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第8期:军博抗战正面战场资料展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03日15:10  新京报

  1985年2月26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前人流一如往常,很少有人知道馆内正酝酿着一次意义重大的调整 。

  次日,新华社一篇报道透露:军博“抗日战争馆”将展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日战争史料,包括以国民党领导的军队为 主体所担负的正面战场、敌占区人民抗日斗争等内容。而过去的陈列主要反映我党领导下的敌后抗日战争。

  报道称,军博陈列内容的重大调整,是根据党中央和中央军委领导同志意见进行的,军博已拟定出计划。而据知情者 回忆,事实上当时已开始小范围预展,并征求意见。

  蒋介石庐山讲话照片亮相军博

  调整后的“抗日战争馆”在当年纪念抗战胜利四十周年期间正式对外展出。

  “看到蒋介石庐山讲话的大幅照片出现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以前从来没有过的事情啊,我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 。”回忆起当年看展览的情景,著名军旅导演杨光远手抚着胸口,作势往下一沉。

  杨光远心里的“石头”缘于正在筹拍的电影《血战台儿庄》。

  经过几个月的筹资,修改剧本,看外景,杨光远觉得这场“大战”,离自己越来越近了,但审批这一关,他始终没有 信心。直到他看到军博第一次有了抗日正面战场的展览,他才“心里有底”了。

  “整整一栏,都是抗日正面战场的介绍,有一个版是专门讲台儿庄战役。”杨光远回忆,蒋介石庐山讲话的照片让他 印象特别深刻,照片下面还有讲话的原文:如果战端一开,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 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同年8月25日,《人民日报》刊载了《台儿庄光照人间》的文章。10月,《血战台儿庄》开拍。

  《血战台儿庄》的剧本其实早已写好,登在八一电影厂的《八一电影》杂志,一年多没人敢拍。编剧之一是杨光远战 友的孩子,他找到了杨光远。

  杨光远是山东人,从小就知道枣庄、台儿庄打日本的故事,对抗日题材很感兴趣。“搞艺术的人,都想有个突破,这 是没人拍过的题材。他们敢写,我就敢拍。”

  当时有人劝他,“你一个根正苗红的解放军出身,打过淮海战役,共产党抗日题材你还没拍完呢,拍什么国民党的, 为国民党树碑立传?”

  但还好家人支持他。妻子汪有茂说:“那时候形势不同了,又不会把他当右派,顶多这个片子拍完了,不让通过。”

  一开始杨光远并不满意剧本,故事以张自忠为主线。“因为对张自忠是有定论的,抗日牺牲了,也没打过内战。所以 他们是想规避风险。”

  但杨光远表示,要拍就拍一个写实的,以台儿庄的史实,以李宗仁为主线,放射出抗战第5战区的全景,形成完整历 史格局。他让编剧按他的意图改。

  杨光远知道,八一厂是不太可能拍这个片子的,就找到了当年思想很开放的广西电影厂。广西厂刚刚拍了《黄土地》 等前沿影片,与杨光远一拍即合,于是花3000元,从八一厂买走了剧本。“我看了很多史料,那么多的将士壮烈牺牲了, 这些史实不能被遗忘。”越到后来,杨光远越坚定拍下去信念。

  国民党前将领行军礼送行

  在北京,杨光远采访了国民党前高级将领郑洞国。郑洞国一开始不接受采访,说你们一拍国民党就是歪戴帽,斜楞眼 ,都是反面的角色。杨光远跟他推心置腹,说“我是直面历史的,是实事求是的,你放心,我不会歪曲这段历史的”。郑洞国 就把自己所知道的,原原本本讲给杨光远听。后来,两人成了很好的朋友。

  杨光远还找到了台儿庄血战时守枣庄地区的国民政府93军军长李仙洲。李仙洲听说要拍台儿庄,说,“共产党拍台 儿庄,我还真转不过这个弯来”。杨光远向他保证,要拍就一定把台儿庄拍好。

  两人谈了三个多小时。结果离开时,90岁的李仙洲一直把杨光远送到门口,腰一直,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杨光远上了卡车,回头一看,李仙洲还在那儿行着礼,于是下车对李仙洲说,老人家你就不要送了。但李仙洲固执地 表示,他要行着军礼把杨光远送离视线,什么时候看不见车了,他才把手放下。

  “我当时才50岁,他90岁,就在那儿一直给敬礼,可见他感动到什么程度。”

  而此前军博陈列修改计划,也曾邀请了黄维、郑洞国、侯镜如等原国民党高级将领提意见。他们中有人说,这是共产 党的英明决策,是对历史负责,对祖国的统一将有很大的贡献。

  充分准备之后,杨光远只花了180万、用时三四个月拍完了电影。

  杨光远印象最深的是最后一个镜头:国军经过苦战,把战旗插在了城墙上,背景音乐响起,用的是义勇军进行曲的旋 律,700具堆起的尸体与残破的城墙一起形成一道“血肉长城”,夕阳西下,没有胜利的欢呼,只有牺牲的惨烈,象征了中 国人的保家卫国的不屈精神。

  带毛主席语录参加审片会

  上世纪80年代,抗战正面战场的研究还是处女地。样板戏中,阿庆嫂这样唱“他们到底是姓蒋还是姓汪”,蒋和汪 在一个层面,普通老百姓对抗战正面战场所知甚少。“研究的人也少,出版物也少,主要是政治考虑。”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 研究中心主任张宪文教授说。有知情人称,新华社报道军博调整抗日战争的消息发布后,军博还受到了批评。

  杨光远不得不有所准备,片子剪得比正常的故事片要长得几分钟,就是为了应付删剪。有人说,“你也应该表现表现 共产党啊”,后来杨光远也加了一段,李宗仁与白崇禧的一段谈话,说周恩来昨天派张云逸来……,虽然没有画面,但总算挤 进去点红色。

  参加审片会时,杨光远担心片子被“毙掉”,“是带着毛主席语录去参加审片会的。因为台儿庄大战后毛主席曾说过 :‘每个月打得一个较大的胜仗,如像平型关台儿庄一类的,就能大大地沮丧敌人的精神,振起我军的士气,号召世界的声援 ’。”

  杨光远说他当时心想,要是哪位领导表示有意见,他就拿语录给他看。“没想到没用上。”杨光远乐呵呵地说,“真 想不到,这个片子通过非常顺利,一点都没有删。”

  在电影局的审片会上,统战部、中宣部、文化部、电影局等各部门的领导都去了。

  “一开始,有领导说对这段历史不熟悉。我一听,真着急啊。”参加审片会的汪有茂说,这时,“程思远连忙说,我 熟悉我熟悉,就开始讲这段历史,说这个片子好啊,讲了很多。时任统战部长的阎明复也说,这事儿我来跟导演说。”

  还有一些领导提了些意见,蒋介石在王铭章牺牲后,掉眼泪了。是不是表现得太过了。还有怎么整个影片都是国民党 的党旗,军旗,怎么没有一面红旗?“后来杨尚昆同志说了一句话,这是国民党的抗战,能出现红旗吗?”杨光远说,“领导 的思想很解放,一句话把我的问题解决了。”

  “在讨论时,阎明复说,‘这些意见我来统一一下吧’。这就把所有的意见就都统一掉了。”过了几天,杨光远听说 片子过了,而且完全没有删改。

  “这部影片抵好多年统战工作”

  杨光远回忆,后来阎明复再见到他时,紧紧握住他的手说,“谢谢你拍了这部好影片,你这部电影抵我们好多年统战 工作。我一定要把这部片子送到台湾去”。

  果然,1987年7月,“卢沟桥事变”50周年,《血战台儿庄》影片录像带由新华社香港分社交给台湾中央通讯 社的负责人带到了台湾。宋美龄、蒋经国和国民党中常委都看了影片,宋美龄还看了两遍。有研究者称,这部电影间接推动了 蒋经国开放台胞回大陆探亲。

  “据说蒋经国看完后说,第一,共产党认为我们是抗日的,第二,对我父亲是正面报道,没有歪曲他。”杨光远说。

  影片公映后杨光远去加拿大访问,碰见一个国民党退休少将,对方称赞说:“中国共产党有这样的胸怀来拍摄台儿庄 大战,了不起!”池峰城将军的妻子和儿子专程来感谢杨光远拍摄这部片子,激动得几乎要给他下跪。

  这部片子也给杨光远带来了太多的荣誉:第十届百花奖最佳影片奖、国家优秀影片奖、第七届金鸡奖最佳影片奖提名 、中国反法西斯战争优秀影片奖……

  张宪文认为,作为新中国拍摄的第一部反映国民党正面抗日战场的影片,《血战台儿庄》必将在中国抗战研究史上占 有一席之地。作为通俗的形式,它必然影响普通的中国人。

  事实也是如此,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的展览推动了杨光远拍《血战台儿庄》,而《血战台儿庄》又影响了一个人 建抗战博物馆。

  在电影《血战台儿庄》中,川军师长王铭章将军中弹负伤,以遍体流血之躯大呼:“拼上去,中华民族万岁!”之后 ,轰然倒地,慷慨就义。这让观看影片的四川人樊建川凛然一惊:抗战还有这样一个正面战场。

  从1986年看完影片开始,樊建川开始从全国各地搜集抗战文物,包括武器、望远镜、钢盔、防毒面具、军用地图 等。

  2005年,樊建川投资2亿多元,在大邑安仁镇以个人名义修建了占地500亩、拥有200万件文物的“建川博 物馆聚落”。其中“抗战系列博物馆”有共产党抗日军队馆、国民党抗日军队馆、抗日川军馆等8个馆。

  2005年,胡锦涛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说,以国民党军队为主体的正面战场,组织了一系 列大仗,特别是全国抗战初期的淞沪、忻口、徐州、武汉等战役,给日军以沉重打击。

  建川博物馆参观人数2007年已达30万,越来越多的人接触到了真正的历史。而77岁的杨光远,还在为拍摄反 映深入中南半岛的中国抗日远征军的影片《中国远征军》呼吁着。

  □本报记者徐春柳北京报道

  -新观察

  重树对历史的温情与敬意

  我们必须承认,任何一个国家的“正史”(比如历史教科书和国家历史博物馆),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国家的意志 ,完全脱离现实政治和意识形态因素的历史书写并不存在。但是,我们更应该认识到:只有尊重历史的真实,尊重历史学研究 的独立性,而不是刻意抹杀历史或以意识形态教条取代历史研究,才可能赢得人民长久的信任。

  在改革开放之前书写的抗日战争史中,几乎没有对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战的肯定性描述,而多是“丧师失地、一溃千里 ”的抨击。

  1985年军博展出抗战正面战场资料,以及后来的那部电影《血战台儿庄》,现在看来或许还有点“保守”,但在 当时背景下,从被掀开的历史一角,让人们看到真实的人与事,无疑是需要勇气的。而“一部电影抵好多年统战工作”的结果 ,以及北京市多条街道以国民党抗日捐躯将领的名字命名,也证明了民众对历史真相的承受并非设想的那般脆弱。历史迟早要 以清晰的面目示人,有担当的人会勇敢地尽早揭开那一角。

  回顾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历史研究,我们看到,正是由于思想的不断解放,我们突破了一个又一个的禁区,比如抗日 战争史研究,比如民国历史的研究,比如中俄、中苏关系史研究,这些过去无人问津也无人敢问津的领域,随着大量档案文件 的公开,如今已经成为学术上的“富矿”。对普通读者来说,当面对“蒋介石”或者“曾国藩”“李鸿章”这些名字的时候, 恐怕再也不会简单地视之为“汉奸刽子手”。这种理性,这种对历史的更为客观的态度,这种更加成熟冷静的心态,可以毫不 夸张地说,是改革开放带给中国社会的最重要的变化之一。

  从中我们还能够体会到的更加深刻的含义是,执政党理念的与时俱进。执政党的地位以及国家的长治久安,不仅是历 史的选择,也不仅靠历史来证明,更在于成功地推进了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完善了宪政制度,代表了人民的根本利益。有了这 样的从容自信,我们才可能更加坦然地面对历史。

  六十九年前,在抗战的烽火之中,钱穆写下了不朽的名著《国史大纲》。此书开篇他提出,“凡读本书者请先具下列 诸信念……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以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人历史观念的最大变化,就是重树了这 种对历史的“温情与敬意”。所谓温情,是对前人的理解与同情,对传统的热爱与尊重;所谓敬意,则是对历史本身的严肃态 度,不敢存半点弄虚作假之心。我们也深信,未来的中国,历史决不会再沦为“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林耀国

  一日三十年--2月26日

  ●1978年日、中在北京签订200亿美元的贸易协定。

  ●1981年工业管理体制改革座谈会召开。

  ●198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转发中央组织部《关于大量吸收优秀知识分子入党的报告》。

  ●1989年世界桥联主席霍华德授予邓小平世界桥联荣誉金奖。

  ●1989年中国南极中山站在拉斯曼丘陵海滨落成。

  ●1991年中国决定申办2000年奥运会。

  ●1998年山西朔州假酒案震惊全国。

  ●2003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结束。

  ●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下达《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

  温故知新

  县委书记给县纪委写检查

  最近,湖北省大冶县委书记毛汉添给县纪委书记陈绪玉写信,检查自己接受馈赠的错误,并主动交出收到的西服一套 、被单一条、毛线一磅共三份“纪念品”。

  今年1月31日,毛汉添参加一个乡办企业试产典礼大会时,看到准备给每位到会的人发一份纪念品,而发物者自感 光彩,受之者不觉有愧,这对他触动很大。他当即予以制止,回到县城后即给县纪委书记写信,信中说:“追究此风来源,不 在下面,而在我抓得不力,带头接受赠送。经自我检查,记得大约有三次。……现将此物交上,请转有关单位。如发现本人还 有什么赠物未交,请查出告知,当一律奉还。此事当速发文件,以煞此风,并请将我这封信转交给常委及各乡、镇、局、公司 领导一阅,以儆效尤。”

  县纪委收到这封信后,立即写了按语,于第二天转发到全县各级党组织。按语指出,党员的党性不强,党风不正,党 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方针政策就不能顺利实现,必将贻误四化大业。现在不能搞下不为例,而必须令行禁止。

  ———摘编自人民日报

  1984.02.26第5版 《大冶县委书记毛汉添向县纪委写信主动检查错误上交所收赠物》

  那时流行

  迪斯科

  流行时间: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流行指数:★★★★☆

  1985年,印度电影《迪斯科舞星》在国内上映,由此引发了一场迪斯科热潮。如今,这部电影的情节已经变得模 糊,但是提起主题歌《吉米,来吧》,很多人仍然记忆犹新。当年这首迪斯科舞曲曾在大街小巷传唱,随之劲舞的人更是不计 其数。

  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大陆陆续引进了《猛士》、《荷东》等一系列经典西方迪斯科音乐,包括《chachac ha》等舞曲成为一代人挥之不去的记忆。

  与此同时,中国乐坛开始滋生另一类“流行”--摇滚。同样是1985年4月,英国威猛(wham)乐队率先登 陆北京工人体育馆,让国内乐迷大开眼界,第一次面对面感受到摇滚的强大魅力。如乐队成员所言:“我们进入了一个无菌社 会,带进来一点细菌。”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相关链接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