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家家用手机 吃穿不用愁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27日08:41  兰州晨报

  家家用手机 吃穿不用愁

  下午7时,太阳还在山顶上晃悠,杨学虎老两口从田间收工回家了。老杨从后院中抓出一只鸡,很麻利地宰烫,之后打开电视看新闻,老伴王玉兰则进了厨房。王玉兰一边炒菜一边和记者搭话:“现在吃猪肉、鸡肉或蔬菜,自己家就有现成的;电饭锅、电冰箱等厨具在农民家已经不是什么稀罕物了。”

  不一会儿,香喷喷的饭菜上了桌,老杨说:“70年代前后哪有这样的福分啊!一年四季只有八月十五才能吃上肉,一个生产队杀上两三只羊,每家分上一两斤肉算是好的。那时的主食主要是杂粮,白面是稀罕物。这样的面条饭,当时在我们这里下乡的温家宝总理那时也很少吃。”

  丰乐乡农村信息化的演变,已经渗透到家家户户,要是在30年前,不要说用,就是看见了也让一些农民感觉稀奇。周志仁回忆:“我在清水火车站第一次见喇叭就纳闷了:这玩意里面没有人怎么说话啊?70年代见到手摇电话,水管所干部拿着硬邦邦的塑料棒就能和远处的人说话,我瞅了半天也想不通。”

  村主任薛维玺插话:“不要说30年前了,就说20年前,乡村通知会议只能人传人,群众了解信息的唯一途径是收音机。现在全村的数字电视和程控电话入户率已经达到了100%,90%以上的农户家拥有手机,有的家庭甚至使用上了电脑,靠互联网掌握信息。靠VCD、DVD自娱自乐就更普遍了。”

  “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大人穿了小孩穿”,这是丰乐农民过去穿衣的写照。翟文光说:“那时候小孩光屁股,大人一件衣服穿五六年很普遍,衣服颜色基本以灰、土、黑三色为主。青年人结婚买布料做衣服还得凭票,借穿别人的衣服结婚是常有的事。现在想穿什么穿什么,跟着潮流买。”

  喝上自来水 住进小洋房

  二坝村北一处百余平方米的死水塘里,水面漂浮着牛羊粪和乱七八糟的杂物。近前,一股刺鼻的气味让人窒息。乡干部小谢说:“1985年前,丰乐乡祖祖辈辈人畜同饮这样的涝坝水。”

  从涝坝水到自来水,丰乐村民经历了三个饮水时代。

  丰乐乡饮水时代的第二次更替始于1985年,水窖水代替了涝坝水。这次更替,老支书杨学虎记忆犹新:“1985年推广水窖时,政府还给免费提供水泥。水管所来人劝我修水窖,被我拒绝了:‘一辈子吃了涝坝水,还不是白白胖胖的?’1986年春,我们队的涝坝干了,我到四队拉来水窖水吃了一个月,反过来再吃涝坝水,一股腥臊味让人恶心,盛过涝坝水的碗都有一股臭味。这才要求挖水窖。容量15立方米的水窖,我们老两口一年补充两三次水,干净耐用。”

  即将到来的第三个饮水时代,将于今年随着丰乐河人畜安全引水工程的竣工而开始。于军华乡长介绍说,该工程属国家投资项目,今年4月17日开工,总投资565万元,其中国家投资244万元。今年10月竣工后,将解决丰乐乡和邻近金佛寺镇6个村8415人及这些农民家牲畜的安全饮水问题。

  杨学虎说:“每户人家出资700元,到时候水龙头就能架在各家厨房,这钱花得值!”

  在丰乐乡农民的记忆里,住房的变迁,时间跨度长,变化程度最明显。二坝村三组的麻田义一家,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是村子里生活条件最差的。杨学虎回忆:“那时候,他们家兄弟姐妹7口人住3间破房子,外面小雨里面大雨,四处透风。这些年他们家的变化可是全村最大的了,兄弟几人分别成家,每家每户都有八九间新房。”

  有病看得起 上学不再难

  “小病一袋面,大病一头猪,住院一次,一年白干”。这句顺口溜,是丰乐乡农民长期以来就医负担的写照。回忆起过去因看不起病而断送了生命的那些村民,杨学虎感觉很伤感:“1990年,五组的杨希加患了病,家里太穷,看不起病,到死连得了什么病都不知道!”

  如今,有病不看的情况不可能发生了,一是因为农民有了钱,再者是因为可以报销了。二坝村六组73岁的郭桂英老人因患肺心病,2008年初先后两次看病花费2767元,按照80%的比例报销了1913元。薛维玺主任告诉记者,现在,97%的村民踊跃参加合作医疗,每人每年只交30元,国家补贴50元;70岁以上的患者住院治疗可报销80%的医疗费,70岁以下者可报销70%。丰乐乡分管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党委成员小谢介绍,2007年度,全乡住院治疗的360名患者报销医药费21万多元;2008年,全乡6394人参加合作医疗,参保面达到96.9%。

  4月23日下午3时许,丰乐中学书声琅琅,学生们坐在崭新别致的砖混结构校舍内读书识字,一间铺设了木质地板砖的电教室里,60名学生正在老师的指导下在电脑上学习绘图。整个校园里,操场、教室、教职工办公区、宿舍、学生宿舍分割设立,而在校园最西头,几间墙体表层泥巴脱落、看上去仿佛就要坍塌的土木结构房屋在新校舍旁边闲置着。据教导主任杨锋介绍,1992年以后,经不断改造,学校建筑面积达3512平方米,新建教室648平方米,2001年还设立了微机室,目前已发展为九年一贯制寄宿学校,适龄孩子入学率达到100%。2005年前,一名初中生3年期间的各种花费要5000元左右,2006年实行“两免一补”,初中三年仅缴纳70多元的作业本费,住宿生每年多花540元。贫困生还可以得到每年360元的住宿补助。”

  一串串数字映射着一幕幕难忘故事,讲述着丰乐乡30年来的变化。二坝村的村民们都说:“以后的日子会更好;再过30年,这里的变化肯定比过去30年的变化大多了,那个时候,我们和城里人一样。”文/图 本报记者 董开炜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