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所谓专供产品系商家利用消费者心理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15日01:05   央视《新闻1+1》

  主持人:

  《新闻1+1》,不一样的解析。我们接下来关注的是比如说白条烟和白条酒这样的现象。

  大众为何热衷“专供”?

  主持人:

  接下来我们再关注一种现象,就是所谓的白条烟和白条酒现象。

  岩松可能你记得,去年《经济半小时》也做过一个节目,市面上流行一种没有商标的,只在外包装上印上一个特需专供,还有内部供应的特殊香烟,有的连一个字都没有,但是销路挺好,你怎么看待这种心态?

  白岩松:

  这不是一年两年的事情了,其实是很久以前就有的事情。比如说烟民可能都知道,谁从兜里掏出一盒白牌的,牛啊,厂子里直接拿出来的,下意识的就有这样的概念,或者说,哟,这是给哪儿的,人家会特别牛的告诉你,这是给哪儿哪儿哪儿的,这其实是中华,或者其实是红塔山,你“肃然起敬”。你看,越朴素反而越让人“肃然起敬”。

  主持人:

  你这个肃然起敬的感觉哪来的?

  白岩松:

  加了引号,说明这里头隐藏了一种特权,于是你的心理产生了变化,这才是更真的东西和更好的东西,于是让你放大了它原本的价值,这也就是它反过来可以攻击我们的重要因素,当我们的心理一变,它就可以利用我们变化了的心理反过来攻击我们,甚至有的时候是害我们。

  主持人:

  因为这种白条烟有的时候真的是供给特定单位的。

  白岩松:

  后代相当多的就是假的了,但是我们还由于存在这种心理,被骗起来更容易一点。

  主持人:

  所以商家特别会利用我们消费者的心理。

  应该说成熟的消费者是按照商品的质量还有它的价格来选择商品的。你看,包括刚才我们说到的白条烟现象,好像多少年来我们有这种想法,一方面商家利用了我们的想法、心态;另外一方面是有社会上的一些原因,你觉得还有什么其他的?

  白岩松:

  反过来说,首先很重要的一点,你觉得什么东西最贵啊?无价的东西最贵啊!白牌的东西一掏出来的时候,连商标都没有,它成了社会的一种潜显赫吧!我姑且套用潜规则来用这个词叫潜显赫,它不是明确的显赫,并不是说标上这个牌,这就是什么烟,大家就知道,200块钱一盒,它是一种潜显赫,不是张扬,只是白牌,但是在民间中形成了很大的一种感召力,大家都知道要么就是厂子里头出来的,其实真有,还真能不能出来,不一定,但是已经形成这样一个概念,要么就是给特殊的部门特供的,就打一个红颜色的圈,比如说什么什么,我这儿就不点名了,给哪些特殊的人群或者特殊的行当。那么这种潜显赫慢慢已经形成了约定俗成的东西,比如烟民里都知道这是好东西。可是它天然具有作假的空间,什么都没有比什么都有好印的多,但是什么都没有反而更容易相信是真的,这不一定是送给他爸或者送给谁,到小卖部里反过来卖给咱们,咱又不知道它的价格,你20块钱买来的,以为享受的是200块钱的东西,其实人家是2毛多钱成本进来的。

  主持人:

  我还是这个问题,刚才我们从短片里面,还有刚才我们通过这样一个照片,八一特供酒,它写的很明确,都是给哪儿的,你说人家真的是一点都不用吗?它和特供的单位那儿。

  白岩松:

  我觉得不是,还是有的。很长的时间里头,可能有很多的特供是我们真的见不到的。但是后来当市场的大门打开的时候,两方面,企业也想,我总特供,那么多年,能不能也利用一下特供,我把消费者也占有一个很大一个人群。而另外一些,包括国家机关,包括相关的部门也在这样一个过程中看到了自身的价值,我是有品牌的,它的东西一旦写上了我的名字,它是可以给我钱的,我可以免费享用它的东西,这跟原来的特供性质就不同了,最初的特供只是专供,而且不在市面上流通,现在的这种特供双方有了利益,反而还有了第三方利益潜在受损,就是消费者也成了,它利用我给你,比如说董倩特供,特供董倩,然后董倩开始的时候只是吃点它的东西,后来觉得被写上特供之后每年可能还给你10万块钱,那你也就默认了。后来其实你们俩这么一默认,一默许,形成了默契,我作为第三者,哎呀,董倩都吃这个东西,那行啊,我买了吧,形成了这样一个链条,所以不能说没有,但是后来性质变了。

  “专供”破坏市场规则

  主持人:

  刚才咱们俩是站在一个记者的角度分析,为什么社会上会产生这样的心理,接下来我们听听一位专家的想法,我们连线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院长李强教授。李教授您好,刚才我和岩松也分析了一下为什么社会上迷信这种所谓的白条烟、白条酒的现象,您看为什么我们的消费者会对这种所谓特供还有专供的产品会特别感兴趣?

  李强(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院长):

  你好。我觉得是这样,消费者实际上他们处在一个很被动的位置上。因为实际上首先是社会上流行,比如说某种特供,这种东西如果从渊源上来看,确实,我们这个民族历史上确实有贡品、特供这种渊源。从道理上来讲,它本身确实不是什么太强的市场,比如我们有皇帝的时期就有所谓叫做贡品的东西,长期以来大家应该说是很相信这个东西。但是我想我们今天已经是共和国了,我们毕竟是一个人民的共和国了,我们确实在整个这个思路上。首先关于商品,商品是给谁服务的?商品首先是为大众服务的,如果我们把商品这个东西一定要跟国家权力机关去接轨的话,确实我觉得不是一个很正常的市场。在有一段时间里,确实市场不太发达,非市场的因素很突出,刚才所讲的各种各样特供的商品,大家产生了各种的灵光,大家就认为很好。

  其实我们知道,我们现在推进的是市场经济,在市场经济的情况下,商品对于所有的消费者应该是一个公平的、平等的概念。从这个角度来看,我觉得我们现在碰到的问题确实是比较复杂的,就是说我们怎么样逐渐要梳理出一个能够符合老百姓利益的这样一个平等的、公平的市场。一些销售的和厂家,确实它所利用的文化传承其实也是很不好的一种东西,比如说它想打上一种政府的标签,这件事本身是违规的,商品环节如果你打上国家的权力机构的这样一个印章,本身实际上在市场经营上不符合市场经营的规则。

  主持人:

  李教授,在您看来,如果让消费者在选择的时候能够有理性,各方面都应该做出什么样的努力?因为您说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李强:

  是这样的。我觉得从消费者来说其实他没什么办法,因为消费者的目的,他想找好的商品,如果确实有一段时间,大家发现一些很特殊的特供的一些东西确实是很坏的渠道。

  现在是说两个问题,第一,这个渠道本身从市场角度来说是不公平的,第二个问题是说有些厂家利用了这样一个名号来推销它的商品,甚至我们可以说有些厂家推销的商品都不一定是真的质量好的东西,但是不管怎么样,这两个东西本身都不对。

  我们从市场来说,我们确实有一个怎么样健全市场机制,因为我们毕竟过去我们体制是计划性的体制,我们搞市场严格地说是1992年以后搞的,我们搞的也就是十几年到二十年的时候,在这里面,我们说是市场,其实是不规范的市场东西还很突出,所谓特供这些东西其实就是很不规范的市场。市场最大的特点就是对所有消费者是一个公平的机制,大家在市场上购买东西的时候都应该是平等的身份,特供实际上是不平等。这种诱导本身又是用一种国家权力去诱导,国家权力去诱导其实两方面效应都非常不好,第一是损害国家权力的形象,国家机关怎么能够用自己的名字放在商品上去呢?国家机关我觉得它最大的特点,它本身是公共服务性的,不是盈利性的,如果是盈利性的,那就是企业和商品了,国家机关绝对不是和商品有任何关系的,是公共服务机构,如果厂家把这个东西打到国家机关的招牌去了以后,确实是极大的损害国家机关的形象。

  主持人:

  好的,谢谢李教授的分析。

  岩松,我就想到一个问题,免检商品取消了,然后现在特供商品也不许用了,也就是说很多参照物,我作为一个消费者,去选择商品的时候参照物没有了。

  白岩松:

  要用市场去做检验。过去其实这些你会发现,当你以为很可靠的东西,其实隐藏着更大的不可靠。

  的确,刚才李教授说完的时候我也在想,你知道,每到这个季节的时候,一年两次我上呼吸道可能要出问题,所以我就要买菊花,然后就熬梨水。结果我发现是,买的那个菊花就叫贡菊,那个梨叫贡梨,我不是因为贡才买的,而它就是一种品种。的确这是一种延续,说明在我们的心里面还有这样一种基因,我们认,但是现在就要有明确的制度让它剥离开来。

  另外一点,透过今天这样一个细节我就发现,中国的改革慢慢进入到了细节时代,粗线条的很多东西被我们解决掉了,但是很多的细节以残留的方式还停留在我们生活的周围。比如说今天这样的事情,我就一直在感慨,《广告法》上不是没有,有,但是直到今天的时候又有了一个严禁,再次引发,然后我们义正言辞地去谈论很多事情,可不可以在生活中,我们更多地以监督者的身份去发现这样的细节,反过来去促进这样不合理的事情在我们的生活中慢慢退出。

  主持人:

  你是指发现者是以什么身份?是以媒体监督者还是指以普通的消费者?

  白岩松:

  我觉得几方面都有,但是更需要的是相关的行业内的人士,然后媒体的人士,当然也包括普通的消费者。比如相关的行业人士如果了解到,他比我们更清楚《广告法》,他知道现在生活中有哪些东西违反《广告法》,如果能有一个很好的渠道,让他们的声音展现出来,这样的细节不就可以更快地去被消除掉吗?所以我觉得这件事情给我们的启示,我们今天坐在这儿的时候等待,工商总局自身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然后出了一个严禁的通知,可是这样的一个事情已经在我们的生活中运行很长时间了,在《广告法》出台之后。

  主持人:

  我觉得这件事情是由国家工商总局以行政的方式来出台了一个这样的通知,为什么那么多的律师也好,消费者也好,不去告,比如说我买的东西,《广告法》你已经违法了,怎么没有人去举报,而是由行政机关来说出来。

  白岩松:

  我们今天来了也问了很多的问题,你,我,我们做了新闻这么长时间,也不是很了解《广告法》,你让普通的消费者生活中要管多少事情,有人说消费者去菜市场买菜,又要拿秤,又要拿一堆的法律,这是不可能的,所以更需要的是相关的执法部门,首先需要的是政府相关的执法部门,应该更细致地去做好很多的工作。

  我们在这儿,首先觉得工商总局这件事儿该做。另一方面,可能过去延续下来的很多不合理的情况咱们也不去说人家的过去,但是有了这样一个严禁之后,希望从此在我们的生活中消失,但是反过来你必须思考另外一个问题,很多生活中类似这样的事情,我们将来要靠什么样的方式去发现呢?我觉得还是首先要靠政府的执法部门及相关的专业人士,靠消费者,同时也希望记者有更多的专业记者,靠消费者,别让我们的消费者那么累了,受不了。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更多关于 专供产品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