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种树种水果,还要种文化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27日13:56  南都周刊

  老农场存在了5年多,直到2005年10月搬家。当年北京修建首都机场3号航站楼,老农场正好位于搬迁区。2003年机场扩建,她就已经开始找新地方,现在的地方最早看过,感觉离马路太远。2005年拆迁,当时已经没地了。特别是200多亩成片的地,已经非常难找到了。

  现在意大利农场的所有一切都是在2005年之后,平地建设起来。当初这片地全种着玉米。村里也没什么其他的地了,路红卫说,像这样的地都是当地村里等着别人来租的。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和开发的热潮,已经让过去的农村逐渐改变从前的模样,过去需要开车才能到的地方,如今都通了公交。而高档度假村和别墅区也随处可见。

  新农场的性质,仍然属于农业用地,只能出租,不能买卖。但是土地的租金在她看来,已经贵得完全不靠谱。租地热的兴起,伴随的是租金的飞涨。“当时老农场的租金多便宜啊,一年才7万多。如今的农场有210亩,租金已经涨到了40几万。每年都在上涨。跟打劫似的。”而路红卫最终之所以接受,还是相信将来这里的利润会有保障。

  她也曾经考虑把土地买下来,但是农业用土地改变性质,当然不容易,“现在大家都在谈农村土地流转,将来政策放宽,也许土地操作会简单一些。”

  整个农场的规划建筑,都是请意大利人设计的。“目前的规模,运转,完全是原汁原味。即便是意大利人进来,已经没有陌生感。”路红卫说。

  这次路红卫希望能把自己种植的产品,自己生产的东西统统都变回钱来。

  农场毕竟刚搬完家,所有的东西都是自己盖出来的,上下水,电路,房子,员工,找钱,整个意大利农场的循环系统都是绿色的。包括滴灌,污水处理,垃圾处理,都是采用环保标准。事无巨细,都是需要钱来投入。农场前期贷过一笔400万的款,现在已经很难贷到款。基本靠几个朋友还有餐馆的生意维系。

  路红卫的压力主要在投入。当时租下地来的时候,地已经薄的没法要,因为农民不舍得施肥。路红卫只好往地里扔钱,一年要扔好几顿有机肥,不停地施肥,一下扔了3吨肥,结果一下雨就冲没了。只好重新施肥。

  农村的生活经验告诉她,种地没有技巧。用正确的方式,土地就不欺负你,而偷懒就肯定完蛋了。她强调:“想吃到味道好吃的果子,只有认认真真种地。”

  种树种水果,还要种文化

  如今新农场已经运转一年多了,路红卫讲基本还处在持平的阶段。现在农场种植了7类果树,好几十个品种,树苗有一部分老农场带过来,大部分是2006年之后进口的,完全是意大利品种。这些树苗都是有专利保护,非常漂亮,成活率百分之百。“那里像咱们这里的树苗,长的跟筷子似的?”

  经过十年经营,那些被验证适合本地市场需要的果品,正在这里进行规模化生产,包括卖树苗,为人家做技术培训,都被当做农场的一个开发项目在做。路红卫介绍,过去中国一直种植东方梨,如今北京的西洋梨都是从意大利农场出去的,外观口感和本地品种有较大的区别。

  路红卫一直想做的是水果加工,把采摘的水果加工成酒类或者果酱,再推向市场。农场已经有自己小型的加工设备,但是仍然属于作坊式的,没有规模化生产能力。而且目前水果的产量也不足以进行大规模加工。

  她认为这个概念需要得到当地政府的认可,才能把这个项目推出去。“其实特简单。比如今年平谷的桃因为奥运会的缘故,物流受到影响,卖不出去烂了怎么办?如果认可的话,可以集中收上来,加工变成桃酒。但是当地只管产桃,遇到突发情况会减少损失。”

  目前,农场的利润主要来自两大部分,一是水果销售和树苗销售技术培训,另外一部分是观光旅游。路红卫介绍,两者收入基本是五五开。但是由于新农场前期的投入比较大,最近一直处于投入和产出持平的阶段,基本上没有多大的盈余。

  路红卫认为,意大利农场已经不完全是农场的概念,她也不打算搞成以采摘和农家饭为主的“农家乐”。未来她希望给意大利农场注入更多的文化元素,慢慢变成另外一个样子,“我们有一个漂亮的概念,就是美丽农场。希望吸引工作压力很大的人,周末到农场来,我们提供心理医生,通过谈话解决你的压力,还提供健康饮食的概念,调配几天的生活,让人们可以用心享受绿色和美食。”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