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李爱萍:护照变脸史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04日02:04  京华时报
李爱萍:护照变脸史
李爱萍供图

  -口述人:李爱萍

  -身份:北京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处退休警官

  我1971年到公安局工作,1975 年调到出入境管理处外事处前身外事科工作。当时外事科有两个检查站,一个在飞机场,一个在火车站。那时最主要的业务是给外国人办理签证,外国记者、外商什么的,兼管受理中国公民出境的护照申请。当时,出国的人很少,外事科也没几个人。改革开放后,中国人办理护照才变得越来越多,护照的制作也从手工转向机器制作,中间版本也多次变化。

  严格说起来,新中国成立以来共发行了13个版本的护照,其中两个是改良版,分别是1992年和 1997年的改良版。上世纪50年代的护照,都是繁体字版,一式三联,外交部还要留底,里面的页面都是外交部核发,名字、出生年月,还要填身高,只不过那时候叫“身长”,填写的内容都是手工完成,所以字都要写得比较端正,盖的都是外交部的章。那时候护照是单国护照,一般只有一个目的地,护照上有一栏就是目的地,比如去波兰,上面就写波兰,不像现在能去很多国家,那时换一个国家需要重新办理。到了上世纪60年代的时候,护照变成了横排横版,里面也变成了简化字,比较薄,只有几页纸。

  前往世界各国的通用护照到了上世纪70年代才有,上面还印着目的地,但是下面盖一个章,说前往世界各国,不像现在都是直接印在护照上的。到了上世纪80年代,护照就开始有防伪技术了,只不过相对简单,在头像上盖个钢印,外面弄个带花的塑料封膜。当时里面还都是人工手写的,得一个个过,没有复印机,也没有什么复印件。在办证窗口,接待员先要核对各个证件,对好了,盖个章表示已核对。后来接待量越来越大,接待员一天下来累得头晕眼花,有时候没看清门牌号,晚上还要给人打电话问你家的门牌号是1还是2。另外,护照的申请材料和护照都需要填写,还要写签发意见,一本本写,盖钢印,这钢印特别沉,还不能盖错了,弄费一本签证算一次工作错误,这一天两三百盖下来,手累得哆嗦。领导也要一本本签字,那时候当领导也不好过,一天到晚签字,我记得当时我们一个领导签字签到手背鼓起了一个大包。

  随着出国的人越来越多,护照越来越俏,作假的也就多了,有人就把护照卖了,一万块钱一本,换个头像,加个封膜也不难。护照防伪的技术需要进一步提高了。

  1994 年,北京启用92版的护照,这个版本的护照就基本不用手写了,全是打印。我们处里也开始用上电脑了,弄来电脑后,我们都集体培训,学习电脑设计的模块,一步一步学,文盲普及式教育。培训了两周就上岗了,很多人打字都没练熟,手忙脚乱,年龄偏大的老同志戴着老花镜使劲在电脑屏幕上找,这个号在哪那个号在哪。那时电脑也跟不上出国人数的增加速度,崭新的机器,没几个月坏了一批,都是累的。买的打印机一天到晚不停打,当时用的那个针式打印机,发出吱吱的声音,工作人员就一天到晚不停地听这个声音,听得人都受不了了。那时候还有一些程序,比如贴照片、盖章,审批意见还要由人工填写,工作量特别大。

  2000 年,北京启用97版护照,这个版本的护照就比以前大大改进,照片用打印的,防伪的技术都用上印钞的技术了,伪造护照很困难,而且页数多得多,变成了32 页,照片用数码扫描,本人必须亲自来,带上户口簿、身份证,而且户籍网也和这边的办公系统连接上了,核对证件就比较方便了,点一下电脑就能核查身份,程序简单了,办证件的时间也大大缩短了。

  2007年,北京又开始启用97版护照的改良版,也就是大家现在用的,外观基本没有太大变化,有效期从5年变成了10年,页数又增多了,变成48页,领证时间也变成了5个工作日。

  总的来说,每个版本变化都是让出国的人用起来更快速、更便捷,防伪程度也逐渐提高,使用年限逐渐延长。

  本专题与新浪网合作 本报记者 柳志卿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更多关于 护照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