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良芳
在银行业,操作风险、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是行业经营的三大主要风险。相比较来看,在中国当前,最主要的风险是 信用风险。
目前中国商业银行业务收入中,85%~90%还是靠吃存贷款利差收益而获得的,它决定了,信用风险仍是银行业 的主要风险(在中国台湾地区,金融机构的信用风险占60%,操作风险占30%,市场风险占10%)。因此,怎样有效防 范信用风险,仍是中国银行业风险管理的头等任务。
信用风险的生成
长期以来,中国银行业不良贷款率居高不下。
2002年,中国银行业不良贷款率高达23.6%,不良贷款余额达26300亿元。2007年年底,不良贷款 率虽己降为6.7%,但不良贷款余额仍高达12684.2亿元,其中,全国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率仍高达9.3%,历史 存量不良贷款包袱还有6900亿元,其中贷款损失约在4000亿元。而这些不良贷款,主要是信用风险造成的。
在信用风险的发生机制上,其中之一就是房地产行业贷款过度集中。
2007年底,银行业房地产企业贷款余额达4.8万亿元,比2000年的7564亿元年递增高达30.2%, 大大超过居民收入的增幅。同期,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年递增仅为11.9%。而房地产价格在国内外投机资金和房 地产商垄断操控下,逐年不正常地大幅上扬,形成了泡沫。目前,国际上公认的“合理住房价格”的房价收入比为3至6倍。 据调查,京沪穗深四地的“房价收入比”均己达到10倍以上,最高者甚至超过了15倍之多。但是商业银行贷款,却不停地 向这一行业高度集中。
其二,大企业集团的风险没有受到重视。实际上,大企业集团违约贷款风险屡见不鲜。
目前商业银行业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定位同质化、无序竞争,大小银行均争向大集团大客户集中垒大户,形成信用 风险大集中。
据统计,截至2005年6月末,17家银行亿元以上大客户16416户,占其全部贷款客户数不足0.5%,而 大客户贷款余额却占其全部贷款余额近50%;平均每个大客户贷款余额4.46亿元,比上年增加0.27亿元,银行的贷 款集中风险日益突出。
蓝田集团、德隆集团、农凯集团和南海华光等集团关联企业曾经相互担保、骗取银行贷款,一旦资金链断裂,这些集 团就纷纷倒塌。蓝田集团曾获得各家金融机构贷款22亿元,90%以上均是蓝田集团内部企业之间相互担保获得的。
德隆集团获取银行贷款的途径,主要利用上市公司信誉,通过关联企业相互抵押、担保、质押取得银行贷款,而每笔 负债都因信用担保、股权质押担保或资产抵押担保,与另一家具有股权关系的企业发生联系。德隆集团资金链断裂,信用风险 爆发,据统计,同德隆集团债务链有联系的众多大小银行分支机构竟有90家之多受到牵累。
铁本钢铁公司注册资本仅为3亿元,但江苏常州6家金融机构不考虑企业的偿债能力、承贷能力和担保能力,截至2 004年2月末对铁本公司及其关联企业合计授信余额高达43.39亿元,已发放贷款160多笔,合计达25.6亿元, 违背稳健经营、适度授信原则,导致信用风险高度集中,损失惨重。
其三,信用风险的生成机制还在于中国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发展迅猛,但法制建设滞后。2007年,中国己有56家 银行取得了衍生产品交易资格,2007年利率衍生产品和汇率衍生产品成交笔数和成交金额比上年有几倍的增长。但衍生产 品法律协议尚未完全统一,从事衍生产品的相关专业人员缺乏,衍生产品交易中的信用风险存在诸多隐患。
对信用风险的管理
首先,防范房地产贷款的违约信用风险,是银行防范信用风险的一个重点。从美国次贷危机中,大部分商业银行所面 临的是信用风险,这是由于贷款人违约率不断提高而导致的风险。中国商业银行要吸取美国次贷危机的教训,必须高度重视防 范购房者和房地产开发商贷款违约的信用风险。
防范居民购房贷款(2007年底余额达3.0万亿元)违约信用风险,必须认真执行人民银行和银监会银发(20 07)359号文件《关于加强商业性房地产信贷管理的通知》规定,比如必须严格执行对购买首套、二套住房不同付款比例 规定,不得发放贷款额度随房地产评估价值浮动、不指明用途的住房抵押贷款等规定。
防范房地产开发商贷款(2007年底为1.8万亿元)的违约信用风险,也必须认真执行上述有关规定,严格房地 产开发贷款管理,对项目资本金比例达不到35%或未取得土地使用权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施 工许可证项目的,银行不得发放任何形式的贷款;对囤积土地、囤积房源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商业银行不得对其发放贷款;对 空置3年以上的商品房,商业银行不得接受其作为贷款的抵押物。这些规定旨在利用信贷手段促使房地产开发企业加快土地、 住房开发速度,增加市场供应,缓解供需矛盾。
其次,商业银行董事会有责任审批、并定期(至少每年一次)评估信用风险战略和银行的重大信用风险政策。对于新 产品或业务风险,银行应保证其董事会或相关委员会应在该新产品或活动被引入或实施之前,制定恰当的风险管理程序和风险 控制措施。
再次,银行要在业务中防范发生信用风险,必须坚持在授信标准下运营,并且对单个交易对象和关联交易对象群体都 建立授信限额。银行所有包含信用风险的业务领域都需要有授信限额。一些银行的大部分授信风险来源于交易账簿和表外的业 务及产品。对这些交易设定限额可以有效地管理银行的整体信用风险状况和交易对象的信用风险。还要充分掌握集团客户的负 债信息、关联方信息、对内对外担保信息和诉讼等重大事项,建立刚性约束,严防集团关联客户信贷风险。对“三农”贷款, 采取改善农村信用环境,采取评定信用户、信用村镇办法,对防范贷款信用风险不失是成功之举。
在防范衍生产品的信用风险方面,是要选择能守信的交易对手与其交易,同时从事衍生产品业务的金融机构必须有能 力每天对信用风险、交易头寸和市场变化进行监控,能及时发现风险及时采取止损措施。
此外,也必须充分运用高科技手段,努力提高预测风险的智能(集体智慧和理性的战略分析)和水平。从这次美国次 贷危机中,最大教训是人们过度崇拜各种数学危机模型!在2004年10月,中航油新加坡衍生产品违规投机交易巨亏5. 5亿美元中,一家外资银行拥有预测风险的高智能,及时出逃未遭受损失,而中国的一些中资银行不但不出逃还进入,终于遭 受巨大损失。又如从这次美国次贷危机中,实际上,几年前已经有人预测到本次次贷危机的发生,有的公司看空次级债所受影 响就相对较小。中国招商银行及时抓住次贷风险的预警,果断及时采取了退出措施,未遭受到损失。由此可见,一家银行的董 事会和经理层预测和防范风险智能的高低,将影响银行经营成果的高低和经营的成败。
最后,防范信用风险还需要靠金融监管部门严格进行监管。这次美国发生次贷危机,美国的监管部门对次贷风险的判 断能力和监管能力缺失,监管不严格,对一些数量庞大且资产规模较小的专业住房贷款机构存在无人监管的空白,监管的疏漏 和缺乏应有的信息预警,难辞其咎。中国的监管部门应认真吸取美国监管部门的判断能力、监管能力和预警能力缺失的教训。 中国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和工商银行共持有美国次级债76.16亿美元,并已提减减值准备23.25亿美元(折合人民币 为169.7亿元),除有关银行要认真吸取教训外,中国银监会对他们缺乏应有的监管,也应从中吸取缺乏监管的教训,只 有这样才能达到吃一堑长一智。中国商业银行和金融监管机构只有切实提高判断能力和监管能力,才能确保中国经济金融运行 的安全。
(作者系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兼职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