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城市如果没有飞机场,就不能算真正的改革开放。什么时候郑州成为中国的一个航空枢纽了,才能成为真正的国际化大都市。”这是在郑州做了10多年副市长、市长的陈义初在接受采访时说的。20年前,当专家们把视线聚集在新郑市的一个小镇——薛店镇的时候,他们惊喜地发现,在这块土地上拥有罕见的公路、铁路、航空“三港合一”的交通优势。
晚报记者 王菁/文
晚报首席记者 贾俊生/图
【定位】
新郑国际机场曾被定为“一号工程”
“可以说,河南的民航事业在改革开放之前基本上都没啥变化,河南还没有一个拿得出手的民用机场,起降波音737都勉强,航班更是少得可怜,哪个河南人如果说坐飞机出去了,绝对是一件值得炫耀的事。”今年74岁的郭国卿老人曾是郑州机场的政治处主任,他在郑州机场工作了22年,当年的机型是结合航战所使用的国外的一种三叉机,相当于运输机,后来有了战斗机、指挥机等不同机型。
1988年,河南的首架民用飞机“运七”正式落户燕庄机场,时任河南民航局运输处处长的白永明,跟随前往海南接机,这架飞机可以承载42名乘客,飞机上还有4名飞行员,这是负责民用航空的专职飞行员。“机场建设费也是随着1987年燕庄候机楼翻新之后才开始收取的。”白永明介绍道。 1994年,中共河南省委第五次党代会提出了3个战略,即科技兴豫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改革开放战略。用当时省委书记李长春的话说就是,改革开放战略是龙头战略,而在改革开放战略中,郑州新郑国际机场就是“一号工程”。
【选址】
曾有200多个地方入选,最终定在薛店
郑州市市长助理、机场建设指挥部党委书记、常务副指挥长崔巍,曾在接受采访时吐露了新郑国际机场在建设中的一件件鲜为人知的“往事”。
选址是件非常辛苦的事,因为它要受到许多限制,比如,建跑道必须考虑风向。崔巍说:“飞机不怕逆风,就怕顺风,郑州的风是东北、西南风,因此在郑州建机场,跑道要以东西为基本方向。”专家们花了好大精力,总共提出200多个选址,倾向于3个地方,最后定在新郑市的薛店镇。
新郑薛店境内枣岗村一带的大枣林,因当地所产小枣曾做药引,治愈了轩辕黄帝得传染病的数万将士而被命名为轩辕贡枣林。
“要说这个选址,从过去到现在都饱受非议,现在的新郑机场处于雾区,不适宜飞机起降。此前,我们先后在圃田、小李庄、中牟县等多个地方考察,当时初选地方是郑州南郊的小李庄,认为这里非常适宜飞机起降。在后期决策上,考虑到京珠高速经过薛店孟庄地带,为了节约数亿元的新修机场高速公路费用,最终把新址定为薛店。”谈起选址问题,郭国卿和白永明如是说。
1992年10月,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江泽民、国务院副总理朱镕基和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共同在立项报告上签了字,盖了国务院、中央军委两个大印章。崔巍说:“一个机场,由3位政治局常委签字,这是唯一的一次。”
【投资】
历时3年,10多亿元打造国际机场
投资10多亿元的新郑国际机场于1994年6月24日奠基动工兴建。1997年8月28日,机场竣工并开航。航站楼建筑面积4.59万平方米,年设计旅客吞吐量380万人次,高峰每小时1600人次。主体两层、局部三层,国际、国内旅客和进、出港旅客分流,候机楼的座椅均为硬质金属座椅。建筑布局采用正菱形模块单元组合,内部空间宽敞明亮,外观气势宏大。工程是由中外设计、施工单位共同完成的。安装有航班动态显示、广播扩声、闭路监视、消防报警等弱电系统及电梯扶梯、行李输送、登机桥等机电设备。站前停车场面积9000平方米。供应保障设施有消防站、双回路场外变电站、水井供水系统、供热系统和污水厂。行政办公生活设施总建筑面积4万多平方米,有机关、武警、安检、边检等办公用房和车库、单身宿舍、职工食堂、浴室、急救中心、宾馆。
开航之日,民航河南省局、南方航空公司河南分公司、中原航空公司和河南省航空油料公司等单位进驻机场。民航河南省管理局对机场实施经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