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制造业的“围城”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10日16:23  新京报

  -新观察

  VCD产业是我国制造产业的一个缩影,这个缩影让我们沉痛。在制造业转型的今天,能否突破制造业丧失自主知识 产权恶性竞争的轮回?VCD是中国人创造出来的奇迹。1993年数字电视视盘技术标准刚问世,9月,留美学者姜万勐、 孙燕生将其应用到音像新产品上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VCD,并斥资在安徽建立万燕(Wyai)电子系统有限公司,打破了 东亚“燕阵式”电子工业模式,开创中国之路。

  缺乏有效知识产权保护机制的结果是产业先驱成为先烈,万燕研发与广告花费两千万美元,却被他人坐享其成。到1 998年,VCD已经成为作坊企业的典型产品。泥沙俱下,企业惟一的竞争招术就是打广告与降价。广告“标王”,表面上 风光一时,实际上却在进行胜利大逃亡。

  这形成了恶性循环,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这一无门槛行业,由于缺乏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技术更新成为奢望; 无法得到起码的利润,所有的企业全部丧失生机;没有行业协会的自律机制,电子工业部关于减少广告、增加产品开发与技术 创新的倡议无疾而终。结果可想而知,劣质企业淘汰有技术、有品牌企业,掌握核心技术的企业丧失了起码的科研经费,当价 格战打到极致,行业也就走到了尽头。

  VCD行业的没落形象地诠释了中国制造业自主知识产权与品牌企业的没落。VCD昙花一现,迅速退出电子产品舞 台,大家奉行技术上的拿来主义,以为可以安享国外的DVD技术成果。

  这显然是梦想,很快国内生产厂家尝到苦头,当国外企业开始收取高昂的技术专利费用时,一台出口售价32美元的 DVD产品,留给中国制造企业的就只有1美元,除去人工成本等所剩无几。由于没有核心技术与国际销售渠道,缺乏定价权 ,企业只能停止出口转向贴牌生产,成为拴在国外大企业身上的一根盲肠,我们拼的是低价的资源、人力成本,背负着输出世 界性通缩的骂名。

  这是中国制造业的典型围城之路。突破围城需要付出代价,目前我们正在经过痛苦的转型期,人民币汇率在上升,苏 州等引资标兵地区的政府不再以引资为能事,转而鼓励企业转型,进行技术创新创立品牌,提升附加值。

  值得警惕的是,从VCD行业的没落,可以看出制造业日趋低下绝不仅仅是企业眼界的问题,而是一连串问题绘成的 一个低等生态链:货币压低了中国资源价格;法律保护不力打击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上游资源的垄断加剧下游制造企业 的无序竞争。

  如果说以往徘徊于低端产业链还有就业、职工素质等方面的原因,不得不然;那么,无论目前的国际形势还是国内价 格失衡,已经无法允许中国经济维持原有模式———制造业须成为首当其冲的转型者。

  为保证转型顺利,不至于付出惨重的成本,保护国内知识产权、成立行业自律组织、降低普通企业的融资成本,应该 成为当务之急。□叶檀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相关链接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