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30年前:收个闹钟很珍贵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22日11:42  沈阳网-沈阳晚报

  礼金

  30年前:收个闹钟“很珍贵” 30年后:200元钱是“打底”

  上个世纪70年代末,家境不错的人家结婚时开始添置“三转一响”,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四大件”,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和收音机。在当时,“四大件”成了衡量男方家庭条件的标准,也是当时生活水平的象征。到了上世纪80年代,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结婚时除了“四大件”,还会相应地添一些家具,像大立柜、组合柜、写字台、高低柜等,有的家庭甚至还有了黑白电视机。吴桂荣结婚时新郎家给买了自行车,并准备了一些家具,“有木箱子,还有桌子啥的,不少都是我丈夫自己做的。”二妹吴桂杰则收到了婆婆送的手表和一对皮箱。

  “我结婚时也收了不少东西,不过和现在的孩子们说他们一定会笑。”吴桂荣结婚时,亲戚朋友随的礼还不都是礼金,送物的人也很多,“主要是因为那个年代物资匮乏,物比钱重。”吴桂荣收到的最大礼金是好朋友们送的,“5块钱,是当时比较重的礼。”而更多的还是朋友们送的东西,她记得有枕套、暖壶、脸盆、花瓶、镜子,“单位的同事一角一角凑份子,送了我一个闹钟,觉得可贵重了。”

  说起现在,“50块钱都拿不出手啊!”吴桂荣笑了,侄女的婚礼上,朋友的礼金最少从200块钱起,“很多都上千了,要不咋说变化大呢,说明日子是越过越富裕了。”

  照片

  30年前:两人挨着照张相 30年后:华丽彩照成套拍

  吴桂荣结婚时只照了一张黑白结婚照,“拿现在的眼光看那根本不算是结婚照,也没婚纱,就是两人站在了一块儿。”事实上,结婚照片的变化在30年中经历了从不拍结婚照到拍结婚照,从拍黑白结婚照到拍彩色结婚照,从彩色单一结婚照到成套华丽结婚照的巨大变化。对这些变化,吴桂荣看在眼里也深觉遗憾,“现在不但有好看的结婚照片,还有专门的摄影师从迎亲开始跟拍,把迎新娘、婚礼现场以及宴席过程全程拍摄下来,是多好的记忆证明啊!”

  2004 年,吴桂荣参加了侄女的婚礼,“我侄女那婚礼才气派呢,是典型的现代婚礼。”侄女的婚礼在大酒店举行,酒席摆了60桌,香槟塔、蛋糕、放鸽子等婚礼环节一应俱全。侄女的婚车是加长林肯,一溜儿迎亲车队跟在后面。酒店口摆放的婚纱照更是在高级影楼所拍,花费在5000元以上。

  30年前:婚礼都是自己办

  30年后:婚庆行业很红火

  庆典

  其实不止是婚纱照在30年中变化大,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负责为新人挑选酒店、布置婚礼现场、主持婚礼仪式的专业婚庆公司也从无到有。高档酒店、专业婚庆公司成为现代年轻人操办婚礼的首选,这些都反映出了30年来社会生活的变化。此外,婚礼也从传统走向个性化,时下的年轻人常希望自己的婚礼能与众不同,因此旅游结婚、潜水结婚、空中结婚、戏剧式结婚等新兴结婚方式也都应时而生。还有一些老人为了弥补以前结婚时的遗憾,也重披婚纱。

  今年是吴桂荣父母及二妹公婆两对老人结婚的第60个年头,吴桂荣姐妹几家人就为老人们办了个特色的钻石婚纪念活动。“我们自己设计了纪念活动,先是全家 18口人穿着统一制作的T恤衫去了世博园,老人们手捧鲜花和儿孙们拍照合影。”这次钻石婚活动让全家人津津乐道。吴桂荣请记者看了活动当天的纪念光盘,老人穿着婚纱,戴着孩子们送的金项链和钻石戒指,高兴得如同新婚一样。吴桂荣说,那一刻她觉得心里“老甜了”,“这种幸福感不单来自家庭,更是时代的变革,因为社会不断发展进步,我们这样普通的一家人才能从中得到这样的快乐。”

  本报记者 王芳 摄影 孙海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