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破除身份歧视实现同工同酬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11日02:03  21世纪经济报道

  破除身份歧视,实现同工同酬

  《21世纪》:有学者指出,现阶段的城乡统筹的重要路径就是“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你如何评价?

  陆学艺:这种提法是不错的,也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但目前很多反哺农业农村的政策还停留在文件层面,落实上有一定问题。就实际情况看,实质上还是农村在“补贴”我们,你可以看到,城里人尽管工资低,仍然能活得不错。实际上农产品定价制度还没有完全改变,比如国外大米都卖到每吨一千元,但我们的价格,长期以来看是相当低的,比如猪肉我们最近卖九元,国外可能买到八九十元一斤。而且农产品的价格稍微涨一点,大家就不干。

  石油涨价大家都在关注,但很少人关注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的涨价。

  《21世纪》:但如果任由农产品涨价,又会使得城市的通货膨胀形势更为严峻?

  陆学艺:对,这是个问题。所以说,农村的改革不只关系到农村,它是综合系统的配套工程,要分析各方面相关因素,审慎推进。国家采取的由下而上的路子也是对的,有条件的地方先试验,再总结,更正试验,最后推出总体政策。

  《21世纪》:在财政制度、税收制度方面,如何进一步改进?如何构建更有利于城乡一体化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

  陆学艺:财政税收制度要进一步按照市场经济的路子走,但长远看,光有财政“输血”的支持,农业税的减免还不行,要在农村体制理顺,增强农民自身“造血”功能上下功夫,通过工业化、城市化把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出来,将现有户口制度逐步改革,将束缚农民的体制,逐渐全面打破。

  《21世纪》:重庆等地在进行城乡统筹综合试验时,将农民工问题的解决,作为城乡统筹的突破口。你的看法是怎样的?

  陆学艺:两亿多农民工的问题关系重大,目前国家已经在其社会保障政策领域着手突破。但长远看,还是要解决身份歧视和“同工同酬”。由于户籍“鸿沟”,干一样的活,城里人和乡下人工资不一样,保障也不同,最少的也悬殊三分之一,这些都说明一定程度上还是农村继续在“补贴”城市的发展。

  改革的方向也就是要争取实现“同工同酬”。同时,在城市社会保障基本覆盖的情况下,扩大农村各项保障的覆盖面。就之前的数据分析,其实对农村、农民工进行补贴,金额并不大,比如我们对农村地区的最低生活保障,投入百多亿就能解决。关键是看去不去做。

  《21世纪》:也有专家建议将“产业化”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突破点?

  陆学艺:光靠产业化肯定不行,最早的时候农村也靠乡镇企业,到现在,长三角、珠三角地区能生产的东西基本上都在生产,而且像以前那样两三万建个厂不可能了,市场都被占没了,现在要发展只能是在个别地方个别企业。

  而且发展方式也不能求同,就发展较好的先进村看,诸如江苏华西村,北京韩村河,基本上跟农业没有太大关系了。

  下一步的产业化要在引进资金、规模化种植养殖、延长加工产业链上做文章。要提高农业产出效益,把更多的农村劳动力从田地上解放出来,并为这些劳动力提供新的岗位。

  这也是很多发达国家行之有效的经验,比如日本、韩国包括我国的台湾地区,人很多,地比我们还要少,但人家的农业能发展得不错。下一步还是要将城市和乡村打通,用工业化、城市化的路径,真正带动农村地区的发展。

  可以说30年前的“包产到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决了农民的温饱问题,下一步需要往前走一步,让市场经济也真正让农民受益。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更多关于 户口 农民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