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南罗平县7家窗口单位推行的“一周局长”最近成了媒体、网民批评的焦点。经过新华社记者调查,这项被冠以“权力美学”、“政治作秀”或政治体制革新之举的“重大举措”实际上是一项被放大甚至被扭曲的“创新活动”而已,它既不具备改革的高度,更无力承受谩骂和谴责。
都是“名目”惹的祸?
年初刚从云南曲靖市委组织部调任罗平县委组织部部长的陈波没料到,自己下车伊始的一项“尝试”竟然惹来那么大的“麻烦”。
一周来,罗平县的“一周局长”成为全国不少媒体纷纷演绎的“政治话题”,网上的大量批评几乎把陈波压垮了,“我瘦了整整5公斤。”
但绝大多数质疑、批评均与“一周局长”的实质相去甚远。据记者调查,罗平县委组织部今年5月下发“关于加强自身建设、开展‘一人一星期组织部长活动’的通知”。活动要求除部长、副部长及工勤人员之外的所有干部参加,采取每周轮换,尝试“到底怎么当部长”。“组织部的工作按部就班,我想把年轻干部的激情调动起来。”陈波说。
这项活动旨在通过角色的转换,提高年轻干部的换位思考、统筹协调、学习实践等各方面的能力。“这与现在很多单位提出的‘如果你是厂长、经理,你该怎么办’是一个道理。”陈波强调,“一周部长”就是一项普普通通的内部活动,主要目的是给部里绝大多数80后干部提供一个锻炼的契机与平台,比如干部监督科科长现在要履行“部长”的职责,就必须了解和掌握秘书科、办公室、组织科等其他科室的情况,站在全局高度上统筹安排工作。为此,部里还建立了工作交接、值周档案管理等制度,但“值周部长”均为“虚拟”职务,一应事务的“拍板权”仍在真正的部长手里。
在全省解放思想大讨论背景之下,这一活动很快得到县委领导的支持,决定把它作为一项锻炼年轻干部的新举措在全县7个局级单位进行“试点”,并冠之以“一周局长”的“名目”。
但随之而来的媒体风波几乎淹没了这个以油菜花闻名的小县城。陈波很郁闷,“第一,它不触及党纪国法;其次,它不触及政治体制改革;第三,它不触及干部选拨任用制度。哪儿错了?”
他认为这一切可能都是“名目”惹的祸,“如果当初设计活动方案时,用‘我是局长怎么办’的名目而不是现在的‘一周局长’,还会闹得全国皆知吗?”
“一周局长”将暂停
经媒体“曝光”后的“一周局长”遭到各种批评与质疑,如“政治作秀”、形式主义、拿着党纪国法开玩笑,个别媒体甚至将之曲解为新时代的“皇帝轮流坐”;还有评论认为是“权利美学”,也有人将其提升到“政治体制改革破冰之举”的高度……
而罗平县内的忿忿不平与外界热议形成鲜明对比。罗平县人大主任杨黎辉认为组织部“很冤枉”,“一个内部活动居然遭到这么大的误解!局级干部任用是必须交由我们人大讨论决定的,但它只是一个活动,是虚拟的,我们当然用不着参与。”
组织部秘书科干部许洪亮坦承,部里试行的“一周部长”制的确给年轻干部提供了锻炼平台,“比如我当‘部长’那一周,我要把方方面面的工作都想到、做好;这是领导对自己的信任,有信任就有了责任,会促使自己提高。现在部里的气氛非常团结融洽。”许洪亮说。
作为试点之一的交通局局长孙建民提到“一周局长”就哈哈大笑,“我可没有被换下去!但我真的为年轻人尝试扮演我的角色感到高兴――他们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很大锻炼。罗平是小县城,留住人才不容易,我们应该培养自己的干部,‘一周局长’是不错的尝试。”
同样作为试点的建设局局长梁顺成认为,现在自己不仅没当“甩手掌柜”,相反工作量还增加不少,“因为值周‘局长’最终还是要把工作交给自己定夺,中间增加了环节。但这对他们了解全局的情况,迅速成长、成熟都有裨益!”
记者调查发现,“一周局长”试行两个月来,7个局级单位的领导、员工无不对其表现出极大的宽容与赞许。但作为创新和试验,缺陷在所难免。旅游局航管科科长冉云惠承认,“一周的时间太仓促,缺少连续性;另外,它也缺少发现人才、重点培养的机制。”
“时间太短”是试点单位普遍指出的缺陷之一,这也是外界将其指责为“形式主义”的主要口实。
云南省委组织部干部监督处指出,罗平县开展的“一周局长”活动确有不妥当之处,不宜继续推行,应及时停止。该处认为,干部人事工作是人民群众关注度极高的一项工作,一举一动都必须稳妥、慎重。罗平县通过这件事情,要认真总结经验教训。
“作为一项活动,我们原来也是准备在10月底告一段落,对此进行汇报总结的。现在想提前停下来,分析、研究它存在的问题。”罗平县委书记高阳说,在媒体压力面前,罗平选择“先退一步”。
相关阅读:南京局长候选人电视答辩 将进行差额选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