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新中国第一小学沧桑60年:毛泽东朱德为其题字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21日16:01  青年参考

  文 刘功宜(育英小学第四届毕业生)

  它是一所极普通的小学,与全国其他学校没啥两样:使用北京市统一教材,参加一年一度统一的毕业和升学考试;它又是一所极不普通的小学:曾被编入中共中央直属机关的序列,学校各级领导由中直机关党委任命,毛泽东、朱德等领导人还给学校题字。它就是“新中国第一小学”——育英小学。今年11月21日是该校正式建校60周年,作为该校老校友,作者披露了该校一些鲜为人知的往事。

  1.全体师生急行军离校避险

  1946年6月26日,蒋介石悍然下令向中原解放区进攻,全面内战爆发。

  党中央所办的延安洛杉矶托儿所(解放后改名为北京万寿寺幼儿园,现名总政幼儿园),于1946年12月28日撤出延安,开始了一年半的颠沛流离。1948年5月26日,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率党中央领导机关来到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与刘少奇、朱德、董必武组成的中央工作委员会会合。

  洛杉矶托儿所跟随党中央,也在距西柏坡村不远的苏家坨村落下脚来。

  离开延安时,洛杉矶托儿所共有近百名幼童。经过一年半的长途迁徙,连中班的孩子也都到了该上学的年龄。中央书记处决定创办一所自己的寄宿制学校。

  中共中央办公厅的供给部原有一个小学,只有十几个学生。这小学就被扩展为“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供给部育英学校” 。入学孩子包括附近中央直属机关和解放军总部所属各单位全体在职人员的学龄子女。不分父母的资格和职务,一律平等看待,一起在校生活。

  第一任校长刘建勋多才多艺,传唱至今的《育英小学校歌》,就是他作词作曲的:“小小的叶儿哗啦啦啦啦,育英小学是我的家。学校里面真正好,唱歌跳舞笑哈哈……”

  学校设在下东峪村,离西柏坡村只有十余里,村旁有一条滹沱河的支流流过。校舍是一家地主的大院子。主院有一排北房和东西厢房,全是砖瓦房,后院和偏院都是干打垒的平顶土房。学校又加盖了几间平房,在当地请来几个木匠,打造了一些黑板、桌子、板凳、秋千、单杠、双杠,都没有油漆。这就是学校最初的全部家当。

  1948年底,育英学校全体师生一度急行军,到达一个叫滚龙沟的地方隐蔽,以防国民党傅作义部队发动突袭。但不久后师生就回到下东峪村。

  1948年11月21日举行开学典礼,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供给部育英学校宣告正式成立。这是育英小学正式诞生的日子。为了纪念1917年爆发的十月革命,后来每年的校庆日就选在11月7日。开学典礼非常隆重。会后集体合影,中午会餐,晚上放映了露天电影。电影是美国原版的《米老鼠和唐老鸭》,把大家逗得笑破了肚皮。

  第二天就开始上课了。每个班20人左右,都是6~8岁的孩子,使用边区政府编写的教材。

  孩子们的服装是统一发给的。各部队向党中央送来一些战利品,领导同志把其中大部分转送给医院、托儿所和小学。孩子们偶尔可以吃到大米和白面,更有其他地方难得一见的饼干和奶粉罐头。

  2.杨尚昆任名誉校长

  北平和平解放了,中央办公厅立即派出干部,参与接收北平。副校长孙统一也随团到北平,他的任务是为育英学校勘定校址。

  孙统一看中了万寿路最西端的一片旧军营。邻近有中央书记处和中央警卫团,将来在安全上有充分的保证。在安全问题上,以前是有过血的教训的。1945年8月18日,延安洛杉矶托儿所里刘伯承5岁的女儿刘华北,在半夜里被偷偷潜入的特务分子暗害。此案一直未破,成了延安幼教工作者挥之不去的心病。

  经中办主任杨尚昆拍板,孙校长的选址方案被批准了。1949年4月22日,育英学校告别下东峪村,迁往北平。 4月23日,学校车队到达北平驻地。

  这是在荒野上一处孤独的残破军营,四周几乎没有人家。遍地是荒草和废弃的工事,到处是弹坑,地上撒满了子弹壳。所有院墙上都用白石灰画着大圆圈,据说这里经常有野狼出没,画白圈是为了吓唬野狼的。

  清理旧战场是一件非常危险的工作。随处可以捡到没有爆炸的炮弹、手榴弹和生了锈的子弹。就在清理旧战场的时候,一位警卫战士触发了地雷,不幸牺牲。经过解放军工兵营的清扫,排除了所有战争遗存的危险品。

  中央书记处决定改组育英学校的领导班子,学校正式更名为“中共中央直属机关育英小学”。成立校董会,中央办公厅主任杨尚昆任主任、名誉校长。

  3.毛泽东的女儿也进了育英小学

  1949年秋季开学,总人数已近200。学生来源扩大了许多,有些一直跟随父母的孩子,现在也纷纷送了进来。毛泽东的女儿李敏和李讷、侄子毛远新等人,就是这个时期进入育英小学的。

  从1951年起,学校进入连续三年的全面建设的高潮,陆续修建了宿舍区、教学区、食堂、礼堂、图书馆、体育馆和校医院。虽然校舍是全新的,但使用的建筑材料尽量简朴,强调的是施工质量。

  1953年新校舍落成,名誉校长杨尚昆特意请朱德为育英小学题词,镌刻在学校大门照壁墙上。题词是:“准备着,为实现共产主义和祖国的伟大事业而奋斗”。后来朱总司令曾偕同夫人康克清,一同到育英小学来看孩子们,并同孩子们合影留念。

  学校仍然实行供给制和寄宿制。伙食是部队的中灶标准。被服、生活日用品、教材和文具则全部由公家发放。虽然育英小学的生活、住宿条件相对很好,但崇尚俭朴、反对铺张的校风代代相传。同学们身穿补丁衣裤司空见惯,并不觉得不好意思。人人都会自己动手补袜修鞋。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相关专题 青年参考

更多关于 育英小学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