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两岸和平斡旋者江丙坤:台湾经济起飞幕后推手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07日16:37  南方人物周刊
两岸和平斡旋者江丙坤:台湾经济起飞幕后推手
南方人物周刊2008028期封面

两岸和平斡旋者江丙坤:台湾经济起飞幕后推手
  11月4日,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陈云林(左立者)与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江丙坤(右立者)在台北举行正式会谈

  陈水扁竞选时曾自称是“台湾之子”,连战则说江丙坤才是真正的“台湾之子”。一个赤贫农家子弟,依靠个人奋斗、才华和机遇,一步步成为台湾经济起飞的幕后推手之一,并在晚年达到人生的最高峰——台湾海基会董事长。两岸的和平未来,将部分取决于他和陈云林的努力

  本刊记者 张欢 发自台北

  8月4日下午,在去往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办公室的电梯里,我们看到了分众传媒的电子广告屏。

  历史似乎在这里有某种暗示:在去往台湾负责大陆事务最高机构的路上,必须看中国大陆公司播放的台湾广告。

  现任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先生是否注意到这块广告屏背后的故事,我们不得而知,但是经过和他的对话,我们很清楚地知道他对自己历史使命的清晰判断——两岸之间先要三通,然后是全方面的经贸合作,最后是签订和平协议,实现海峡两岸的永久和平。

  海基会董事长也许是这位76岁老人最后一次担任的公职了,在他的人生岁月中,有50年的光阴都花在公职服务上。

  他的判断依然清晰,谈话极富逻辑性,而且严谨、务实,能明显感受到这是一位优秀的技术官员。

  在担任“经济部长”期间,他被属下开玩笑说是“江科长”,理由是这位部会首长事必躬亲,对细节要求极为严格,连桌上及书柜都整整齐齐,一尘不染。

  他经常把公文装在一个有轮子的红色大行李箱里带回家批改,在车上、飞机上也照常工作,而且速度非常快,批示一份公文平均只需两分钟。

  他儿子说:“我对父亲最深的印象就是,他在家里办公桌前批改公文的背影。”

  在一般人的眼中,江是一个无趣、拘谨的人。住在公寓时,楼下的邻居上楼找他聊天,他会赶紧穿起衬衣、换上长裤、梳好头发,他的严谨反而让穿着汗衫、短裤和拖鞋的邻居觉得自己过于随意。

  他也不是一个不近人情的人,他的部属对他的工作要求尽管有些抱怨,但对这位上司的高效和维护下属也心存感念。

  前“陆委会副主委”许柯生对江丙坤维护下属有着特别的感触:他在担任“国贸局”局长期间,一次“经济部”宴请“立法院经济委员会”的“立委”吃饭,一位“立委”迟到了,赶到会场后马上连干三杯以示歉意,但随即又端起酒杯向许敬酒。从不饮酒的许婉拒后,被这位豪爽的“立委”指责不给面子。争执之间,担任“经济部常务次长”的江丙坤看到后,跑过来主动替下属喝酒。在中国官场文化里,上级为下属挡酒是一件相当难得的事情。

  2000年台湾政党轮替,政坛顿时换了天地,但即便是民进党“执政”,依然对江丙坤这位财经大老存有“惜才”之意。

  2003年,江丙坤当选“立法院”“副院长”,陈水扁在台湾企业界的“三三会”发表演讲时,忍不住脱稿对江喊话:“如果江丙坤当初接受我和游‘院长’(注:时任“行政院院长”游锡堃)邀请,担任‘行政院副院长’兼‘经建会主委’的话,就没有今天‘立法院’的江丙坤‘副院长’,而是‘行政院副院长’。‘行政院’的‘江副院长’绝对比‘立法院’的‘江副院长’更能对台湾做出贡献,由江丙坤组成一个好的财经团队,阿扁相信今天台湾经济绝对不是只有这样而已。”

  江丙坤只是淡淡地回应:“我不相信自己有那么大的能力,何况台湾当前经济问题并不纯粹是经济因素,一部分是非经济因素造成。”

  回顾江丙坤的公务员生涯,绝大部分时间都在对外贸易领域,但即便在他最风光的年代里,也因为受到两岸对峙的现状,无法到大陆这个大市场发挥自己的才干。

  不过世事难料,他在公务生涯的末期出任海基会董事长,全面负责台湾对大陆的半民间半官方的交流工作,弥补了人生的一大缺憾。

  青年:另一版本的“台湾之子”

  江丙坤是一个严谨的人,不过这不意味着他是一个无趣的人。担任海基会董事长后,他在北京和国台办主任王毅见面,他对王毅说:“王主任,你知道吗?我们曾经在同一个地方上过班啊!”

  此言一出,震惊四座。论年龄,论职务,两人完全没有在一个地方上班的可能性。江丙坤接着慢悠悠地说——我们都在驻日大使馆工作过啊!

  新中国和日本恢复邦交后,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日大使馆就全面接收了蒋介石的“中华民国驻日大使馆”。王毅曾任驻日大使,而江丙坤更早前则在这里担任过翻译。

  江丙坤去日本是为了读大学,他在日本最优秀的大学——东京大学拿到了博士学位,从此开启了自己人生的航程。

  其实,江丙坤和陈水扁的经历特别相似,两个人都是穷苦出身的本省人,都是靠努力读书工作赢得了人生的成功。

  陈水扁竞选时打出“台湾之子”的口号,连战则说江才是真正的“台湾之子”。

  陈水扁是三级佃户的儿子,而出生在南投的江丙坤,家里穷到他一出生就被父母送给别人。

  他是家中的第八个孩子,母亲在生下他之后奶水不足,买奶粉的钱对于这个家庭来说实在是一个巨大的数字,江丙坤就这样被父亲送走了。

  好在二哥的积极争取,江丙坤才又重新回到家庭的怀抱。

  因为家里出了两位老师,江丙坤才有机会去读书。小学毕业后,他读台中农校。为了上学,每天清晨四点钟起床,走40分钟到南投火车站,坐两个小时的火车后到台中,然后再走半小时到学校。

  当时的一般家庭都没有闹钟,大家完全看天作息。如果母亲起晚了,就要等到同伴经过家门口,大声吆喝:“阿坤仔上学喽。”这时候的江丙坤急忙爬起床去上学,不吃早饭,也来不及带便当,要整整在学校饿上一天。

  每天花六个小时在路上的中学生活,他整整过了六年。

  以后江丙坤通过了专科考试,考取了台湾省立行政专科学校。家庭窘迫的他直到开学前一天,才敢和父亲说自己考取了,需要父亲借钱供自己上学。

  专科毕业后,江丙坤一样要去服兵役,但这个时候他也通过了公务员高等考试,开始了他漫长的“吃公家饭”的历史。

  不过这个无权无势的孩子又被分回老家南投,在地政科当科员。此时正值国民党在台湾施行土地改革,用赎买的方式将地主的土地交给农民。江丙坤此时就负责南投老家乡亲们土地的具体测量与评价。

  总结自己的人生时,江总喜欢说,穷苦人家的小孩子,如果不去读书,怎么能够出头呢?

  事实上,即便是回到家乡担任基层公务员,在乡亲眼里已经是出人头地,他还是不放过每一次考试的机会,先后通过了高考普通行政人员考试、律师检定考试。

  这时候他的母校开办了本科的夜间部,要读三年才能拿满学分,江丙坤就想尽一切办法,通过借调、进修等机会去台北听课,最终拿下了学位。

  1960年,国民党出台了中山奖学金政策,这是为了鼓励党内优秀年轻人才赴海外留学的专项奖学金。马英九、许信良等都是受益人。

  江丙坤就是第一届的学员。也许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台湾有句俚语说“娶某前,生子后”来形容一个人运势之旺,江丙坤这一年新婚,而为了配合台湾土改,第一届也是唯一一届设有地政学科科目的。

  放榜那天,江丙坤和太太在房间里听收音机,当听到中山奖学金里有自己名字时,江丙坤忍不住从椅子上跳了起来,大叫:“我考取了,我考取了!”

  他考取了自少年时代就是心目中最高学府的东京大学,而且获得中山奖学金也意味着已经被台湾的高层注意到,甚至可以说已经拿下了未来光辉前途的敲门砖。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江丙坤:让两岸人民受惠是最高的政策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相关专题 南方人物周刊 > 专题图集

更多关于 江丙坤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