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把这个演讲献给亲爱的父亲,晚年时,他经常提到想带母亲回昆明,但是始终没有完成这个愿望。我今天能在昆明演讲,希望父亲在天之灵感到安慰。”昨日,纪念西南联合大学70年华诞科技大讲坛迎来了2007年诺贝尔和平奖成员、全球变暖问题报告执笔人之一、普林斯顿大学华裔教授刘雅章。在作了两个小时的激情演讲后,刘雅章说,他此次来昆明,终于为自己的父亲圆了梦。
刘雅章的昆明缘份
刘雅章先生1953年7月出生于香港,1974年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物理学系,之后,赴华盛顿大学深造,在华盛顿大学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工作,1978年获该校大气科学博士学位……
云南省科技厅厅长龙江致完欢迎词后,刘雅章缓缓走上了讲台。“谢谢有些夸张地介绍。”他说,由此拉开了此次演讲的序幕。
刘雅章说中国人很讲缘份,而他自己也相信缘份。他说在西南联大70年华诞之际能够站在科技大讲坛上,这就是他与昆明的缘份。其实这份缘份可以追溯到1940年,刘雅章的父亲从广东逃难到云南,在昆明以卖饼干为生,早在那时,他的命中似乎就与昆明结下了不解的缘份。“父亲经常跟我谈起滇池、龙门、天下第一长联等名胜,广东喜欢饮茶,父亲每次带我去喝茶,喝的一定是云南产的普洱茶。”刘雅章说。
这是刘雅章第二次来昆明。他自己介绍说,1987年,他到昆明参加了季风会议,对昆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怕听众不相信,刘雅章随即通过投影仪调出了一张照片,“看,这就是证据”,他说。照片上,刘雅章身着彝族服装,挺立在世界自然遗产石林景区大门口,威风凛凛。
显然,刘雅章很珍惜他与昆明的这份缘份。为了与昆明听众很好地进行沟通,在接到科技大讲坛的邀请时,主办方建议他用普通话演讲,他一口便答应了下来。此后的几个月,他开始恶补普通话,甚至专门找来了同学帮忙练习和纠正发音。“我在家里讲的是广东话,在课堂上讲的是英语,一些技术性名词,要把它翻译成中文很难,希望你们不要见怪。”他说。
于是,一个关于全球变暖问题的科技演讲,就从这浓厚的“广东普通话”开始了。
“温室气体”排放北美洲居首
有关“温室效应”的理论很早以前已经有人提出来,在十九世纪,法国科学家傅里叶(Jean—Baptiste Fourier)就提出大气层是一个玻璃瓶。1896年,瑞典的化学家亚雷尼乌斯(Svante Arrhenius)说,大气层中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增加一倍,地球温度可能会增加2度到4度左右。“温室气体就好象是冬天里盖了一床被子一样,如果没有这个被子,地球表面的温度可能是零下18℃。”刘雅章说。
刘雅章比喻说,科学就是一张三脚凳子,一只脚是理论,一只脚是观察,另外一只脚是实验。关于全球变暖,科学家寻找到了理论支持,而且也通过观察,得到了全球变暖的数据和不同地区“温室气体”排放的情况。“不同国家发放的温室气体程度不同,北美洲一直到最近都是全球排放到大气层最强的一个地区,另外是欧亚,其次是欧洲。而每一个国家的人均排放量,美国是最高的。而温室气体近100年来的增加则是地球60万年以来从来没有见过的。”他说。
可是,科学的第三只脚——实验,却成了研究全球变暖的难题。“地球那么大,我们不可能拿整个地球做实验,唯一可以代替地球的是一个数据的实验,我们把对大气的研究放进一个电脑里,用电脑做出一些估计和分析。”
根据对地球大气的分析,IPCC(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到现在为止做了四份很严谨的关于全球变暖的报告书,每一期报告分成三个不同领域的报告,一个是物理上的,一个是气候变化对人类和自然系统的一些影响,另一个是这些影响如果发生,应该用什么方法应对解决。
“IPCC仅第一部分就有150个主要的作者,科学家写出的稿子,要他们每一个字每一行,很小心地看过,然后经过600个评审员得到30000条意见,经过300个代表,一条一句的通过,然后才可以发表。”刘雅章说。
应对温室并非没有办法
全球变暖的趋势究竟是怎样的呢?刘雅章在现场做了计算:“如果我们现在什么也不做,2100年的时候,全球气温将上升3.9至6度;如果国家之间相互协调,相互合作,到了2050年全球人口将开始下降,2100年全球气温将上升两度。”
以中国为例,如果全球气温上升2度,100年后的青海温度将相当于现在的上海,哈尔滨的夏天将相当于现在的北京,苏州的冬天将相当于现在的广州。
刘雅章介绍说,气候变暖不仅将对人体的健康带来巨大的影响,而且也将对林业、水资源和生态带来改变。其中,对农业的影响可能有两种,一种是收成的减少,另一种是随着春、夏、秋、冬四季时间的改变,农业的播种期也将随着改变。
此外,全球气候变暖将影响到降水量的增加。“珠江三角洲降水量如果增加,许多陆地将变成海洋,而尼罗河、湄公河等地区,如果降水量增加,预计100万以上人口将被疏散。”刘雅章说。
刘雅章随后展示了大量的图片和数据资料,介绍了天山冰川、北极冰川的消融,以及将带来的一系列影响。“其实我们可以做的很多,比如说节约用电、提高发电效率、多利用太阳能、风能、在工业方面减少排放等,关键看各国在政治、工业、商业方面有没有决心。”
据刘雅章介绍,目前各国之间通过两个方案来达成节能减排的目的,一个是发达国家逐渐减排,发展中国家在40至50年后再减排,另一个方案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同时减排。“第一个方案发展中国家比较接受,他们认为,发达国家之前已经超量排放了温室气体,如果现在不让发展中国家排放,显得很不公平,但这已经超越了科学家研究的范围,那是政治问题。”刘雅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