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时间先后看,内地企业海外上市的历史稍落后于境内发行。1992年1月13日,A股市场第一只股票兴业房产 在上交所上市。一年后,青岛啤酒H股在香港上市。然而,A股市场在时间上的优势却与制度缺憾相伴,稍稍迟滞的海外融资 则从发轫伊始,即严格遵循了现代资本市场融资规则。
时至今日,无论是A股还是港股,甚至是美股,内地投资者早已耳熟能详。投资者之所以关注海外市场,除了全球股 市行情联动因素外,对比不同市场制度建设的差异也是重要原因。
以后者为出发点,再来翻看中国企业十几年来的海外融资行为,其间之变化耐人寻味。
伴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企业进行海外融资的目的和要求都发生了质的变化。与当年纯粹“融资拿钱”的目标不 同,当下的中国已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外汇储备资金,民间财富也数以万亿。从某种意义上讲,国内并不“缺钱”。企业发 行股票的目标也不再仅是为了“拿钱”,而是期望上市给企业带来深刻的制度变化。
青岛啤酒首家发行H股,让内地企业开始领略海外市场的财务、监管以及交易规则。企业虽然必须付出一定的“学费 ”,但同时也享受到规范的股份制体制、完善的监管制衡给企业带来的强大制度动力。
历经十几年的发展,A股市场基本上贴近了成熟资本市场规则。就此而言,似乎又出现了一个有意思的问题,既然不 缺钱了,制度也渐次完备了,国内企业为何还要积极致力于海外融资呢?
答案是,融资不再是为了钱,不再是为了学习股份制,而是为了引进国际同行的管理与技术经验。
回顾近几年知名国企海外融资的经历,其中社会争议可谓巨大。例如,几家大型国有银行,其发行都遭遇“贱卖”的 质疑。而中国石油更是成为众矢之的,其H股享有“亚洲最赚钱”的美誉,而A股却让投资者经历了惨跌。由此,市场普遍质 疑:内地与海外投资者的投资回报有天壤之别。
这些争议,其实体现出的是资本市场投资者的成熟,表明投资者已经不再唯海外融资是瞻,而是客观地从切身角度判 别海外融资带来的利益得失,并据此发出权利诉求。不过,需要反思的是,内地投资者在关注自身利益的同时,如何更加清晰 地考量海外融资所带来的实质性提升,以及海外投资者的价值评估体系。
从长期看,市场趋势是内地投资者向海外投资者靠拢,而不是相反。只有抛弃“愤青”般的偏激态度才能更顺畅地度 过内地资本市场的深层次嬗变。需牢记的是,内地企业海外融资带来的绝不只是“钱”。
□马红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