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男婚女嫁 揭开羞怯面纱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10日16:23  新京报

  -新观察

  这个世界上,最简单的事情被弄得最为复杂的,就是两性之恋之婚;最为神圣的事情被弄成最羞怯甚至丢人的事情, 也是男婚女嫁。

  正因为此,每当我们看到身边一些朴素的感情发生,一对平凡的男女步入婚姻殿堂,我们就会涌起一种莫名的感动。

  八十年代,总有一些令人感动莫名的事情发生,我们把那个时代当成春天来临的时代,人性在那个时代回归到常识。 我们今天回味一个河南矿工在《中国妇女》杂志上的第一则征婚启事,看到由此诞生的家庭,我们会说,生活与婚恋原来如此 美好,生活因超出我们平庸的想象而颇具诗意。

  让我们回味一下当年的一些细节,正是这些细节决定了一桩婚姻的成功。

  单位领导“重视”矿工朱俊芳的婚事,亲自为没有文化的小朱写征婚启事,并寄到《中国妇女》杂志(在当时也是一 件不简单的事情)。

  而当应征女孩来到矿区时,他们首先考虑的是女方的利益与感受,而最终单位还替两位新人分配了一套“房子”,而 这一串温暖行为并不是针对小朱一人,而是面向一个大龄青年群体。

  有人情味的家长型领导,是大龄矿工婚姻成功的关键。他们开采的不仅是地下矿藏,而且发掘人性中的美好矿藏。而 这种朴素的促婚行为,正是我们民间社会最纯朴的一种关爱精神。

  婚恋决定家庭,家庭成就稳定、决定人生的幸福感,所以在那个年代,我们看到了那些朴素的单位行为背后,有着一 种人性深处的崇高美德。

  这里我们也能看出一个时代的情感“突破”。对于矿工小朱,他突破的是“面子”,因为他意识到,婚姻家庭的“里 子”更为重要与迫切,而应征而来的音乐教师李萍尽管因离家出走的特殊原因进入矿工生活,但对她来说,近在眼前的婚姻无 疑是生活中无法抗拒的诱惑,进入婚姻就是进入了真实的生活。也许我们不能追求对象的完美,但我们却可以追求生活的真实 与和谐。我相信,这对八十年代第一征婚家庭有了自己应有的生活体味。

  文字征婚之后,又有了文学征婚征友,一些文学青年在各种文学类报刊杂志的边角上,写着人生格言与通讯地址,在 陌生的世界里呼唤属于自己的那份感情的到来,也在寻找另一半。

  再后来,就是湖南电视台电视征婚,带有综艺性质的征婚给人们带来娱乐的同时,也给年轻人带来无限想象。它最大 的意义可能是:破解了年轻人对婚姻的“面子”禁忌,使男婚女嫁变成寻常娱乐之事。

  近五年来,更多的年轻人通过网络聊天、论坛甚至博客找到了另一半。他们先有文字的交流,后有生活的交谊,甚至 先建一个网友圈,通过小圈子的活动认识对方了解对方,不断缩小包围圈,最后完成精确“打击”,获取婚姻的最后胜利。

  认识异性的方式越来越多,传统的“面子”愈发淡薄,但年轻人步入婚姻似乎依然艰难,是因为对情感有更高的要求 ?还是因为难觅城市中的一隅居室?我不知道,甚至他们也不知道。

  看完征婚故事,我最想说的是,做人需要平常心;对待婚姻,亦是如此。□吴祚来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相关链接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