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第9期:改革明星沉浮录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03日15:10  新京报

  25年前,他曾被称为改革英雄;如今浮沉中走出神话

  总第9期 【1984年2月27日人民日报头版刊文肯定步鑫生改革创新精神引发讨论】

  “我一辈子都忘不了那段时光。”76岁的步鑫生将身体前倾,用手不停地拍着大腿,声音也洪亮起来。

  他说的那段时光,应该从20多年前开始。

  1984年是步鑫生最辉煌的时期,作为具有“独创精神”的浙江海盐衬衫总厂厂长,他是改革明星。

  一篇报道引来胡耀邦批示

  步鑫生的辉煌,和一篇报道有关。

  1983年秋天,如何振奋全国人心,唤起改革的热情,让舆论重心再次回到发展的主轴上,成为当时中国主政者最 大的课题。

  “当时的中国经济是一壶温吞水,需要一个敢干的人作为典型来加热,而步鑫生正好符合这个条件。”25年后,第 一个报道步鑫生的新华社原记者童宝根,做了这样一个结论。

  如今,已经退休的童宝根依然记得1983年的情景。

  那年9月底,他去浙江省里二轻局采访,一位领导提起了“步鑫生”这个人。在那位领导口中,这个厂长很有意思, 一个濒临倒闭的厂子在他的领导下,扭亏为盈,但他的一些独特做法也引起了争议。“他问‘你敢不敢报’,我说有点意思。 ”10月5日,童宝根动身去了海盐。

  在那里,童宝根见到了时年50岁、瘦瘦小小但打扮得很精神的步鑫生。“经过一个星期的采访,我觉得步鑫生的确 是一个有独创精神的厂长。”童宝根说,早在1981年时,步鑫生就在厂里提出了“上不封顶,下不保底”的奖金制度,打 破“大锅饭”。而且,他将做得不好的工人给予辞退,彻底打破了国营企业工人“铁饭碗”的习惯。这在当时,是大家都不敢 想象的。

  而据步鑫生的挚友陈有恒回忆,步鑫生还做了很多在当时“不能理解的事情”。比如,他在1981年时,就给厂里 设计了厂徽,随后又推出了厂服和厂歌,而且还四处给自己的产品打广告。

  在陈有恒的记忆中,1982年时,上海人民广场周边只有四个广告牌,其中就有海盐衬衫总厂生产的“三毛”儿童 衬衣广告。步鑫生还在上海火车站的铁路沿线刷广告,用小汽车接送前来订货的客户,而当时,连海盐整个县委都只有一辆北 京吉普。

  这些做法,为步鑫生招来了很多非议。浙江省省委的一位领导回忆,当时很多人都找到他们告状,要求处理步鑫生。

  虽然觉得步鑫生很有意思,但因为这些原因,童宝根将稿子完成后,也没有把握能发表。于是,他写成了内参,将对 步鑫生好的坏的评价都写了上去。

  1983年11月初,童宝根接到了新华社总社打来的电话,说胡耀邦总书记对他的稿子做了批示,现在稿子进行公 开发表。胡耀邦当时的批示是:“对于那些对工作松松垮垮,长期安于当外行,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企业领导干部来讲,步 鑫生的经验应当是一剂治病的良药,使他们从中受到教益。”

  见不到步鑫生就听讲话录音

  11月16日,一篇《一个具有独创精神的厂长———记步鑫生》出现在了中国各个党报的版面上。让童宝根没想到 的是,公开见报的文章,已经将他写步鑫生缺点的部分,全部省略去了。

  不过,童宝根的这篇新闻,并没有立即让步鑫生大红大紫,反而引起了一系列争论。很快,《工人日报》浙江分社的 一篇《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独创精神》的内参,再次送达胡耀邦案头。在那篇内参里,作者列举了步鑫生“刚愎自用、独断专行 以及收买记者等等”14种行为。胡耀邦指示浙江省省委进行调查。

  “什么收买?没有这回事。”步鑫生如今谈到收买记者这个问题,一直发笑。他说,只是自己那时对来厂的客人招待 得都非常好。而对于“独断专行”的评价,他觉得只是自己比较有主意。

  1984年,浙江省委联合调查组在农历腊月进驻海盐,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步鑫生虽然有缺陷,但是改革的事情并 没有错。随后,中央指示全国推广步鑫生的精神。由中央下命令全国推广一个人,之前只有雷锋和焦裕禄。

  2月26日,新华社播发了浙江省委支持步鑫生改革创新精神的报道,并配发“中共中央整党工作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的长篇按语,肯定步鑫生的改革创新精神。

  第二天,人民日报在头版刊登文章,标题是《浙江省委充分肯定步鑫生的改革创新精神中央整党工作指导委员会指出 要积极支持敢于改革创新的干部》。

  此后,步鑫生成了全国的偶像、企业英雄。媒体对他的报道铺天盖地,他被全国政协选为“特邀委员”,他用过的裁 布剪刀被收入中国历史博物馆。

  在海盐县老一辈人的记忆里,1984年的那一年,海盐出现了建县以来最多的外地人,那些操着全国各地口音前来 采访和求教的记者和企业家,遍布大街小巷。

  “我推掉了很多,但还是忙不过来。”步鑫生说,有些报告,也不是他所能推辞掉的。他还记得,当时,某军区军长 邀请他去做军事改革的报告。因为不懂,他表示推辞,却被军长一句“改革都是相通的”,给堵了回来。最终,他还是给这个 军区做了如何进行军事改革的报告。

  前去海盐参观的人让步鑫生应接不暇,最后有关部门专门下了文件,师级以上的干部由步鑫生专门接待,其余的人, 则由省里和县里专门设立接待所,大家集体听录音。

  建好西装大楼已负债累累

  也就在1984年的秋天,步鑫生创办年产30万套西装厂的报告获得了中央批准。这个西装厂,被后来很多研究“ 步鑫生现象”的学者,认为是他失败的开始。

  “我名气大,官员们要做政绩,肯定也是找上我。”多年以后,步鑫生重提这段往事,情绪激动。

  步鑫生进一步解释,当时,县里一位主管局长找到他,要求他上一套西装生产线,而之前,这位官员已被他推辞过三 次。这一次,他再也抹不开面子,只能点头答应,但要求是“6万套规模”。

  这份计划送到省里时,一位主管全省工厂的厅长看后表示,步鑫生是全国模范,要做就做最大的。“我当时就反问他 ,什么是最大的。”步鑫生依然记得当时跟领导对话的情景,那位领导顿了顿:“30万套”,而18万美元的预算也变成了 80万美元。

  海盐衬衫总厂以前的秘书冯海春回忆,1984年,6000平方米的西装大楼开建,虽然有国家的外汇源源不断地 支持着。但这对固定资产只有50万人民币的衬衫厂,根本无力承受。随后,国家财政出现了赤字,银行贷款开始紧缩,西装 大楼几度停工。

  “其实西装大楼开建之后,我们就是负资产了,建好我们就负债80万美元。”步鑫生说,1985年等西装流水线 建好,全国的西装热已经过去,生产的西装根本卖不出去。之前,他因为忙于抓西装大楼的基建,衬衫厂的效益开始一路走下 坡路。

  媒体依然在对步鑫生做着正面报道,1985年,邓颖超接见了步鑫生。“我那时候看报纸,觉得报纸上那个人已经 不是步鑫生了,那是一个神,”童宝根说,他有一次采访完步鑫生,跟同去的记者讨论过,大家最后的结论就是,其实步鑫生 并没有那么神奇,但那时,大家已经停不下来了,而步鑫生也停不下来了。

  童宝根说,他后来和人民日报记者金凤聊天时得知。在当时,薄一波看了报纸后对金凤说:“你们这样捧,会把步鑫 生捧死的。”

  直到今天,步鑫生也不否认是媒体将他捧红的,他甚至有句话,“成也童宝根,败也童宝根。”不过,他并不承认自 己在媒体的吹捧中丧失了理智,“我是一个主意很大的人,别人根本影响不了我。”

  步鑫生至今还认为,“是时代选择了我”。在他看来,当时的中国需要一个偶像人物来带动经济,而他所做的,正好 走在了那个时代的前面,于是被选中了。

  那是一段伤心却不后悔的往事

  不过,步鑫生的衬衫厂亏损势头还是越来越厉害了。1986年,媒体对于海盐衬衫厂的报道中出现了这样的句子: “生产流水线停产,下水道、厕所堵塞,生产萧条,人心涣散,走掉了近一半职工”。1987年,调查组再次进驻海盐县, 一年后的1月5日,步鑫生被浙江省政府宣布免去职务。

  第二天,由童宝根和同事所写的《步鑫生沉浮录》稿件和另一篇人民日报稿件《粗暴专横讳疾忌医步鑫生被免职,债 台高筑的海盐衬衫总厂正招聘经营者》同时见报。稿件中提到,“步鑫生讳疾忌医,至今仍不觉悟,辜负了党和人民的期望。 ”随后,全国媒体再次蜂拥而上。只是,以前的褒奖之词大多数都变成了批评的论调。

  “我真的寒心啊,受不了,这是落井下石”,说到这段经历时,步鑫生将头仰起,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他说,听到 被免职的消息后,他当时就拍了桌子。在免职的消息宣布几十天后,他离开了家乡。

  步鑫生开始在上海创业,随后北上,先在北京承包一家亏损的服装厂,创办了“金宝路”衬衣,后又接受亏损状态中 的辽宁盘锦服装厂推出“阿波罗”衬衣。1993年,他受人邀请,到秦皇岛创办以他名字命名的步鑫生制衣公司。

  6年前,步鑫生从制衣公司退休。选择定居地点时,公司问他的意愿,步鑫生选择了上海。他解释选择的原因是,虽 然落叶归根,但他不想定居海盐。因为那里,会让他想起很多伤心的往事。

  不过,被问起对以前的事情是否后悔时,步鑫生摇了摇头。

  □本报记者龙婧浙江海盐报道

  -新观察

  “偶像”落幕改革仍艰

  1988年1月,随着步鑫生被免职,中国企业变革史上的最后一个“政治化偶像”落幕了。

  在过去的五年里,这位浙江省海盐衬衫总厂厂长所“享受”的宣传待遇无出其右者,其媒体报道的铺天盖地之势,有 人将之与当年对焦裕禄和雷锋的宣传相比。不过三人最大的差别是,对焦、雷两人的学习运动都是在其去世之后发动的,所以 他们已不会犯错误,而步鑫生则不同。自步鑫生事件后,没有再出现将现任国有企业经理人塑造成政治型的改革典型,这应该 算是时代的进步。

  国有企业经理人的光芒之所以难以持久,实因国企改革的核心命题一直难以破解。

  从1978年到1998年的二十年间。中央政府一直希望通过放权让利的方式,调动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积极性, 激活僵化了的国有企业体制。

  1979年,国务院公布扩大国营工业企业经营管理自主权的文件,首都钢铁公司、天津自行车厂、上海柴油机厂等 八家大型国企率先扩大企业自主权的试验,首钢的周冠五成为第一个改革典型。到1988年,又公布《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 承包经营责任制暂行条例》,1992年,提出落实国有企业的十四项自主权。

  这一系列改革都没有能够彻底改变国有企业落寞的命运,到1998年,财政部曾在一次情况通报中公布了一个现实 :国有企业不得不通过财务报表作假的方式来掩盖现实的窘境。该部对100家重点国营企业的年度会计报表进行了抽查,结 果81%的企业存在资产不实和虚列利润的情况。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央政府决意通过“改革、改组、改造和加强管理”的办法,实施“国退民进”。从那时到今 天的十年间,国有企业的数量大幅度减少,大量国有资产从竞争性领域中退出,而其在垄断领域的控制力则日渐增强,最终形 成了新的国企格局。

  在国企改革的20多年中,因为试图绕开产权这个核心命题,无数企业家沉沙折戟,如步鑫生、马胜利、周冠五等等 ,也有很多人试图寻求突围而半途夭折,这是一串更长的名字,如褚时健、倪润峰、邓韶深、赵新先等等。

  在中国企业史上,国有企业的经营者们是非常独特而值得研究的群体,这应该是个人素质最为优异、责任心也相当强 的企业家群,他们身陷僵化的体制,肩负“难以完成的任务”,用毕生的精力和智慧,试图将自己管理的企业带入市场化的轨 道。

  然而,他们都面临共同的困扰,体制、产权、决策监督、企业成就与个人利益,这些话题如一个个庞大而难解的乱线 团,让这些国字号的当家人日日苦恼。少数的先觉及侥幸者逃出了藩篱,许多人却成为改革的失败者甚至牺牲者。时至今日, 我们还无法从他们身上总结出带有普遍性的国企改革的成功定律。

  市场化企业的成长,必须建立在产权清晰的前提下,否则,即便是一个天才型的企业家仍然难有作为,“步鑫生现象 ”无非是无数例证中的一个;三十年的国企改革已经证明了这个原理,更多的实践、探索与突破还有待于未来之改革。

  □吴晓波(财经作家、《激荡三十年》作者)

  一日三十年--2月27日

  ●1981年中国人口学会在北京成立,许涤新任会长

  ●1984年人民日报刊登新华社稿件,标题是《浙江省委充分肯定步鑫生的改革创新精神中央整党工作指导委员会 指出要积极支持敢于改革创新的干部》

  ●1986年国务院成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1988年国务院发布《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暂行条例》,批转国家体改委提出的《1988年深 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方案》

  ●1997年中共中央发布《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试行)》

  ●2007年中国沪综指狂跌268.81点,跌幅8.84%,创下1996年12月以来单日最大跌幅

  ●2007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小麦育种专家李振声被授予2006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温故知新

  用人单位重男轻女女大学生难觅“婆家”

  当前有一种怪现象:女大学毕业生的分配成了难题。

  据有关部门调查:一些单位在向院校要人时,公开提出要男生不要女生。如北京外国语学院1983年男女毕业生比 例为1∶1,而当年向该院要大学生的用人单位,几乎全部要男生不要女生。

  据上海复旦大学统计,1984年发函、派人到该校提出要男生、若分了女生就不接收的单位有七十个,占要人单位 的三分之一。在这些单位中,如北京印刷学院等单位,按其使用条件,女同学是完全可以胜任的。

  一些单位在知道分配名额中有女大学生时,借故拒收。1984年北京林学院园林专业分配到钓鱼台宾馆的一名女生 ,原经外交部干部司审查同意,单位也发了正式接收函件。当该女生去报到时,这个单位却又以工作特殊为理由拒不接收。该 生去了几次,都被晾在那儿,无奈只得哭着回去。

  上述做法,违背了中央关于“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精神,严重地打击了女大学生的积极性,已引起各院校教师、 干部和女学生的不满,应当迅速改变。

  ———摘编自人民日报

  1985年2月27日报道

  那时流行

  倒爷

  流行时间:上世纪80年代初流行指数:★★★★☆

  在上世纪80年代初,随着经济的日渐恢复和民众购买能力的复苏,物资全面短缺,“倒爷”应运而生。

  他们有的具有超强的商品嗅觉和运作能力,有的则有可依靠的裙带背景,在价格“双轨制”时代,利用计划内商品和 计划外商品的悬殊差价牟取暴利。

  在1983年前后,中国的第一批“倒爷”出现在北京和深圳。前者是政策资源和权钱交易的中心,后者则有一个宽 松的商业氛围和对外开放的窗口效应。

  那个年代,因投机倒把罪被投进监狱的牟其中和发玉米财的王石,都曾被称作“倒爷”。

  1997年3月,刑法取消“投机倒把”罪。2007年7月,国务院法制办表示,正在抓紧起草制定有关市场监督 方面的行政法规,以取代备受关注的《投机倒把行政处罚暂行条例》,此条例适用已经20年了。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相关链接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