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建设者回眸当年:公交车上经常只有一名乘客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13日14:16  大众网-齐鲁晚报
建设者回眸当年:公交车上经常只有一名乘客
1985年3月28日青岛开发区建区剪彩。(资料图)

  当年架高压电线,经过一个村庄,村民坚决不让施工队进村,“头上装了高压电,一下雨,会过电。”村民们大声嚷嚷。23年后,这些村民的人均年收入已超过8000元。

  蔡可卿,1985年转业到开发区,担任开发区办公室副主任,后来任主任。“外商更关心眼下已经具备了哪些条件。”已是古稀之年的蔡可卿告诉记者,当时最困难的还是通讯、交通问题。

  困难归困难,困惑归困惑,20多年来,一批批充满激情的拓荒者点燃了青岛对外开放的火种。

  1985年蔡可卿刚办完转业手续,本来可以疗养半个月再上班。可是当时人手紧张,连身便装都没有的他,星期天扯布做裤子,星期一取到新衣在大尧沟厕所里换上,就直奔开发区去了。

  开发区长江东路439号的小平房是拓荒者最早的“故居”。现在门口的水龙头就是当年他们每早排队打水洗脸的地方。“那时出门就一条土路,开窗就是大片麦田。”当年的拓荒者回忆说,田埂上还经常有麻雀、青蛙、刺猬“光顾”。

  开发区第一任总工程师张金库,曾任柳州市建委主任,1986年他举家从广西迁来,入住开发区第一批住宅楼“长江新村”时,分房负责人说:“申请住房的也不过十来户人家,你们自己挑着住吧。”

  刚开始开发区没有学校,工程师纪厚奎、董秋瑾夫妇从西安搬过来的时候,两个孩子只能到薛家岛的农村学校读书。“孩子们上学要走一个多小时的路,那年冬天下大雪,整个开发区根本看不到路,那时候整个开发区都光秃秃的,也没有什么参照物,看着两个孩子牵着手深一脚浅一脚地摸索着去上学,我当时眼泪就下来了。”如今纪厚奎已经离去,董秋瑾说起过去的艰难,热泪依然禁不住夺眶而出。

  开拓者还记得,当年架高压电线,经过一个村庄,村民坚决不让施工队进村,“头上装了高压电,一下雨,会过电。”村民们大声嚷嚷。

  20多年后,这里村民的人均年纯收入已超过8000元。

  “我1992年来到开发区,那时开发区只有一路公交车,就是这样,我还经常发现上车后就我一个人。”蔡可卿的夫人、隋本仙老人回忆说。

  “我2000年来的时候,这里还是一片玉米地。”在宣传部工作的马志广指着区政府边上已是高楼林立的丁家河村说,现在公园中的亭台楼阁就是在村子里过去的排水沟上建起来的。

  当年任青岛市城乡建委副主任,1984年被调往开发区参与筹建工作的姜震说:“一个人一生能参加一个新城市的创建,这是多么荣幸的事啊。”

  新闻链接:经济技术开发区

  经济技术开发区是中国最早在沿海开放城市设立的以发展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工业为主的特定区域,后来在全国范围内设立,实行经济特区的某些较为特殊的优惠政策和措施。从发展模式看,增加区域经济总量是其直接目标,以外来投资拉动为主,产业以制造加工业为主。

  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在沿海开放城市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

  1984年5月,中国正式决定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并在这些城市先后建立了15个经济技术开发区。

  此后的一段时间开发区的发展如火如荼,甚至一度“遍地开花”,各类开发区规划建设趋于泛滥。2003年7月起,国务院开始对全国各类开发区进行清理整顿工作。在设立审核中,开发区被最终规范为三种类型:即综合型经济开发区(或工业园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特色产业园区。对于一个区域内规划面积相邻、区位相近的开发区予以整合。同时,在每个县、县级市、城市远郊区原则上只保留一家开发区,使县域范围内工业项目向开发区集中。(边集)

  延伸阅读:我省开发区事业历经三个重要年份

  □本报记者 孙韩高

  山东省外经贸厅副厅长阎兆万告诉记者,山东的开发区事业始于1984年对外开放,经过20多年的发展建设,开发区已成为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20多年来,开发区已成为全省发展速度最快、经营成本最低、产业层次最高、集约程度最强的经济板块,成为我省对外开放的主阵地,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龙头和主要力量。

  阎兆万表示,如果没有开发区,就没有山东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今天。按照2007年的数据,山东的开发区在不足全省0.8%的土地上,实现了占全省比重12%的新增就业,17%的财政收入,27%的工业增加值,以及50%以上的进出口贸易和实际利用外资。

  阎兆万介绍,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省开发区事业发展历史上,有三个重要年份:一是1984年,国务院批准青岛、烟台为沿海开放城市,同时设立青岛、烟台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二是1992年,国务院设立了青岛保税区、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省政府一次批准了48家省级开发区;三是2006年,经过国家清理整顿,新核准的开发区、工业园区82家。

  截至2007年,我省共有省级以上开发区155家,其中有3家国家级的经济技术开发区,1家保税区,6家出口加工区。

  开发区是改革开放进程中发展起来的新兴的事业,我省逐步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开发区管理机制和制度。1992年12月,各类经济园区设立后,由当时的山东省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代表省政府统一协调和管理,办事机构设在综合业务处;1997年9月,省直机关机构改革,在山东省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设立开发区管理处;2000年11月,省直机关机构改革,设置山东省对外贸易合作厅,内设开发区管理处。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