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遭遇创新困境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27日08:27  新华网

  舆论多元时代我们该如何创新?

  一项出发点很好的“创新”为何遭到那么多口诛笔伐?专家认为,在舆论多元时代,既要鼓励各方面工作的大胆创新,同时创新者又必须充分考量可能带来的各种影响,力求更完善、更能经受各方尤其是舆论的“检验”。

  云南省委组织部一位官员表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经历了多年的探索发展之后,目前已进入一个复杂、敏感的时期,因此任何“创新”之举都必须充分权衡利弊、谨慎推行,“大的前提绝对不容改变,必须遵循党管干部及有序、可控的原则。”

  前云南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省人事厅厅长、现任云南省政协经济委员会主任段增庆认为,罗平县的举措如果只是“活动”,而且是试验性质的,就没有必要危言耸听,更不能乱扣帽子,“在解放思想大讨论背景之下,基层出现一些探索之举是好现象,对待这样的尝试应该心平气和。我个人认为,‘每周局长’出发点很好,既可锻炼干部也能活跃气氛。但是,这种虚拟活动很可能也增加了机关运行成本、降低了工作效率。比如,面对突发事件时,虚拟局长的‘不起作用’会不会降低这些政府部门在老百姓心中的公信力?――在‘创新’之前,罗平或许并没有把方方面的利弊考虑清楚。”

  段增庆认为,干部锻炼途径有很多种,如下派、交流等,这些单位是否都已经尝试过?与“每周局长”效果相比究竟如何?“基层组织部门或许还能找到更好的办法。”

  云南大学教授金子强支持段增庆的观点:“一周局长”用意很好,可以让干部得到极好的锻炼。但是,除了时间短、成效有限之外,“历练”更应该体现在日常工作之中,局领导可加强对年轻人的指导和培养,不必“另起炉灶”;因此,创新也对基层领导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该对多元时代可能产生的舆论后果有充分估量,把工作做得更细些、更好些,能经受住考验和质疑。”

  罗平县人大主任杨黎辉则看到了舆论关注、网络喧嚣的另一面,“这无疑显示了中国民主法治观念不断进步的可喜变化,媒体的监督呼吁也能成为检验我们工作的某种标尺;不过,我们也真诚呼吁一些媒体做好调查研究,不能断章取义、主观臆断。”

  眼下,陈波有点后悔,“搞什么创新?踏踏实实干好我的工作不就行了?”

  但受访专家们均表示,基层的创新精神难能可贵,创新的积极性要善加保护,对于还有这样那样缺陷的创新之举,不要一棍子打死,应引导和帮助其不断完善;另一方面,创新者也要有面对争论的勇气和对舆论质疑的承受力。任何改革创新,都免不了要被“说三道四”--重要的是,我们能从多元化的舆论中吸取些什么。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更多关于 人事制度改革 选举 局长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