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瞭望东方周刊:促增长的关键在于民生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03日15:44  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

  本刊编辑部

  只有真正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民众才能拥有更大的实力和动力去消费,才能持续稳定地拉动内需,促进经 济增长

  10月28日,温家宝总理在莫斯科举行的第三届中俄经济工商界高峰论坛开幕式上发表的致辞中,强调目前建立国 际金融新秩序,是当务之急,也是有利时机。他明确提出了建立国际金融新秩序的三点内容,包括完善国际金融组织体系,改 革国际金融监管体系,加快推进多元化国际货币体系建设。

  这份致辞中,温总理郑重承诺:中国将继续以负责任的态度发挥积极作用,与国际社会共同应对金融危机等全球性挑 战。

  本次金融危机同样是一枚双刃剑,在给中国造成不利影响的同时,也为中国改善外部经济环境,参与国际经济新秩序 的制定,以及争取有利的国际经济地位提供了一个好机遇。

  事实上,在北京刚刚结束的亚欧首脑会议上,中国已明确表达了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态度。对于即将在华盛顿举行的 全球主要经济体参加的金融峰会上,中国需要更明确自己的要求。

  它理应包括以下的内容:一是取消针对中国的所谓敏感高科技的出口或并购限制,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中国入 世已有8年,但一些国家迄今还不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并常以此为借口实行双重标准,这是难以接受的;二是取消或者 限制发达国家对农业的过度保护,向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更大地开放其农产品市场;三是进一步改革世界银行和国际货 币基金组织,比如,重新审核基金份额、扩大基础投票权、增加发展中国家在IMF的投票权比重;四是打破美元主导国际货 币体系的格局,构建一个不依赖美国的多元化货币体系。

  在国际金融经济秩序的重建中,争取一个有利的国际规则和话语权,会强有力地构筑中国下一步防范国际金融风险的 防线,从而有效降低其对中国经济的冲击和破坏。

  然而另外一个层面看,我们要清楚并达成的一个共识是:要增强中国经济应对国际经济金融危机的能力,关键是搞好 中国自己的事情。本次金融危机对中国的挑战或许刚刚开始。因为如果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传递的话,造成的经济衰退肯定对 出口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中国前三季度的经济形势已经表明,经济减速比预估的要快,特别是第三季度GDP首次降到9% ,说明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出口的影响非常显著。一旦欧美经济进入衰退期,无疑将会使中国经济面临更为严峻的考验。对此 ,我们必须对即将到来的经济增长滑坡和可能的通货紧缩寻找应对之策。

  目前政府也陆续在出台一些措施保增长,比如大范围上调出口退税率,增加铁路投资额度,下调购房契税税率、贷款 利率下限以及最低首付款比例,刺激住房消费,还有推进农村土地的流转改革,释放农村的消费能力,等等。

  一个基本的常识是,对于中国这个庞大的经济体而言,抵御经济衰退的风险,关键是扩大内需,特别是提振消费。其 中,启动农村内需是确保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的重要一环。但就短期甚至中期而言,实现农村土地改革激发农村消费的目标还难 以实现。农民的收入不会在短期内有飞跃式的激增。因此当下就必须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和扩张的财政政策,大规模减税和降 息不可避免。

  减税首先是全面推行增值税转型,由生产型增值税转向消费型增值税。这有利于刺激企业投资。减税还应包括降低中 小企业所得税,以及上调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取消红利税等,以提高个人收入,减轻中小企业的税收负担。

  扩张性财政政策更直接的效果是加大公共财政的支出,包括政府直接投资。需要强调的是,政府直接投资不是说把资 金投向政府,用于政府自身的消费,也不是要政府直接去办企业;而是投向那些能改善民生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这是公共 财政支出的重点。比如,加大铁路建设力度,国家对铁路的投资,不仅可以加快完善铁路路网,还会对钢铁、水泥、机械、有 色金属、电子电器等行业起到有力的拉动作用,同时也能够直接提供上百万个就业机会。

  政府在教育、医疗及社会保障方面的开支多少,显著影响一国消费率的高低,所以,加大公共财政的支出,构建一个 良好的、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社会保障与支撑体系,是双赢的一个举措。不仅能拉动内需,确保经济增长的持续,还 有助于提高国民的生活品质,有利于和谐社会的促进与维护。切实改善民生,将更多的财力用于和民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共产 品的生产及服务提供上。它包括基础教育、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等,城市和农村的医疗、养老等社会事业建设,还有低收入人 群的救助等。

  只有真正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民众才能拥有更大的实力和动力去消费,才能持续稳定地拉动内需,促进经 济增长。如此,参与制定有利于中国发展的国际金融规则,构建一个良性循环的经济环境,就不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相关专题 瞭望东方周刊

更多关于 民生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