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金融危机对风电行业影响有三方面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29日18:56  新浪文化

  Andreas Nauen:我觉得对于这个风电行业来说,金融危机的影响有三个方面:首先今天我们是有一个信用危机,也就是说现在这一种虚拟的融资协议很难达成,同时我们觉得对于今后的三到五年当中,我们很难再达成新的融资协议,这是金融危机的一定影响。第二点就是对于不同的股权结构而言,对不同的企业而言的话有不同的杠杆率,有的企业杠杆率很高20%到30%,这些企业在金融危机的时候非常糟糕,但是还有一些企业它的杠杆率是更高50%到90%,这些企业在未来12个月当中很难找的融资,现在对国际项目开发公司来说他们面临很多的困难。我们觉得总体而言在2009年的时候,我们可能会看到有一些市场上会放缓增长,同时我们也觉得在2010年、2011年会有新的增长,会恢复增长。

  李俊峰:金融危机会导致美国或者欧洲的政府对风电行业的补贴是不是这样?他们会不会改变风电能源的政策?

  Arthouros Zervos:目前不会,就部分而言我们没有看到这方面的政策,欧洲不会,美国我想也不会。对于企业而言,金融危机 最终如何很难判断,但我们现在还没有看到政策补贴方面的变化。

  Andreas Nauen:我也相信我们非常得谨慎,不要太目光短浅,因为能源行业是一种长期的行业,我们要记住来自英国的报告,如果我们对气候变化不采取任何行动的话,风能可以拯救整个世界,而且风能只占我们GDP很小一部分,所以政府提供风能的补贴是明智之举。我们看一下,现在在不同的国家提供整套的支持政策,我们可以看到事实上它和单纯靠补贴是不同的做法,因此我们要说从长期来看风能的发展还是会有的。而且从长期来看我们机会还是会有的,政府还会继续支持我们的。

  李俊峰:中国电力发电会不会下降,补贴会不会减少,和过去相比较17%、18%会不会减少,因为经济增长速度在下调,需求在以8%、9%、10%的速度在下降,这个对补贴几乎是微乎其微的影响,因为06年我们国家才补贴不到10个亿的人民币,去年不到20个亿,这和金融危机无法相比较的,至少中国不会有任何减少对风能补贴的政策。包括新的国家能源局也强调了,把风力发电作为改善中国能源结构的重要方面。西门子说的能源是长期的问题,它不会今天下降就停下来,它是几十年一贯的慢慢发展起来的,不会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有大的改变。

  武钢: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现在我们接触的一些运营商,他们相信政府会在这个时候通过一些能源、交通这样一些项目的拉动,来维持国家经济的发展。所以我想在这个时候,无论从投资商还是从一些传统行业的转型,应该说风力发电都是一个比较好的机遇。所以从目前我们所看到的一些形势来看,应该不会受到影响。但是从另一方面,可能银行放贷的程序上更加的严格,比如过去你可以拿你的项目通过抵押来获得银行的资金,现在它更多一些程序,需要你要有担保或者其他的手续,可能这个会给项目程序上带来一些不方便,但我个人观点不会有太大的影响。谢谢。

  韩俊良:我针对刚才讲的,中国主力的风力厂家他们前三季度的季报,他的亏损是煤炭价格的影响,第二个亏损就是说你看它的需求里面有没有变化?所以国家出台了一个对每度电,具体可以查一查是两毛钱的补贴,来改善中国主要电力投资集团盈亏的情况,这是第一个。第二个就是中国风电投资和全球其他地方不一样,中国风电投资以政府为主导的,以政府主力的、国家级电力企业为投资的,所以它对风电的投资绝不会因为暂时盈亏情况的变化,而减缓投资的速度。

  第二点金融对我们中国风电的企业某种程度上是一个很好的机遇,第一个机遇就加速了中国风电方面的整合,我想这必然会出现。对于我们投资的企业像中国的华能、大唐、华电、国电,国家的主力企业、合作性上升,我们感到他们对资金流的变化在向好的方向发展。前一段时间进行市场紧缩政策,现在随着金融危机的发展中国在加强银行资金的流动性,这些大的企业会优先得到政府银行贷款的支持,从而加速了中国风电开发的正向的机遇。

  张定金:另外由于确确实实各大电力公司的交流,他们都是在新能源投资方面放缓,所以就是说刚才讲到了因为煤炭的价格影响,但中国能源一直是发展平均的问题,中国是一个战略的问题,中国的政府所有的体系都会做系统的调整,包括政府层面的,包括补贴层面的。中国能源供给和环境改善方面是非常有效的措施,基于这个层面风电发展会很快的。

  提问:给西门子这位嘉宾两个技术性的问题,第一个问题就是我看到您的公司是发展了3.6兆瓦的风电发电机对吧?还有多转流风机,目前这种风机市场非常小,主要以BFG的风机占了市场的主导,你能不能给我们预测一下直驱型风机市场的前景。所有人都说这风机尺寸越来越大,可能预计会召开10兆瓦,所以有的人认为发电能力的风机,也就是中幅的风机是具备成本效益的做法,你们公司是不是做好的准备?

  Andreas Nauen:首先我想要道歉,就是第二个问题我并没有看明白,我想我要谈一下风机的发展,也就是说这种低压和高压的电频器。如果我们看一下风机的发展,风机的发展每四年会有一个风速的发展,过去20年一直如此,在下一个年份我们会出现十兆瓦这种风机。在以后您可能会看到,这种增长会变得比较平缓,而且我们把它和飞机进行一下比较。我们在20年前有了747,之后用20年才开发出新的机型,所以对风机来说虽然花不了20年,但仍然用比较长的时间。至于第一个问题实际上和齿轮箱相关的,我们现在在直驱的发电机项目,我们客户是需要,无论他们需不需要齿轮,他们都需要可靠性非常高的千瓦时的发电,现在我们还没有进入您说的市场,直驱的发动机我们正在丹麦进行测试,并有了原形,我们称之为概念发动机,我们看这个概念能不能发电,而且能不能达到并网的要求,而且它是不是能使加热和冷却达到我们的标准,以及我们是不是能够对它实现良好的维护和控制,所以现在我们正在进行测试,我们之后才会看到是有这种齿轮箱的,还是实现这种直驱的风机发电机,我们通过测试才能最后确定。

  提问:我想问Andreas Nauen一个问题,刚才你谈到西门子质量的重要性,所以我想问一个更为广泛的问题,您如何评价您自己组织内部的风险控制和管理,以及如何执行风险管理的系统?您如何去定义您组织内部的风险管理战略?

  Andreas Nauen:也就是说和风险控制相关的问题,如果我们讨论的是风险管理,我们可以从两个领域来看,一个是风险管理,也就是从经典意义上来讲的风险管理,我想您问的是供应商总体质量的管理,我们怎么在这些领域进行风险管理和质量管理。我们现在所做的就是投入了更多的精力来开发自己的子供应商,我们同子供应商进行共同的设计工作,并且一开始就进行共同的研究,而且还和这些子供应商一开始就建立这种伙伴关系,所以他们就有一种系统来确保最终研究出来的产品满足我们的要求,我们会在产品研制出来的最终进行联合的检查,确保产品的质量,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就必须一开始的就和子供应商合作,我想这个在欧洲适用的,在中国也同样适用,这样我们才能够防止出现质量不佳的问题,如果我们要在产品链最终环节下手的话就太晚了。

  武钢:风险管理实际上是一个系统问题,它里面涉及到很多的应用,刚才西门子这位先生已经讲了,比如对零部件供应商风险的控制,内部管理风险控制,质量风险控制。我个人感觉就是说,通过这几年做风电,实际上我们在不断地学习西方的一些风险控制的理念和它的一些做法,我们在逐步把一些国际通行的质量标准和风险管理的方法进入到公司内部,同时教给我们的供应商。风险控制对制造业风电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内容,首先从财务上面,你要有足够的资金来抵御你的风险,过去我们创业的时候没有这方面的优势,包括财务方面的,包括质量方面的,现在我们在这些方面进步很大。当然从内部管理上要加强一些防止内部管理上出现风险的制度,我想这方面应该是一个系统的问题,谢谢。

  李俊峰:我想风险控制在全球的企业,不光风电的企业面临的问题,这一次金融危机就是我们认为风险控制最成熟的西方市场发生的,所以我想中国企业在成长的初期,或者风电市场发展的初期,风险控制是企业内部一个重要的议题。那企业的风险来自这两个方面,一个是对你上游风险的控制,第二个对下游风险的控制,第三个就是企业内部风险的控制。上下游的控制刚才我们同行业介绍了,上游的控制实际上是我们零部件的稳定,质量的可靠和它供应链的成熟,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风险控制,如何做到你的企业零部件和整机做到同步成长特别是质量方面,这是第一方面。第二方面对我们下游风险的控制,就对我们的客户要进行重新的认识,要进行风险的评估,哪些企业是你一级的客户群,哪些企业是你二级的,三级,我想这客户当中也有控制风险的概念,这不管是资金的问题和资金流的问题。另外是你要有完善的财务制度和人才的制度,我想这都是国际市场和中国任何一个企业面临的问题,谢谢。

  提问:在江苏企业家对风电特别重视,但江苏有很多制造业,会不会造成重复建设。那么从规划来说制造业怎么合理化,我想听听各位企业家对工业产业、特别是风电产业提的意见谢谢。

  李俊峰:说到江苏,大家都说中国江苏风电很好,应该说江苏是中国国家农业局提出三个千万级基地之一。江苏是东部沿海的风电场,还有江苏的风电应该说条件最好的,有很好的自然条件,有很好经济的状况,有很好的资源,应该说发展的条件非常好。但是它开发的速度可能不比想像的那么快,它要解决运输的瓶颈和创新、规模的问题,所以它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

  第二个讲到制造业在江苏有那么多,会不会出现重复建设的问题。这是企业通过市场配制来决定的,你觉得在这地方能生存下去,他就会生存下去,如果没有很好的生存机遇,必然会消亡,所以江苏有整机的企业最后重组,优胜劣汰,企业有十家或者有二十家最后可能剩不了几家,这是我的观点。

  武钢:刚才你实际上已经把答案说出来了,我和你一样有点担心,现在中国省、市、开发区都搞一个工厂,这肯定是重复建设,是资源很大的浪费。虽然我是做风电的,但我有一个愿望,我希望中国多投资治理资本,适度做制造业,因为中国国家的水资源还是能源都不能支撑每个县搞一个开发区的做法,所以我想为了子孙后代,应该更多投资教育,应该开发更多知识产品。

  李俊峰:这个话题就不讨论了,下面还是把问题到我们风电上来。

  提问:我想问的第一个问题国内整机的售价和外商的售价有一点差距,我想我们本土厂商在市场进入饱和以后,进入国际化的时候我们有什么优势。过去几年风电有百分之百的增长,我们看到今后几年有很高的增长,但不会那么快了,我想请教在座企业家您认为您的企业具备哪些素质是最重要的,能保证您的企业在未来能保持核心的竞争力。

  李俊峰:我更正一下,不是本土企业是本土品牌和国际品牌,应该这么说。

  Andreas Nauen:首先刚才已经的提到,中国风机的价格低于国际市场的价格,我觉得像我们这样的国际企业首先要做一个决定就是,我们怎么样才能够开展竞争。因为对我们来说要生产处于1到1.5兆中等风机对我们是很难的,因为我们不在这块市场上竞争,因此我们要确定我们在哪块细分市场竞争很重要的。所以我在做决定的时候首先要看中国风机的价格,然后看一下土地情况、合作方的情况,我们选择方案也很多,对我们来说其中这个问题是怎么样使得我们在中国制造的风机更具有竞争力。我们觉得一方面,像我们这样的公司在市场上是独一无二的,因此从这个意义上看的话,与我们竞争的对手就少一些,同时我们还可以开发海上的风电,对我们来说中国是一个刚刚起步的市场,我们在欧洲是世界领先的海上风电开发商,对于西门子在中国的风电公司来说我们有独一无二的优势,我们要决定进入哪个市场,在哪个市场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到哪建工厂等等,这都是我们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我觉得我们要看到两个发展趋势,一个是在一年半之前,我们在中国进行了当地的生产厂家合作,同时我们现在全部零部件50%来自中国厂家的,在经过一二年之后,我们要实现百分之百为中国市场供应中国生产的零部件。同时我们也觉得当地的竞争程度并不激烈,我们自己进行计算的话我们在中国供应链当中只占1%的比例,但我们有确切的质量标准,因此我们不可能把我们的价格降到现在中国市场上的流行价格。

  提问:我问一个问题可能和各位所从事的专业并不是完全相关的问题。现在不管是全球风能大会,还是北京风能大会,可能更关注于闭网发电,就大型风机,但对小型的离网发电不是特别的关注,我想问一下,各位在自己的领域有进入小电力发电机的想法。或者对中国、国际的小型发电机市场怎么看?

  李俊峰:我替你回答,因为目前在座的四位都是没有小发电机,在中国包括世界在内的的确确有一批在做小风机,小风机市场的确不错,在中国每年差不多有5千瓦在生产,相当于目前大风机产量的1%,相对市场比较狭小一些。当然这个市场也在发展,特别在西班牙也出了这样的政策允许闭网,到目前为止他们还没有做,我替他们回答了。

  武钢:现在一般讲这小风机也涉及到独立运行的风机,就是和电网没有连接的,我们现在也在关注这块市场,因为我想这闭网风机有一天也会出现饱和或者出现拥挤,但独立运行的风机还有广阔的市场,那这种风机未来的市场在海水淡化或者其他的用途,用于其他的处理比如污水处理等等,我们现在也投一些人在这方面做前期研究。刚才这位先生提的一个问题,我们国内企业没有答,我想简单的补充一下,其实这个问题很好,就是面对国际化的竞争作为本土的中国企业怎么样去面对?我个人的感觉,中国企业它的最大特征就是中国文化,实际上核心竞争力有很多,核心竞争能力、核心竞争技术,我们最近在德国收购了一个公司,同时又通过收购的公司又收购了一家企业,同时又在德国买了工厂。我们在和机构进行沟通的时候他们就说中国人很勤奋,我想这中国人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中国很勤奋,很包容,大家看到中国人基本上没有假期,星期六、星期天都在工作,我们也有一些外籍员工也很苦劳,外籍员工星期六、星期天工作他就要讲权益,我想这就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吧,包容、勤奋。

  提问:我有一个问题请教武钢先生和韩俊良先生,接着刚才本土化的问题。我们知道风力发电当中电流的控制是核心的技术,我自己知识而言国内品牌在这方面有很多改进的地方。我想问两位企业家在这方面的战略是以自主创新为主,还是以与国外比较先进的厂商合作为主?

  韩俊良:这个女士的知识面很广,所以说得很专业,从大型化研究的控制,研究的方方面面。我想中国企业做风力发电企业,首先要感谢我们在座的国外的、国际同行,给我们探索了一条很好的发展道路,那么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再开展我们的事业。因此我们的风电技术走从合作到自主开发这么一条持续的发展道路,毕竟中国工业化时间很短。所以刚才讲到变流器,中国变流器用于大型风力机组还没有达到商业标准,目前我们是一种在国际上进行合作的模式。刚才那位先生的问题本土企业没有回答,任何一个企业要想在全球范围之内要成为一个在风能领域具有竞争力的企业,一定是供应量、人才、风险控制要走在世界的前列,那你的企业才是有很好竞争力的企业,所以它的市场必然是从中国走向世界。那我们目前现在中国的企业做的就是立足于中国庞大市场的增长,同步在做走向全球的一个工作,包括我们现在正在做SM3.0的机组,跟西门子先生一样的都是适应全球差异化的竞争,走小型化、大型化的道路。十兆瓦的风机可不可能出现,刚才西门子的先生说,我认为中国未来会出现十兆瓦以上的风机,没有人认为风机越做越小,肯定越做越大,从管理、配套、运营效益都是大型发展的趋势,但走到什么极限走多20兆瓦就停止了,这需要历史去见证。我想10兆瓦、20兆瓦都是我们可以去见证的历史。

  提问:我是来自《中国投资杂志》的记者,我今天很高兴听到金风和华锐在全球十大排名之一,国际品牌他们历史更悠久,我们怎么样保持这种劲头,对于这两家企业来讲有什么样响应国家政策,有什么创新机制和人才机制?对于两家飞速发展的公司怎么留住和吸纳好的人才?在你们实际市场的经历当中,你认为江苏、甘肃这些市场有什么特点、哪些优劣,或者开发批次方面有什么样的过程?未来哪些地区还将是风电的重要市场?

  武钢:我先回答第一个问题人力资源对风电非常重要,从去年到今年我们先后引进了原来在深圳华为公司的副总裁李玉卓,从美国GE公司首席财务管,还有在摩托罗拉干了28年人力资源工作的老先生请到公司做人力总监,很多国际著名企业加盟到公司,一个是充实我们的管理团队,另外先后引进了八位博士加盟到公司的研发团队。这些人力资源新兴的力量充斥以后,确实对公司的发展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公司的文化现在更加开放,更趋于国际化。另外同时我们从近几年招收了很多国际的外籍员工,有欧洲、德国的、荷兰的、法国的很多国家的外籍员工。最主要要建一个以人为本这样的机制,风电是很辛苦的行业,风险也很大,所以搞风电行业的人弦绷得比较紧,压力也比较大,所以金风多年坚持一定要欣赏生活,从欣赏生活中吸收动力。我们每年开两次运动会,上个星期我们刚开过在北京公司的运动会,邀请合作伙伴一块来参加。所以说尊重人才,鼓励人们一边在辛苦工作同时一边欣赏生活,这是我们在人力资源方面做的工作。

  韩俊良:我完全同意武钢同志对人力资源的意见,我想一个优秀的工作都非常重视HR的工作,人才的引进和培养,这体系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因为我们在地球上每一项工作都是人来解决的,所以我想HR的工作是值得任何一个企业的重视。我们有独到的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问题,详细的我就不介绍了。关于中国国家农业局建设中国风力三峡,这是5月份去南通的飞机上领导提出来的要在江苏建风电三峡,当时提出来以后很短的时间就推广了甘肃省和内蒙古,所以现在要提出中国三个千万级的风电三峡工程。第一个我想这个决策是非常英明的,就中国的风电资源和清洁能源的配比和功能的放大。第二个中国有很好的条件来建设中国的风电三峡,这个条件应该是政府政策的条件,也就是我们企业代表的条件。第三是中国目前风电整机快速发展和技术的快速进步。第四个中国零部件产业链正在成熟并走向规模化,中国建设风电三峡逐步由我们中国企业为主来承担,当然这不是一个政策,是我们的理想,由我们中国本土企业作为我们的主力军,而不像我们中国水电三峡全部由国外来做主导,这是我们的理念。所以风电三峡和江苏的风电建设,我们中国企业还会有很好的表现,那这个表现就是我们的质量,我们的科技进步,我们HR的优势。刚才某些人讲我们要勤奋的一种问题,我们每天工作到没有下班的时间,包括我们的员工,包括我们所有的规律人员,我想中国在追赶世界过程中,用我们的速度是用我们的付出来弥补我们工业化过去很慢的进程,谢谢。

  提问:大家对于中国到2020年整个市场的大小有什么观点?刚才我听到超过100个,那电网方面会不会成为一个瓶颈,那电网方面问题怎么解决?第二问题想问一下国企的老总,你们在国际化方面有什么样具体的目标?比如在2012年要在国外销售多少台风机,现在有没有一个战略,我大概先瞄准哪些国家、和地区。您在国际化竞争中那些是最大的挑战和瓶颈。现在国内有六七十家国内国际的企业,长期来讲不健康,各位老总认为三五年来什么样格局比较健康的,中国大概有多少家制造商?国外还有国内品牌分别能占据多大的份额,像汽车那样还是像家电那样,家电主要是国产品牌,汽车都还是国外的品牌。

  Andreas Nauen:首先至于市场的规模,可能我们中方公司的一些同事也都了解中国的市场,但你看一看百分比的话100级瓦风力发电到2010年达到这个目标,但风电发电是比较合理的,也比较低的。你比较一下德国,德国10%的发电都来自于风电,我生活的国家丹麦我们是20%,现在我们要发展30%,中国是比较有优势的,中国起点比较大,发展比较大。风电行业完全发生了变化,五年以前风机发展速度,规模是非常大,但现在我们要研究的问题,是如何使这个风电的规模更加优化,所以我们现在要确保电网进一步稳定,然后来确保风电行业发展能够更为稳健。您刚才谈到这个国企和跨国企业之间的比例,我们看一看西门子的情况,别人经常问我,你为什么不到中国去发展?我们知道在一个国家开始发展很重要,当然我们第一个撤出一个国家也非常糟糕,我的同事有更多的观点跟大家分享。

  武钢:这几年一直在战略指导下开展产业,国际化是很重要未来五年的战略。国际化在今天来看有这么几个方面的内容,技术一定要国际化,市场一定要国际化,资本国际化、人力资源要国际化。在这国际化过程中,要求稳,我们今年定目标就是逐步的刚开始做小项目,先不追求在国外的项目占多大的比例,先做小项目多循环,多重复的去做,这样的话可以把你的技术、产品沉淀的比较厚然后再去做。

  第二长期来看健康的电源应该有备用能量的,有备用能量的电网它可以支撑更多风力发电在电网上运行。我们现在绝大部分的电网备用能量可能都是数值,还是处再一个零界点,这些肯定不利于风电的发展。随着电网的发展,我最近听很多电网的会议专门研讨怎么有利于风电发展,怎么做好服务,怎么去做准备,这都是非常好的局势。

  提问:目前中国电力需求非常不匹配,资源主要在偏远的内蒙古、新疆,需求主要在东部沿海,不光是容量的问题,还有怎么做长距离试点项目。几位老总有没有和国家电网商量这个问题?

  武钢:李主任来答,现在已经实施的从新疆到甘肃750潜伏超高电压已经开始了,我们电网的问题可以缓解了。

  李俊峰:我们经常过分的强调我们自己的问题,就刚才小伙子说金风和华锐值得骄傲,这挺好玩的,挺有意思的。我们资源和负荷不匹配,实际上世界上没有一个匹配的国家,好多问题是我们技术上解决问题,好多东西它是一个技术问题,就像刚刚说电网的问题,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国家农业局正在全力的解决这个问题,确实是一个问题,我们不能回避它是一个问题。我个人观点是这么提的,当年增加800千瓦煤建的时候,没有人说电网有问题,三峡水电的时候也没有人说电网有问题,内蒙到北京不到500公里就有问题了,你想做的时候大家就没有问题,大家想办法把它解决掉。西班牙、德国都接近20%,都没有太大的问题,这些问题都可以解决,过分强调困难就不想解决,特殊强调中国国情的时候就我这个问题不想做了。

  Arthouros Zervos:我想在其他的国家也都是如此,所有国家实验都在说我们没有办法容纳新增的电量,这在有些国家矛盾累计到一定程度就解决了,有些人拿出技术解决方案,有些人在规划、投资。关键有人有这个意愿把电网进行改善,这个情况在所有国家都发现过,在丹麦我们达到20%的风电发电,在其他国家我们都面临这样的困难。

  Per Hornung Pedersen:如果你在2020年达到这个发电量必须进行投资,这也是我们从其他国家得到的经验,一旦开始发展峰巅,就必须要做出进一步的投资,我想解决的一个问题,在中国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上升的阶段,中国必然会面临各种问题,可能中国面临的问题是其他国家已经经历过、解决过的。同时中国还面临着那些比较成熟市场和企业的竞争,在过去在全世界有很多的风电企业,但现在在中国有五到十家。而且现在在中国风电市场上,国有大企业中国本地品牌它们占有比例从17%到30%、40%,这今后也有助于中国风电的发展。

  韩俊良:我们想到的问题实际上,我们中国的政府都在全力解决,包括输电的问题,电网的问题,和我们规模化的供电问题,中国政府都在全力解决,我们了解就是这个情况。我们中国风电企业,本土企业,一开始它是熟悉的市场,再进一步走向他不熟悉的市场,包括欧洲或者亚洲其他国家,这是一个过程。那么这个国家就像我们西门子公司几十年前做的一样,他要充分的准备,几年的时间调研,进行分析,进行布局、产品的市场细分,这是任何一个企业都要做的,所以大家关心我们本土企业的发展,要谢谢大家。

  第二个我们要在国际的认真推行我们市场的规模,我们的规模从中国本土的市场向全球扩张这是一个必然,就像我们国家的计划。我想国际化是我们任何一个优秀企业回避不了的,而且任何一个优秀企业都要提出它国际化的战略,首先要从产品来竞争。没有市场就谈不到国际化,别人做1.5我们做3.5,别人做3.5我们做6.0,首先从产品的竞争率来考虑,这样才能走上国家,通过你技术的提升,你对国际文化的了解,你对国际背景的研究和各种政策的调研,我想都是一个国际化的战略。我们所关心的,我们两个企业一定不负重望,一定能在全球成为个优秀的风电专业企业。谢谢。

  李俊峰:下面就没有时间提问题了,很抱歉,因为我们到3点半结束,最后请Arthouros Zervos老师做一个间断的总结。

  Arthouros Zervos:我们做的讨论非常生动,我们非常活跃的,我想这可能是我们举行下一个会议的动因了。

  李俊峰:我代表我们老总和三家主办方对大家支持这个企业家论坛,表示感谢,这样我邀请我们所有的嘉宾站起来接受大家的鼓掌,结束我们的论坛。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