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难如登天的庐山电报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10日10:52  新世纪周刊

  -傅国涌

  新闻前辈王芸生煞费苦心,希望国民党政府放宽新闻检查的尺度,但他的积极努力,却是一面双刃剑,争取到了一点 自由的同时,也蕴含着一种危险

  庐山是有名的避暑胜地,因为蒋介石喜欢在夏天上那里办公,各路军政要员上山汇报、请示,络绎道上,所以牯岭就 成为政治的中心,号称“夏都”,能聚居三四万人,光是轿夫就有四千多人,一到夏天山上热闹非凡,而且五脏俱全,由于各 路军政要人云集,电报局业务忙碌,1934年8月上庐山采访的《大公报》记者王芸生充分领教了邮电检查的厉害,在《赣 行杂记》中抱怨说,邮电检查特别严密,有时不免流于苛细。那年8月30日,中国外交界的两颗明星颜惠庆、顾维钧上庐山 ,第二天王芸生与时任驻法公使的顾维钧匆匆谈了十几分钟,王芸生说:“在此外交紧急的时候,一般国人多觉得顾先生和颜 先生不宜久在国内勾留。”顾对此不以为然,他认为中国人没有知识,驻外公使不一定要坐在国外。他解释说:“我们也有苦 衷,在外边办事,等于是留声机的喇叭,若无唱片,根本无话可说。且外交也是一种战争,大本营如不决定战略,一任前线各 自为战,其害更甚于不战。事后王芸生发电报,把顾维钧的谈话发给《大公报》,其中就有这一句:“余等仅为留声机之喇叭 ,若无唱片,根本无话可说。”邮电检查员一看就删掉了。他对此很不满,认为是检查员滥用职权,检查新闻的范围只应该限 于军事、外交的秘密,以及领袖的行踪,这个关于留声机的比喻,究竟与国家大计有什么关系?他本以为是牯岭的邮电检查特 别严苛,没想到到汉口的邮电检查更离谱。有两次他给报社发的新闻电稿,在牯岭已经放行,到了汉口电报局中转时却被扣留 了。他在庐山接到通知,赶紧去找有关当局交涉,好不容易才由牯岭局电告汉口局放行,几经周折,等电报到天津,已晚了足 足三天。他因此感叹说:“一个电报,先经发报地的检扣,又经收报地的检扣,中间还要经转报地的路劫,真是难如登天。假 使检查员真有见识,也还令人佩服,往往问题发生在情理和常识之外,真使你哭笑不得。”有一次汉口电报局扣留了三天经大 力交涉才放行的那个电报,是他在庐山上对“北平政务整理委员会”委员长黄郛的采访,整个谈话的内容都是奖勉政府,鼓励 人民,完全有利于国民政府的宣传,他不明白为什么会被无情路劫。他和蒋介石身边的秘书陈芷町说起检查新闻的问题,认为 政府对于一个问题的发生,不要尽是消极地叫报馆不要登,而应该积极地告诉报馆怎样登。政府要实行新闻统制,更非如此不 可。外国通讯社及报纸遍布国内,本国报纸不登的事情,外报传得更厉害。譬如当时关于四川军事失利的事,最初不准报纸登 载,外边揣测纷纷,甚至以为成都都已不保,及至允许报纸报道四川的情况,人心反而倒安定下来了。办报出身的陈芷町对他 的话表示赞同。王芸生的用意,无非是希望国民党政府放宽新闻检查的尺度,给新闻界更多的自由度,越是把真相告诉民众, 越能够防止各种传言、小道消息流传。但他提出的“积极办法”也蕴含着一种危险,如果每个新闻发生都要由政府告诉报馆应 该怎样报道,各报馆的自主性同样将受到严重阻碍,自由报道的可能性未必会加大,结果很可能不是离新闻自由近了,而是离 新闻自由远了。王芸生在庐山上曾两次与蒋介石见面,第一次谈了半个小时,第二次谈了一个小时,他用了六个字来概括蒋给 他的印象:“虚怀,热诚,苦干”,他了解到蒋每天工作10个小时以上,连吃饭的时候也要约人谈话。蒋请人吃饭很简单, 常常只有几样菜,“不美而且不丰”,所以许多人都要先吃些东西再去赴蒋之约。张学良感慨说:“他太苦了,整天在严肃的 态度下见人治事,毫无舒展个人兴趣的余地。亏得他,换个人谁也受不了。”然而,仅仅从邮电检查这一点我们就可以感受到 ,蒋治下的中国与真正开放的现代社会仍有距离,他还在旧的传统中打转。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相关专题 新世纪周刊

相关链接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