米饭,但放油很少,热锅里翻几下也就够了。
早餐的主食会变,但饮品通常都是一杯鲜豆浆。清晨,为一家人亲自榨出高浓度的鲜豆浆,是曹建民的乐趣所在。“豆浆只有卫生标准,没有质量标准,自己榨的浓度要比外面买的高很多。”
豆浆偶尔会被牛奶代替,但频率很低。“牛奶最好喝脱脂的,但这类牛奶一般比较贵。不脱脂的牛奶,动物油脂含量高。豆浆就很好,含油不多,而且都是不饱和的植物油。另外,我很喜欢豆浆的味道。” 在曹建民这里,牛奶PK不过豆浆。
中午12点到12点半,曹建民进入午餐时间。因为女儿不在家吃午饭,他和爱人的午餐会简单些。即使简单,他的午餐也不交给学校食堂,而是回家爆炒一个蔬菜。
“学校食堂面对的是数千学生,只能采取大锅炖菜的形式。这种过分的烹调,也破坏了食物本身的营养。比如东北乱炖,把蔬菜中的维生素基本都破坏得差不多了,本以为吃了那么多种菜会补很多种营养,其实全没补上。”曹建民告诉《新世纪周刊》,“蔬菜中豆角除外,它含有的一些毒素必须要在高温下才能去除,需要长时间炖。”
回家吃饭的另一个原因是饭后的午睡。爆炒蔬菜可以少破坏营养素,而且简单省时,这样让曹建民有了午睡的条件和习惯。
晚上,女儿放学回家,晚餐丰富很多,其中一道生拌菜是必不可少的。“蔬菜尽量生吃,不能生吃的才炒,这样能够保证维生素的摄入。蔬菜很吸油,炒时要少放油,否则会吃进大量油脂。”
生拌菜中,曹建民很喜欢叶类蔬菜。这是因为植物的叶是进行光合作用的部位,营养素的含量更高。运动员的营养配餐中,一天至少一斤蔬菜。而且里面有50%是叶菜类。“很多家庭不吃芹菜叶,但我们吃。”曹建民说。
晚餐中肉类和蛋白质的摄入也是必不可少的,只是曹建民会对不同肉品做出区分选择。他尽量避免猪肉,因为猪是杂食动物,什么都吃,瘦肉精的检出率相对较高,牛羊肉好些。鱼肉也是曹建民的常用食品,一周保持三到四次的频率。“鱼类蛋白主要由不饱和脂肪酸构成,这正是人体所需要的。但水煮鱼我不吃,太油了。”
饭后半小时后,曹建民会和家人一起吃水果。“吃水果的时机很重要,不要饭后马上就吃,不然水果中的植酸会影响饭菜中营养素的吸收。现在很多人喜欢吃饭后的水果拼盘,其实是不科学的。饭后半小时以后,胃已基本排空,这时吃水果才好。”
饮食误区
在曹建民看来,运动员的食谱并不像大家想的多么与众不同,他们和大众所需的营养结构是相同的。质上没有太大差别,只是量上不同。但在饮食习惯上,运动员必须一步到位,严格遵守营养师的食谱。而作为营养师的曹建民,则没有必要和运动员一样。“普通人的饮食习惯具有很强的惯性,很难一下纠正过来,除非碰到危及生命的情况。我的一些不良的饮食习惯,虽然也在克服,但有时还是会由着性子吃。”
在他的理论中,鸡肉是不应该多吃的。因为市场上的鸡肉绝大部分是激素饲料催出来的,两三个月的时间就能上市,这和家里饲养的土鸡没法比。但因为妻子爱吃鸡的胸脯肉,他也就跟着一起吃了。
即使偶尔放松,但有几样东西是曹建民坚决避免的。
曹建民不吃麦当劳、肯德基等洋快餐,在他的影响下,女儿也远离了洋快餐。“洋快餐主要以油炸食品吸引人,是能够满足人的味觉。但油炸破坏了食品的营养,导致了食品的高热量和低营养,不宜进食。”
因为讨厌油炸,曹建民也不吃油条和麻辣烫。“反复沸腾的油,特别是动物油,容易产生含亚硝酸的物质,最好不吃。我们家炸过东西的油,一般会马上炒菜用掉,不会再次油炸了。”
动物的内脏因为油脂含量高,曹建民也很少吃。年轻那会儿爱点的溜肥肠,现在戒了。只是会买些肝脏给孩子吃。
喝的方面,曹建民基本不喝碳酸饮料,像可口可乐、雪碧之类。“我告诉运动员不能喝碳酸饮料,自己也不喝。这些饮料中所含的碳酸,会和食物中的钙物质结合,形成沉淀,进而会影响钙质的吸收。”
传统菜品小葱拌豆腐,在曹建民看来是不科学的,因为葱里面含草酸,豆腐中含钙质,两者相混也会造成钙沉淀,在体外影响吸收,体内则会诱发结石。
曹建民特别提及了现在流行的减肥误区。很多女孩以为,不吃或少吃主食就能减肥。“肥胖的元凶是油脂过多造成的脂肪堆积。主食摄取的是糖分,只要运动就很容易消耗。减肥不能不吃主食,而要增加运动量,饮食清淡,多生吃蔬菜。”
曹建民很注意饮食中蔬菜和肉蛋白之间的比例平衡。一段时间摄入的蔬菜或者肉类偏多,他就会刻意去补充另一类成分。“这种平衡是身体长期选择的结果,一旦改变身体会有反应,所以要注意保持这种均衡。”
饮食编辑的建议
-本刊记者/张雄
在外吃饭
★ 稀奇古怪的东西不吃,比如说蛇、水蟑螂之类,心里没谱。
★ 少吃创新菜,比如福寿螺在北京出问题纯粹是因为做法不当。
★ 去专业的店吃专业的东西,比如不要去东北菜馆吃川菜。因为餐馆的主营项目不是这个,客人点的频率不高,它即使有这些食材也不一定新鲜。
★ 尽量避免吃生食,生鲜。河鲜最好不要点刺身。注意一下生鲜的新鲜程度,很多有异味是能够闻出来的,有的会发臭。
★ 火锅尽量少吃,因为大部分锅底会回收,有时你会从蘑菇汤底里吃出鱼味来。
★ 餐馆的卫生间大致能反应其卫生状况。如果一个餐馆的卫生间都已经很脏,它的后厨可想而知。
★ 如果一家餐厅没有卫生许可证,或者没有在工商局注册,没有这些许可文件的话,就一概不吃。
★ 用餐之后索要发票,这样如果吃完之后有什么不良反应,也可以及时跟消协反映。
★ 想当美食家,或者去品这些美食,就要牺牲一部分健康去换。
自己买菜
★ 自己买菜时,多买应季的水果蔬菜。反季节的少吃。
★ 一个摊比周围的便宜太多,看看像雨水淋过的,一般不要买,毕竟雨水不卫生。颜色特别鲜亮扎眼的不要,也可能是什么大棚培育出来的东西,它并不是自然长成这样的。
零副食
★ 少吃膨化食品,因为膨化食品可能导致老年痴呆。它在膨化的过程中可能会走很长的铝道,铝金属在身体累积以后可能对大脑有损害。想吃零食的时候可以吃一些坚果,比如花生、核桃。零食最好要独立包装的,散装的可能会有菌群超标的问题。
★ 坚决不吃煎饼里的薄脆。它纯是用油炸透了的,你看它颜色越深,看着越黄,就是油的质量越不好。可能是回收来的地沟油炸的,因为现在油很贵。学校的食堂如果做煎饼,那个薄脆颜色会很浅,它也脆,也酥,但是很白,就是油的质量会好一点。
随心吃,不逾矩
-本刊记者 / 欧阳海燕
当健康的饮食方式成为习惯,就没有了刻意,在轻轻松松中,你已经做到了合理膳食
在北京安贞医院十二病房主任办公室,卫生部首席健康教育专家洪昭光,接到了一位老干部打来的咨询电话:“洪教授,您说我是饭前吃水果呢,还是饭后吃?怎样吃才能对身体好?”
“你爱怎么吃就怎么吃。你要是觉得胃不疼、不酸,就饭前吃;你要是怕凉,就饭后吃。”告诉别人根据自身情况随性饮食,也许是一个令咨询者吃惊的答复,但这个答复却卸下了咨询者心头对于饮食健康沉重的包袱。
“饮食其实很简单,千万不要刻意。”洪昭光说,有人喜欢走极端,吃饭要数咀嚼次数,把牛肉、萝卜等各种食物的卡路里数贴在冰箱上,过分追求营养、搭配、品味,成天就差拿着小秤称斤两,日子要过成这样,那就没乐趣了。
“饮食的本质,是文化和艺术,不是精密科学。我们吃饭的目的不是为了吃多少卡路里,多少蛋白质,饮食是一种色香味的享受,生活的情趣和乐趣。”作为一名家喻户晓的健康专家,洪昭光的饮食主张极其简单:什么都吃,适可而止,七八分饱,营养正好。
什么都吃,适可而止
一位科学院院士找洪昭光做咨询。这人很有钱,住花园洋房,有司机、保姆,以他的条件,吃好喝好应当不成问题,可体检结果却出人意料:营养不良、贫血。一问才知道,他在医院检查出胆固醇高,大夫给他开了个单子,20多种东西不能吃;血糖高,又一张单子,40多种东西不能吃,加起来60多种东西不能吃。
“您看我还应该注意些什么?”院士一脸困惑地问洪昭光。
洪昭光告诉他,你要什么都吃,想吃什么就吃什么,爱吃什么就吃什么。对于饮食,他主张任何人都要“什么都吃”。“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食物能满足人的各种需要,所以食物的品种越多越好,互相搭配,什么都吃营养才能齐全。”洪昭光说,“对于有脂肪肝、糖尿病、冠心病等疾病的人,当然需要格外注意,特别查出胆固醇很高时,更要注意,需严格控制一下,但仍可以什么都吃。”
在“什么都吃”的前提下,他强调“适可而止”。“有些东西可以尝尝味道,吃一口,或偶然吃一次,但天天顿顿东坡肘子可不行,要适可而止。”这个原则反映到每个人的胃上,就是七八分饱,即吃饭吃到还有一点饿的感觉,还能吃,还想吃时,就别吃了。这样可防肥胖,防止绝大多数慢性病。“若要身体安,三分饥和寒”,这可是古今老寿星们的经验之谈。
洪昭光本人就是一个令很多人羡慕的健康老人。他年近70岁,公民体质测试结果为体质优。1961年,他从上海第一医学院毕业时,体重62公斤,现在体重64公斤,血压和47岁前相比,从110/70mmg变成120/80mmg,基本上也没什么变化。
“有什么秘诀吗?”有人很好奇。
“平常饭菜:一荤一素一菇,燕麦牛奶豆腐;平和心态:不争不恼不怒,爱心宽容大度;平均身材,不胖不瘦不堵(指心血管),天天早晚走路。”洪昭光说,有这“三平”,足矣。
在饮食上,他说,我就是一个普通医生,吃得很平常。早上一般要喝一袋奶,一两燕麦粥,一个鸡蛋(蛋黄吃半个),再吃些蔬菜。中午常喝我那“洪氏五色汤”,里面有西红柿、黑木耳、绿色蔬菜、鸡蛋、豆腐,很少吃烹炸的食物,爱吃凉拌蔬菜沙拉。总之就是粗粮、细粮,荤的、素的,甜的、咸的,干的、稀的,红的、黄的、绿的、白的、黑的,什么都吃,但量就是七八分饱。
一荤一素一菇
“健康四大基石”的概念不是洪昭光提出来的,但很多中国人都是通过他的宣传,才了解到世界卫生组织的这一健康主张: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其中,合理膳食排在第一位。
天然均衡的饮食包含了人类生命所需的42种营养素。“吃好不吃药,”洪昭光说,合理膳食可以让你不胖也不瘦,胆固醇不高也不低,血黏度不稠也不稀。
那么,怎么做到合理膳食呢?联合国粮农组织曾提出一个口号:21世纪最合理的膳食结构就6个字:一荤一素一菇。
正餐一定要有个荤菜,洪昭光说,因为人是杂食动物,不能完全吃素,荤菜一吃,动物蛋白就有了,高级蛋白也有了。要有素菜,素菜一吃,纤维素、维生素、矿物质也有了。“吃素菜很重要,能使大便通畅。”
“还得有菇。”他说,食用菌有很多保健作用,一降低血脂,血黏度;二提高免疫力、抗癌;三抗氧化,延缓衰老,减少老年斑。“常常吃点菇,对身体有好处。”
洪昭光说,这6个字,简单明了,好操作,普通百姓家完全可以做得到,而且可以在这个大的框架下变着种类花样吃,“荤菜好几十种,素菜几百种,菇类种类多了,爱吃什么随便你,爱怎么吃就怎么吃。”
“荤、素、菇”的饮食搭配,最近还在国宴上秀了一把。8月8日北京奥运会开幕当天,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人民大会堂宴请80多个国家的元首。国宴上的三菜一汤:荷香牛排、酱汁鳕鱼、鸟巢鲜蔬(新鲜蔬菜做成鸟巢的样子)、瓜盅松茸汤,就是按照最合理的膳食结构安排的。
“合理膳食很简单,未必贵,吃出健康并不难。”洪昭光说,当健康的饮食方式成为你的习惯时,就没有了刻意,也不会拿小秤称斤两,在你感觉到的随随便便中,在轻轻松松中,你已经做到合理膳食了。
饮食如此,人生也是如此。他说,随意而不随便,尽兴而不任性,不较劲、不压抑,平平淡淡就是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