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第7期:五讲四美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03日15:10  新京报

  1979年,浩劫初过。

  按照当时的说法,“广大青年心灵里结了一层难以融化的冰凌”。当年的南斯拉夫《政治报》甚至刊文:如果不采取 措施,中国青年有可能成为垮掉的一代。

  当时分管青年思想道德工作的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高占祥,感受到了当时的道德滑坡,但是他认为,中国青年垮不 掉。他要用新的德育口号培养出新的一代。

  在充分调研和讨论的基础上,1981年2月25日,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等九个单位联合发出倡议 ,开展以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和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为内容的“五讲”、“四美”文明礼 貌活动。

  自此,“五讲四美”在中华大地轰轰烈烈展开,迅速成为一场全民活动。用一个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话语形容就是:从 此,冰凌化为春水,严寒转为春风。

  时隔近30年,作为“五讲四美”的提出人,再次提起“五讲四美”,高占祥仍然言语激动。

  讨教胡耀邦

  1978年10月16日,共青团召开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团中央书记处成员进行具体分工,高占祥分管思想道德 教育工作。

  在当时,高占祥意识到,青年的道德教育“刻不容缓”———“文革”十年,传统美德被践踏,是非荣辱被颠倒。

  但刚从山沟中平反的他,对于从何处去抓整个中国青年的思想道德工作,有点发蒙。他知道“文革”十年对青年思想 的摧残,但是面对这种情况,不知道该怎么办。他想出一个办法,去请教团中央的老书记胡耀邦。

  在中南海胡耀邦的办公室,高占祥说出了自己的苦恼。

  胡耀邦告诉他,开展青年工作,一定要有个具体的抓手,否则就抓不出东西来,并且一件事情不抓则已,要抓就抓住 不放,一抓到底,“要一浪接一浪,一浪推一浪,一浪高一浪去推动它”,“要搞就搞出名堂,震动地球”。

  高占祥继续问,抓手要具体,那么应该抓什么呢。胡耀邦说:“抓什么你也问我?抓什么要从实际出发,你要去调查 研究!”

  1979年9月,十一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概念,明确要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建设高度的精 神文明。

  而在高占祥看来,“文革”之后开始的精神文明建设,五讲四美是最主要的形式。

  最初是“五讲五美”

  高占祥回到团中央后,兵分几路,去上海、北京、武汉等地调查研究。高占祥自己到了武汉。

  调查的情况令人惊心:青年道德滑坡,抢座、骂人、虐待老人、破坏公物、冰棍纸乱扔等等。一些顺口溜反映了这些 状况,如“职工上班心在跳,担心家里门被撬;职工下班心在跳,担心路上被劫道;上班下班都在跳,担心孩子走邪道”等。

  有了这些调查后,高占祥仍然在想“抓手”问题。他需要简而明、针对性强的顺口压韵口号,建立一种易记、易懂、 易传播的道德规范。

  在不断的思考中,他想到了古人在德育时曾提出过“三从四德”,以及孔子曾经说过的五美四恶。他找到了宣传部的 同志一起研究,根据武汉和无锡等城市的一些经验,还有在“文革”前的五热爱,提出了在青年中开展“五讲”———讲文明 、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讨论完五讲之后,又想到青年不愿意老听讲,他们爱美,喜欢美,所以又综合出了“五 美”———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仪表美、环境美。

  “仪表美”遭割舍

  高占祥没有想到的是,他对青年爱美心理的琢磨,引起了强烈的反对。

  五讲五美提出来,团干部集中在镇江开团省市委书记扩大会。在会上讨论,五讲没有人反对。反对集中在五美上面, 最为激烈的是仪表美。

  高占祥还清楚的记得那场激烈的辩论。

  会上有人说,现在的青年已经够臭美的了,袒胸露背,奇装异服,你还提倡仪表美?有人说这到底是要把青年引向何 方?

  一听到要把青年引向何方,高占祥就倍感压力,“这么上纲上线受不了”。还有人提出,邓小平刚刚提出艰苦奋斗, 强调仪表美是不是强调资产阶级生活方式,这和中央的讲话精神是不是不一致?

  高占祥辩解说爱美是人的天性,“鸟爱青山鱼爱水,哪个青年不爱美?”但这个辩解在反对声中显得无力。

  最终,仪表美被放弃。

  挽救“心灵美”

  仪表美没保住,心灵美也遭到了质疑。质疑的原因是,心灵这种提法有宗教色彩,不能用。

  高占祥反驳说,心灵这种说法,革命导师用过———列宁曾经说过,“马克思的学说能够掌握最革命阶级的千百万人 的心灵”。

  反对者反问高占祥,列宁提到心灵可能是翻译的不准确,毛主席有没有提到过心灵这个词?

  高占祥当时一下子没想出来毛主席在哪里用过心灵,但他想到的是毛主席用过“灵魂”这个词———“政治是统帅, 是灵魂”。

  “灵魂比心灵还要有宗教色彩”。高占祥对反驳者说。

  就这样,“心灵美”保住了。

  “五讲五美”变成了“五讲四美”。高占祥可惜之余,也觉得欣慰。他认为,五讲四美,是道德突破政治,也是解放 思想。在当时,“左”的思想还比较严重,“提出了美就是一种成功。”

  全民五讲四美

  提出五讲四美之后,高占祥觉得光靠团的系统,活动打不开。在他看来,青年的问题不仅在青年本身,还在于他们的 家长老师的言行。

  他没有想到,正是因为这个想法,五讲四美会迅速地变成一场全民活动。

  高占祥根据五讲四美可能涉及的单位,一家一家地去找。团中央作为小字辈,去找妇联老大姐,工会老大哥。

  最终,1981年2月25日,九家单位联合发出“开展五讲四美”倡议,九单位几乎涉及当时的所有行业。三天之 后,中宣部等五个部门发出了关于开展文明礼貌活动的通知,提出要使活动具体化经常化。

  声势浩大的五讲四美活动,从此迅速展开。

  1982年开始,每年的三月份成为了全民文明礼貌月。在文明礼貌月中,北京、上海、济南等城市都有几十万甚至 上百万人上街打扫卫生。学雷锋小组,文明班级,文明商店,大街上相邻单位七户一岗维护卫生……种种与五讲四美相关的活 动在全国各地展开。

  这种常态活动在高占祥看来,“吹开了青年心中灿烂的道德之花”。各地不断上报的资料里不断讲述着:从前是扒手 ,现在是突击手;从前是打架大王,现在是突击大王;从前是害群之马,现在是四化建设的千里马;武汉的九千九百四十九名 青年,交出了一万四千三百一十二件凶器……

  生活之变

  在数据之外,一些细微观念的转变也在发生。

  20世纪80年代初在沈阳环卫三所做支部书记的郭阿姨,依然记得当时五讲四美给清洁工人带来的变化。

  郭阿姨说,70年代的时候,手下的环卫工人姑娘小伙找对象最让郭阿姨头疼。五讲四美之后,清洁工成了城市的美 容师,讲卫生是五讲四美的重头戏。当时不光领导重视,别人看清洁工的眼光也不一样了,姑娘小伙谈起自己的职业不再遮遮 掩掩。

  “对象好找了,质量也上去了。”郭阿姨说,手下的姑娘小伙找到的对象都精精神神,条件也好,有的还找了别的系 统的干部,“在以前,可不敢想”。

  《人民日报》1981年刊登的一篇报道写的就是郭阿姨说的事。这篇题为《五讲四美的丰硕成果,沈阳青年清洁工 找对象不难了》的报道称,五讲四美之后,看不起清洁工的不良风气有了改变,沈阳市环卫系统从机关、厂矿、部队“娶”进 356个新媳妇或新女婿。

  五讲四美,这一原本是思想道德层面的口号,不经意间切实改变着人们的生活。  

  □本报记者张寒北京报道

  -新观察

  公民社会,五讲四美

  回想起上世纪八十年代曾经有过的一些口号,比如“五讲四美”,生活在今天的我们时常会觉得它过于雕琢,过于急 功近利,甚至还留有意识形态的痕迹。然而,之于那个时代而言,这些口号无疑起到了积极作用。毕竟,在那样一个清贫而向 上的时代,人们希望建立一个美好社会的理想是无比真实的。而在此前的混乱岁月里,文明倒退,秩序崩溃,社会底线伦理丧 失殆尽。从这方面说,“五讲四美”的提出,虽有时代局限性,却也在某种程度上表达了人们对一个美好社会的朴素憧憬。

  “五讲四美”之社会,至今未成。近三十年来中国社会在物质生活方面无疑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然而在物质主义 与不平等主义的影响之下,一些人背叛原本纯真的信仰,同时体现在权力、资本与社会之中的积弊与危机,显然不是简单的道 德说教所能破除。

  真正的道德是一种内生的秩序,是基于生活经验的心灵成长。没有人会怀疑,中国当下的转型关键在于建立起一种新 秩序,并在此基础上生长出尊重秩序的道德。只有秩序上的公正才能让人们有信心做一个好公民,而这一信心恰恰是公共美德 的基础。否则,“破窗效应”定然会摧毁社会与心灵之中的越来越多的玻璃。

  应该看到的是,道德崇尚自律,因而千姿百态,而法治崇尚他律,贵在有一以贯之的逻辑与法则。道德一旦超越心灵 的边界,成为权力或者强人任意解释的话语,便随时会构成对秩序的破坏。正因为此,作为“最低道德”的法律,要为“最高 道德”的意识形态画一道底线,以禁止道德越界而具有某种进攻性,如黄仁宇所批评的旧时中国之“以道德代替法律”。

  当然,不可否认,当年的五讲四美在一定程度上能起到治理社会的效果,同时也对今天的道德建设起到了积极的影响 ,但并不能永久。显而易见,真正能确立一个时代精神高度者仍在于法治,在于建立公民社会,因为只有法治才能呵护公德, 只有人人权利得到保障的公民社会才有真正的“五讲四美”。

  “八十年代真好!”怀旧者常常会回想起那个渐渐模糊了的年代的种种美好。改革开放初年,刚刚走出混乱时代的中 国迎来前所未有的生机。从《年轻的朋友来相会》到《明天会更好》、《让世界充满爱》,从西方思潮的渐渐解禁到邓丽君、 琼瑶、三毛的流行……走出时代的禁忌与禁锢,为兑现一个更自由社会的承诺,人们在这个渐次开放时代里各奔前程,由此为 时代谋前程。那个时代,万物开始解冻复苏,理性与心灵的花朵,在朦胧的爱意里正绽放。

  □熊培云

  一日三十年--2月25日

  ●1980年中共中央发出《关于为所谓“习仲勋反党集团”平反的通知》

  ●1980年北京市与纽约市结为友好城市

  ●1981年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等九单位联合发出开展“五讲四美”倡议

  ●1989年邓小平会见美国总统布什

  ●1991年谢军战胜南斯拉夫选手,获得挑战世界冠军的资格

  ●1993年8位优秀京剧旦角获梅兰芳大赛金奖

  ●1995年首次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颁给49位青年学者

  ●1998年中共举行十五届二中全会

  ●2000年江泽民在广东考察工作时,首次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温故知新

  加班不要钱 “外快”交国家

  本报讯据《大众日报》报道山东省淄博市八陡公社煤矿27岁的矿工李博新,不为名,不图利,埋头苦干,从1977 年到1980年,干了两千六百多个班,四年干了八年半的活。

  李博新自1973年到八陡公社煤矿以来,从没请过病假,从没因私缺过勤。矿上计算了一下:1977年他干了840 个班,1978年干了765个班,1979年干了720个班,按每年实际工作日310天算,仅这三年他就干了七年半的 活。

  按矿上规定,每加一个班发八角钱。李博新说自己是义务劳动,分文不要。

  去年春天开始,李博新看到炭堆里夹杂着一些生产硫酸的重要原料硫化铁矿石时,便抽空去拣。他把拣的硫化铁矿石 交给附近的硫磺厂,自己不收钱,而把卖主记在矿井的账上。到去年11月,李博新利用业余时间共拣硫化铁二十四吨多,合 现金1075元。李博新坚决不收这笔钱,他说:“咱们国家用钱的地方很多,就把它献给四化建设吧!”

  ———摘编自人民日报

  1981.02.25第4版 《青年矿工李博新多挖煤不图利  埋头苦干为四化忘我劳动》

  那时流行

  女排精神

  流行时间:上世纪80年代流行指数:★★★☆☆

  从1981年至1986年,中国女排在世界大赛中赢得“五连冠”的殊荣,开创了我国大球翻身的新篇章。

  “女排精神”在中国80年代的体育界,曾被运动员们视为刻苦奋斗的标杆和座右铭。这种不畏强敌、奋力拼搏的精 神,备受国人推崇,远比“五连冠”本身,更能鼓舞国人。

  1981年11月,中国女排首次夺得世界冠军后,据当时的《人民日报》报道,截至12月4日,中国女排收到贺 信、贺电和各种纪念品达3万多件。北京商标一厂、无锡钟表厂等生产单位的职工在信中表示,要“学习女排精神,保证完成 和超额完成生产任务。”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相关链接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