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不疲惫是假的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10日12:31  南都周刊

  “说心里话,不疲惫是假的”

  10月底,军队修路工地的海拔抬升到1500米以上,气温也降到了大概5到8摄氏度。韩超阳没穿够衣服,站在工作的地点,冷得直打哆嗦。当地来帮忙修路的乡亲拣了些柴,点起火来让他烘烤。在冷雨弥漫的天气里,修路工作的能见度大幅度下降,碎石机作业时喷出白色烟气,与山林的雨雾以及人呼吸出的雾气混合到一起。

  在记者采访的最后一天,二炮某股股长、山西人张洪明正在指挥碎石整路。开山的先头部队已经翻到八郎山白茫茫的深处,战士们用对讲机互相通报工作进度。不时有些车沿着重新开通的道路上来,司机们看着路面,讨论这样硬翻出来的路面能否顶得过结冰的冬天。

  在擂鼓与禹里乡之间本来并没有公路。由于大地震毁灭了曲山旧县城,堰塞湖又把漩坪等地大面积淹没,从擂鼓进入北川西部山区的交通成了灾后交通重建的重点。“这条公路关系到12个乡镇,6万多人在过冬期间的出入与物资运送。”山东援建北川指挥办的郭凤雪说,现在要发棉被到禹里,还要组织人力徒步运送。进入北川分了东、西、南三条线路,其中西部各乡镇到北川中心的公路运输,需要绕行茂县、汶川、都江堰、成都、德阳等地。

  在“9·24”之前,擂禹公路受到四川政府以及解放军部队的高度重视,以高规格标准去修筑。现在,为了赶在入冬前重新打通擂禹公路,二炮与绵阳、北川的路政部门协商,把修路的标准降低,改为以乡道的标准开路。由于没有了营地,二炮官兵住到了永安,每天天刚亮就沿着修好的路段到工地,到天黑又坐车回去。按照工程的进度,在11月7日,这条降低规格整修的公路将重新开通。

  反反复复地修擂禹公路,让没有多少修路经验的官兵们慢慢也摸索出了经验。开始时,部队赶速度,没有把当地的自然环境摸清楚,结果修好的路很快就被雨水冲烂;后来部队沿着河道把公路改道,又把路面加高,9月全线竣工。谁知月底又来了一场特大暴雨,把道路又冲得七零八落;10月,部队把原来劈山修路改为挖河修路:“劈山太费时间了。只好从河里把石头爆掉,然后再抬上来,重新做路基。”张洪明说。

  “这个地方怪得很,山里面到处冒水。”张洪明对陌生的作业环境花了很长时间来适应,“你随便一挖,说不定哪个地方又冒出水来了。本地的乡亲们都说,地震后,水都从公路上走。”9·24洪灾过后,上级也再无硬性规定,要求他们一定要按照高规格的标准去修建这条道路了。

  “说心里话,在这里修了半年,每天干十几小时,反反复复地修,说不疲惫是假的。不要说身体,连心理上都疲惫不堪了。”一个士兵在工地一边啃着饼干,一边对记者总结。“但地方政府也希望我们帮忙把路通了才回去,老百姓也很可怜。军人既然说了要修通就要做得到,修不通,我们也不好回去。”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