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行:2002年开上三轮车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04日07:25  大众网-齐鲁晚报

  行:

  2002年开上三轮车

  刘元九的账本上还有这样一条记录:1982年9月4日至5日,去胶县生活费3.88元,近百公里的路,早上骑自行车傍晚才能到,在县城过一夜要花5毛钱。

  “1970年以前,我们去平度得步行走山路,花5个小时,后来修了一条土路,但骑自行车也要3个小时。”刘元九回忆。

  1996年底,刘元九花10270元买了一辆摩托,这在村里还很少见。2002年他又花4000多元买了一辆三轮车,可现在,村里光买汽车的就有十多户。

  2001年,村后修起了直通平度的柏油路,现在去平度坐公共汽车,只用不到1个小时,花8元钱,村里有汽车的人去平度办事,更是半个小时就能到;2007年,村里又修了一条贯通南北的水泥路,这些事都可以在老刘的账本上找到。

  产:

  浇水从三天到三小时

  现在刘元九家种着4亩多地,一大半都种了葡萄,剩下的种些大樱桃和板栗,都是经济作物,粮油去集上买就可以了。

  虽然三山东头位处山区,但刘元九种地并不困难。浇水?从1987年起,他家先后买了4台抽水机,3个小时就能搞定一亩地;施肥?三轮车拉着肥料“突突”地就爬上了山坡;打药?机器带着药泵一天就能打完。总之,两个人就能把4亩地“伺候”得井井有条。

  如果时光倒流20多年,两人肯定要为浇几分地愁眉不展。刚包产到户时,刘元九种了7分地的葡萄苗。地在坡上,水在几百米远的沟里。夫妻俩浇水只能一担担地挑,3天挑300担水,才能把这7分地浇完,而葡萄苗需要连着浇7次水,也就是说两个人光浇水就得花20多天,挑2000多担水。打药也是麻烦事,4亩地用老式的喷雾器得打5天。

  “那时真把人累坏了,没吃过以前的苦,不知道现在的好啊。”刘元九深有感触。

  收:

  26年收入增长百倍

  有人到刘元九家作客,他总会热情地端上果盘,大泽山葡萄、桃、苹果、板栗应有尽有,都是他家自产的。北沟玫瑰红葡萄、东山板栗、东南山大樱桃,每收获一批果实,他都要在账本上细细记下产量、售价甚至买主。

  2007年,刘元九家共收获葡萄20260斤,收入28900元,除去15500元的支出,纯收入13400元。2008年又是个丰收年,好的葡萄每斤涨到了4到5元,他估计可收入33000元。

  而1982年分家时,刘元九全身只有140元现金,“父亲给我100元,我身上有30元,我家‘温锅’时妹妹元兰随了10块钱的礼。”他掰着指头算,26年,收入增长100倍。

  人物简介

  刘元九,今年56岁,平度市大泽山镇三山东头村农民。1982年他成家立业开始独立生活,从此给自己建立了一本“生产生活日记账”,其内容包括粮油、烟酒、机械、教育、保险、上缴税费……林林总总分了十多个门类,从一个侧面记录了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的巨大变化。2007年,刘元九的家庭记账本被国家博物馆收藏。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