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非考公务员不可?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10日10:52  新世纪周刊

  -刘戈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上,隋朝基本乏善可陈,这个短暂的王朝留给后人的记忆不多,对后来产生持续影响的大概只有两 件事,一个是开凿了连通南北的大运河,另外一个就是创立了科举制度。从那个时候开始,读书人有了最理想也基本上是唯一 的职业发展通道——做官。因为科举,中国诞生了世界上最稳定的文官制度,同时也制造了诸如张生与崔莺莺、梁山伯与祝英 台、范进中举等脍炙人口的故事。

  科举制度的最大好处在于让知识精英拥有了进入国家管理机构的可能性,而且在相当大程度上给与了普通民众公平竞 争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统治阶层的世袭制。这样由皇族的权力和知识精英的智慧共同构成了中国社会的统治基础。在 大英博物馆中国展室的前言里写着这样的话:在中国过去的一千多年,知识精英进入统治阶层参与国家管理成为一种传统,从 而让中国的文明一直得以延续。

  在西方代议制民主政治诞生之前,中国人的确找到了并且一直实践着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管理模式,进而缔造了世界 上最大的统一帝国和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这其中科举制度功不可没。

  近日,2009中央国家机关及直属机构的公务员考试报名结束,100万“生员”将争夺13000多个公务员职 位。他们中的大多数是即将毕业和刚刚毕业不久的大学生。尽管我们可以举出很多的理由以区别公务员考试和科举制度的不同 之处,但它们之间的相似之处是一眼就可以看得出来的。

  从考试内容上来说,主要科目《申论》的内容和科举考试的八股文如出一辙——纸面上的治国方略。求得稳定、有社 会威望并且能够掌握权力的职位都是他们参加考试的目的。还有一点最明显的共同之处是——竞争的白热化。

  一个让人惊诧的现实是,近年来,参加公务员考试的学生,每年以近50%的速度增长,已经全面超过考研的队伍, 而国家推出的公务员职位数量却仅仅维持个位数的增长。考公务员的队伍被戏称为“考碗族”,围绕“考碗族”已经诞生了一 个类似于靠托福、考研的巨大产业链,产生的GDP至少数十亿人民币。从发展势头上分析,这样发展下去,公务员考试很有 可能像中国古代的科举一样成为和平时代社会的核心事件。

  在杭州,有个不是很主流的景点,叫万松书院,在西湖东南方向的山上,这里是传说中梁山伯和祝英台一起读书的地 方,因此这个地方被看作是一个可以诞生爱情和姻缘的宝地。我来万松书院本来是瞻仰缅怀这段伟大爱情的,结果在书院看到 的主要内容却是一个科举制度展览馆,毕竟梁祝的故事只是传说,而书院和科举之间的关系却是有据可考的。看完展览我搞明 白了,原来这书院就是一个“公务员考前辅导班”,只不过这辅导班要上三年之久。

  院子里有一棵大榕树,传说赶考之前,生员们都会把自己及第的梦想写在纸条上,绑上一块小石头往树上扔,谁的纸 条挂的越高说明考中的机会越大。寒窗苦读三年,真正能考上举人直接做上官的总是凤毛麟角,大部分学子的命运是回乡办个 私学,帮乡邻写个书信啥的。

  国家机关的公务员考试应当相当于科举的殿试了,中了就是进士。但一百个参加考试的人只有一个有被录取的可能性 ,与投入的时间成本、经济成本不成比例。从投资的角度说这件事,基本相当于用买股票的资金量来买彩票——投入产出比虽 然仍然是正相关,但盲目性显而易见。尽管全国人民都是这次考试的间接受益者,因为将有这么多通过考试——这种我们现在 能够找到的最公平合理的途径选拔出来的优秀人才充实到公务员队伍中来,为大家提供更优质的公共服务。但我还是为一百万 青年精英花费掉的巨量时间而惋惜。

  不可否认,巨大的就业压力和公务员看得见的种种好处,让考公务员的行为看上去的确是一种符合经济学原理的理性 选择。但如果我们把一生作为职业选择的考量依据的话,这种理性成分就要打个折扣。

  你的第一份工作一定要是一个可以让你得到锻炼,学到东西的地方。一位人力资源专家说了这样一句话,当时让我心 里忽悠了一下:其实,我们是为自己的履历表活着。五年以后,当你在机关里升职无望的时候,你想想,你的履历和一个在商 战中打拼了五年的小白领谁更有竞争力?当然你很可能有成为一名处长的能力和机会,但对大多数人那是一个低概率事件。在 迈向商业社会的今天,从经济和社会的各个角度来看,未来处长的职位肯定不会更多,但商业人才和技术人才的需求是无限的 。

  在任何一个发达国家,公务员都是优秀人才在企业、学术机构后的第三选择。而中国,正走在大国崛起的路上。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相关专题 新世纪周刊

相关链接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